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汉清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如皋市教师进修学校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艺术
  • 1篇读者群
  • 1篇形象化
  • 1篇学语
  • 1篇艺术美
  • 1篇艺术追求
  • 1篇语文
  • 1篇语文教材
  • 1篇中学语文
  • 1篇中学语文教材
  • 1篇主题
  • 1篇文教
  • 1篇文学
  • 1篇文学艺术
  • 1篇刘熙载
  • 1篇鲁迅文学
  • 1篇美学
  • 1篇民生疾苦
  • 1篇接受美学
  • 1篇疾苦

机构

  • 4篇如皋市教师进...

作者

  • 4篇张汉清
  • 2篇方弢
  • 1篇张建国

传媒

  • 2篇佳木斯教育学...
  • 1篇大连大学学报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00
  • 1篇1997
  • 1篇1994
  • 1篇199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鲁迅文学接收理论管窥
1994年
自从文学艺术产生以来,就有了它的接收对象——听者、观者、读者,也就有了文学接收的问题。在鲁迅先生的有关文学艺术的论述中,也涉及到了"接受美学"的诸多问题,认为作者既不能凌驾之上,也不能一味俯就读者,作者必须致力于艺术追求,创造出个性化、形象化的作品等。
张汉清张建国
关键词:接受美学文学艺术鲁迅文学读者群艺术追求形象化
《石壕吏》主题辨
1991年
《三吏》、《三别》是杜甫的名篇,其中的《石壕吏》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巨大的感人力量。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石壕吏》主题的理解很不一致,大有辨识的必要。近检诸家著述,对于《石壕吏》的主题择要说来有如下几种:
张汉清方弢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材民生疾苦
浅论刘熙载的兼美观被引量:1
1997年
刘氏强调的兼美,就是在艺术美的一定范畴内必须兼备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进而达到“不一”和“一”的对立统一;力求“是”与“异”的辩证统一;强调艺术家“识”和“力”的有机统一。
张汉清方弢
关键词:兼美艺术美辩证统一
试论白居易的诗评论
2000年
白居易以诗的形式论诗、析文、评画 ,阐明自己为民、尚实、求美的艺术观点。由于评论与形象相统一 ,诗情与思想相贴合 ,深奥的美学道理寓于生动的诗行之中 ,实在是开创了评论的新生面。
张汉清
关键词:白居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