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洁
-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斑点叉尾鮰源鲁氏耶尔森氏菌三个鞭毛蛋白克隆表达及其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 鲁氏耶尔森菌病,是由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Y.Ruckeri)引起的养殖鱼类严重急性或慢性细菌性疾病。美国于1999年首次报道该菌感染斑点叉尾鮰并引起严重死亡。作为鲁氏耶尔森氏菌运动器官的鞭毛...
- 蒋洁
- 关键词:斑点叉尾鮰鞭毛蛋白免疫应答
- 文献传递
- 规模化养猪场的综合防疫制度
- 2012年
- 1正确选址
良好的养猪环境有利于猪场内空气的流通,有利于疾病的控制,有利于提高饲养员劳动效率,也有利于合理的资源配制。这4个有利于是综合防疫疾病的基础,故应选择排水良好、水源充足、地质坚实、背风向阳、远离居民区的地方作为场址。
- 代军舒蕾黎海涛蒋洁
- 关键词:规模化养猪场防疫制度综合防疫饲养员居民区场址
- 犬瘟热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
- 2012年
- 本文通过临床诊断、犬瘟热诊断试剂盒和血常规检查,对一典型犬瘟热病例进行诊断与治疗,报告如下。
- 代军蒋洁朱玲
- 关键词:犬瘟热血常规检查诊断试剂盒
- 金荞麦黄酮醇合酶基因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克隆金荞麦黄酮醇合酶(FdFLS)基因的编码序列,并对该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原核表达及其活性研究。方法采用同源克隆技术获得FdFLS基因cDNA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FdFLS原核表达载体pET-30b(+)-FdFLS,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并测定目标蛋白的酶学活性。结果 FdFLS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全长1 008 bp,编码334个氨基酸;FdFLS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可表达出相对分子量约4×104的蛋白,并具有将二氢槲皮素和二氢山柰酚转化为槲皮素和山柰酚的催化活性。结论首次克隆到FdFLS基因,并实现该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有活性的表达。
- 蒋洁白悦辰李成磊陈惠吴琦
- 关键词:金荞麦基因克隆原核表达
- 甲鱼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 <正>研究目的对引起四川省简阳市某养殖场甲鱼发生以'红脖子'、皮肤溃疡、肺脏干酪样坏死为典型症状的疾病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毒力因子检测及药物敏感性分析。材料方法采集濒死甲鱼,对其进行大体病理、解剖病理和组织病理学检测...
- 贺扬汪开毓陈德芳曾宇鲲蒋洁何洁王均王二龙刘韬闵洁
- 关键词:嗜水气单胞菌特异性毒力基因溶血性
- 文献传递
- 甲鱼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 贺扬汪开毓陈德芳曾宇鲲蒋洁何洁王均王二龙刘韬闵洁
- 无乳链球菌感染尼罗罗非鱼的脑膜炎模型被引量:6
- 2015年
- 针对尼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致病机制,本实验建立了无乳链球菌感染尼罗罗非鱼致脑膜炎的模型,并制定相应的临床症状及组织病理学评分系统对其进行了研究。将43尾健康尼罗罗非鱼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10)和3个实验组(n=33)。3个实验组根据不同感染剂量分为1.0×10^6cfu组(n=11)、1.0×10^7cfu组(n=11)和1.0×10^8cfu组(n=11)。实验组分别将1.0×10^6、1.0×10^7和1.0×10^8cfu的无乳链球菌菌液腹腔注射尼罗罗非鱼复制脑膜炎模型。对感染尼罗罗非鱼的临床症状、剖检病变、脑组织(端脑、中脑、小脑、延脑)病理学进行判定,并结合细菌学检测,按照拟定的评分系统评价各组脑膜炎的造模效果,确定最佳造模方案。各实验攻毒组尼罗罗非鱼感染后2 d均出现不同程度死亡,未见明显神经症状。感染3d后鱼体开始出现异常活动的神经症状及突眼、角膜混浊等病理变化。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蛛网膜下腔和脑软膜上有大量炎性渗出和染成蓝紫色微细颗粒的细菌团块,脑膜充血、水肿、疏松、增厚,有大量的中性白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脑实质部基质疏松水肿,呈海绵状;脑组织炎性细胞浸润,胶质细胞增生等软脑膜炎、脑膜脑炎症状。比较各组得分发现,1.0×10^7cfu组的无乳链球菌攻毒尼罗罗非鱼造模效果最好:临床症状显著而组内尼罗罗非鱼差异性最小,组织病理学观察患病尼罗罗非鱼病情和缓适中、利于观察研究。综上,使用1.0×10^7cfu无乳链球菌腹腔攻毒尼罗罗非鱼可在第3天成功构建脑膜炎模型,造模率为100%。
- 崔静雯汪开毓贺扬陈德芳黄小丽王均龙波张丽杰蒋洁
- 关键词:尼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脑膜炎
- 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兼职蛋白EF-Tu的克隆、表达及其抗原性检测被引量:2
- 2016年
- 为检测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兼职蛋白EF-Tu(延伸因子Tu,Elongation Factor Tu)的抗原性,本实验克隆了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HN0303的EF-Tu基因序列,并进行了蛋白相关性质的预测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通过原核表达得到EF-Tu重组蛋白,同时利用纯化的蛋白免疫家兔获得多克隆兔抗EF-Tu重组蛋白血清以用于EF-Tu蛋白抗原性检测。结果显示,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HN0303 EF-Tu基因有1个由1197个碱基组成的ORF,编码398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其分子式为C_(1933)H_(3096)N_(532)O_(615)S_(11),分子质量为43.981 ku,理论等电点为4.749;具有多个磷酸化位点,不具有信号肽和跨膜区域;具有保守的EFTu结构域、EF-Tu-II结构域和EF-Tu-Ⅲ结构域,且与其他来源无乳链球菌的EF-Tu蛋白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具有较高的抗原指数,表明其可形成多个抗原表位。SDS-PAGE检测发现,诱导表达的重组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出现在沉淀中,大小约为66.4 ku。Western Blot分析表明,兔抗EF-Tu重组蛋白血清能分别特异性结合菌体蛋白和EF-Tu重组蛋白。同时使用兔抗EF-Tu重组蛋白血清封闭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HN0303表面的EF-Tu蛋白后,无乳链球菌HN0303粘附EPC(Epithelioma papulosum cyprini,鲤鱼上皮细胞)的能力下降了79.99%±2.43%。本研究表明,原核表达的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EF-Tu重组蛋白具备较好的抗原性,用其制备的兔抗血清能够较好地抑制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粘附,推测其可能为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亚单位疫苗的候选蛋白。
- 刘家星汪开毓陈德芳刘韬贺扬曾宇鲲蒋洁
- 关键词:罗非鱼无乳链球菌EF-TU克隆抗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