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储小燕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西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卵巢
  • 4篇卵巢癌
  • 2篇非编码
  • 2篇AS1
  • 2篇HIPPO
  • 2篇长链
  • 2篇长链非编码R...
  • 1篇调强
  • 1篇调强放疗
  • 1篇亚群
  • 1篇容积
  • 1篇三维适形
  • 1篇三维适形调强...
  • 1篇适形
  • 1篇适形调强
  • 1篇适形调强放疗
  • 1篇术后
  • 1篇肿瘤
  • 1篇外周
  • 1篇外周血

机构

  • 5篇江西省肿瘤医...
  • 1篇南昌大学

作者

  • 5篇储小燕
  • 3篇娄俊
  • 1篇马莹
  • 1篇杨心凤
  • 1篇康恭礼
  • 1篇钟琳琳
  • 1篇卜照香

传媒

  • 2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EGFR、LRP表达与卵巢癌化疗耐药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EGFR、LRP表达与卵巢癌化疗耐药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卵巢肿瘤患者50例(卵巢癌30例、交界瘤8例、良性肿瘤12例)为研究组,另选取15例子宫肌瘤同时行附件切除者的卵巢组织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不同疾病类型者EGFR、LRP表达情况及MVD计数;分析EGFR、LRP表达相关性;比较卵巢癌LRP、EGFR不同表达者的化疗有效率;比较卵巢癌LRP、EGFR不同表达者的3年生存率。结果:卵巢癌、交界瘤者的EGFR、LRP阳性表达率均高于良性肿瘤、正常组织(P<0.05),卵巢癌MVD计数均高于交界瘤、良性肿瘤、正常组织(P<0.05),交界瘤MVD计数均高于良性肿瘤、正常组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EGFR表达与LRP表达呈正相关(r=0.023,P<0.05);卵巢癌LRP、EGFP阳性者治疗有效率均低于LRP、EGFP阴性者(P<0.05);卵巢癌EGFR、LRP阳性表达3年生存率均低于EGFR、LRP阴性表达(P<0.05)。结论:EGFR、LRP高表达会增加卵巢癌患者化疗耐药性,且EGFR、LRP高表达会降低患者生存率,影响患者预后。
娄俊邹阳储小燕马莹卜照香
关键词:EGFRLRP卵巢癌化疗耐药性
FAT4-Hippo信号通路下调长链非编码RNA ZFHX4-AS1抑制卵巢癌的侵袭及转移
目的:卵巢癌是女性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s, lncRNAs)通过调控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关键通路参与了人类肿瘤的发生。本研究旨在探讨lncRNA ...
储小燕
关键词:卵巢癌
70例卵巢癌患者治疗期间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卵巢癌治疗期间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初诊卵巢癌患者70例,晨抽取患者空腹血液5 ml,检测各项数据,将数据均导入SPSS数据库,分析CD3、CD4、CD8、CD4/CD8、白细胞、碱性磷酸酶、C反应蛋白等数值。结果治疗前早中期(Ⅰ、Ⅱ期)与晚期(Ⅲ期、Ⅳ期)卵巢癌患者血CA1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不同时期外周血CD3、CD4、CD8、白细胞数量以及CA125数值对比,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期CD4/CD8比值与治疗中、后期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疗效差和复发患者免疫淋巴细胞下降例数占76.32%,统计学上亦存在差异(P<0.05)。结论对卵巢癌治疗后期、疗效差者或复发患者可适当加予免疫支持治疗。
娄俊易韵储小燕钟琳琳王超
关键词:卵巢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FAT4-Hippo信号通路下调长链非编码RNA ZFHX4-AS1抑制卵巢癌的侵袭及转移
目的:卵巢癌是女性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通过调控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关键通路参与了人类肿瘤的发生。本研究旨在探讨lncRNA ZF...
储小燕
关键词:卵巢癌
宫颈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治疗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评估宫颈癌术后盆腔放疗中开展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30例宫颈癌术后盆腔肿瘤床及淋巴引流区预防性放射治疗的患者,其中15例接受了VMAT治疗,15例患者接受了IMRT治疗。放疗采用每周5次,每日1次,每次1.8 Gy。盆腔预防性放疗处方剂量为45Gy。根据RTOG评定指标评价放射治疗反应。结果至末次随访时间,VMAT组4例复发,IMRT组5例复发。骨髓抑制反应VMAT组11例,IMRT组12例。全部患者中,均未出现3级及以上胃肠道早期反应及泌尿道早期反应。结论对宫颈癌术后应用容积旋转调强技术及固定野调强技术进行照射治疗,两者在不良反应及复发率上无明显差别。
杨心凤娄俊戴菱蔓康恭礼储小燕
关键词:宫颈肿瘤适形调强放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