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明秋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肾损
  • 2篇肾损伤
  • 2篇肾脏
  • 2篇急性肾损
  • 2篇急性肾损伤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对比剂
  • 1篇多囊
  • 1篇多囊肾
  • 1篇多囊肾病
  • 1篇血尿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早期诊断标志...
  • 1篇诊断标志物
  • 1篇症状

机构

  • 6篇潍坊医学院
  • 6篇潍坊医学院附...

作者

  • 6篇李香玲
  • 6篇王明秋
  • 5篇翟文豪
  • 3篇郭民
  • 2篇陈学勋
  • 1篇王炎强

传媒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横纹肌溶解引起急性肝肾损害1例被引量:1
2018年
患者,男,17岁,学生,主因双下肢肌肉肿痛伴肉眼血尿3 d于2017年11月27日入院。患者5 d前出现咽部肿痛不适。3 d前长跑体能训练后出现持续性双下肢肿痛,以腓肠肌、股四头肌为著,行走不能,伴有泡沫样肉眼血尿,呈棕褐色,腰痛,无发热、畏寒,无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既往无肝炎病史及肾病史,无类似病史。
朱子豪翟文豪王明秋陈学勋郭民李香玲
关键词:横纹肌溶解肉眼血尿尿潜血MYO下肢肌肉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并发神经系统症状的病因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并发神经系统症状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原因主要与毒素蓄积、内环境的紊乱、失衡综合征、透析欠充分、透析脑病、基础病变、脑血管病变、药物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有关。结论: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与多因素有关,早期个体化综合性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
翟文豪王明秋郭民王炎强李香玲
关键词:终末期肾脏病神经精神症状病因
大鼠急性肾损伤模型的建立及意义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模型。方法采用切除大鼠右肾,左肾蒂夹闭45分钟,再灌注2、6、12、24 h测定血尿素氮(BUN)、肌酐(Scr)的水平,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TUNEL法检测肾小管凋亡细胞,确定大鼠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模型。结果 IRI组BUN、Scr在再灌注后2h开始上升,在24 h达到高峰;肾组织24 h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坏死脱落,小管可见细胞碎片及管型,小管排列稀疏、紊乱,管腔明显扩张,肾小球无明显改变;与Sham组相比,IRI各亚组肾小管凋亡细胞指数与损伤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及肾功能损伤的加重,肾小管凋亡细胞指数与损伤评分增加。结论切除大鼠右肾、夹闭左肾动脉的方法可成功建立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动物模型。
王明秋朱子豪翟文豪李香玲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急性肾损伤动物模型
免疫炎症反应在对比剂急性肾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18年
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ontrast-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CI-AKI)是医院获得性急性肾损伤的常见原因之一。对CIAKI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免疫炎性细胞与介质可通过不同机制调控其功能和细胞因子的表达,在CI-AKI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深入研究肾脏固有细胞与免疫细胞及其因子在CI-AKI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将有助于发现新的临床防治靶点,为治疗CI-AKI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王明秋翟文豪朱子豪李香玲
关键词:炎症反应对比剂急性肾损伤
造影剂急性肾损伤新型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3
2016年
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即造影剂急性肾损伤(contrast-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CIAKI)已成为医院获得性AKI最常见的原因之一[1],普通人群发病率约为5%~7%[2],当存在肾损害危险因素,如糖尿病[3],血肌酐(SCr)大于124、177μmol/L时,
王明秋李香玲
关键词:诊断标志物肾小管细胞肾脏功能生物学标志物TIMP
成人终末期多囊肾病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总结分析成人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终末期多囊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成人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终末期多囊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是否合并多囊肝、颅内动脉瘤、泌尿系结石;有无血尿、蛋白尿、泌尿系感染;是否行血液透析、血脂状况、肾脏大小等检查,有无腰部疼痛、阳性家族史等。结果男28例,平均(50.4±13.7)岁;女27例,平均(52.8±11.5)岁;≥50岁32例(58.18%);病程≥10年33例(60.0%);血尿44例(80.0%),蛋白尿50例(90.90%),合并泌尿系感染46例(83.60%),合并多囊肝49例(89.10%),高血压48例(87.3%),肾脏体积增大53例(96.4%);胆固醇(8.97±5.05)mmol/L,三酰甘油2.23(0.56,14.32)mmol/L,肌酐(481.46±215.56)μmol/L,尿素氮(12.32±60.04)μmol/L,血尿酸(497.36±57.02)μmol/L,血β2微球蛋白(10.67±5.57)mg/L,24 h尿蛋白定量2.195(0.03,15.4)g/L。结论成人终末期多囊肾病发病与性别无关,高血脂、高血压、血尿、蛋白尿、肾功能异常、合并多囊肝及泌尿系感染是其常见的临床表现,其病程长,多数患者肾脏体积均增大。应重视其主要临床表现,及早发现并干预,可延缓多囊肾病进展。
朱子豪翟文豪王明秋陈学勋郭民李香玲
关键词:多囊肾常染色体显性终末期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