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
-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疫苗生产洁净车间悬浮粒子的动态监测和趋势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 对疫苗生产车间半成品配制区域的悬浮粒子进行动态监测和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便携式悬浮粒子采样仪,于2016和2017年对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生产洁净车间进行日常悬浮粒子检测,其中A、B级洁净区域为每班次检测,C级洁净区域为每周检测.对2年的检测数据制作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并进行t检验比较.结果 3个级别洁净区域的悬浮粒子数或均值如下,A级区≥0.5 μm的粒子数均<1,≥5.0μm的粒子数均为0.B级区≥0.5 μm的粒子数均值:2016年为46.82(0~143.21),2017年为38.83(0~125.33);≥5.0μm的粒子数均值:2016年为2.52(0~7.83),2017年为2.41(0~7.15).C级区≥0.5 μm的粒子数均值:2016年为214.64(0~679.16),2017年为209.81(0~619.31);≥5.0 μm的粒子数均值:2016年为15.04(0~47.13),2017年为14.16(0~39.24).3个洁净区域的悬浮粒子数均小于95%置信上限且均符合GMP范围要求.2016和2017年检测数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0.14~1.02,P值均>0.05).结论 疫苗生产车间半成品配制区的悬浮粒子动态监测结果符合GMP标准.
- 陈佩李毅户美玲彭兴梅刘竞鸥唐溯任文洲罗辉艳皮儒亮刘菊
- 关键词:空气污染物环境监测
- 水痘减毒活疫苗(VZV84-7株)病毒培养时间优化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优化水痘减毒活疫苗(VZV84-7株)的病毒培养时间.方法:按固定MOI区间0.001~0.01感染细胞;从病毒培养70h起,以5h为间隔分5组收获病毒,采用蚀斑法对病毒收获物进行病毒滴定,通过比较,获得滴度较高病毒收获物的培养时间;再根据此时间以1h为间隔分5组进行实验,用显微镜观察记录病变量及病变细胞情况,采用蚀斑法测定病毒收获物滴度.结果:病毒培养70~90h时,随病毒培养时间的延长,病变量和病毒收获物滴度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现象,分别在培养80h和85h时获得较高滴度的病毒收获物;病毒培养82~86h时,病变量和病毒收获物滴度差异不明显.结论:病毒培养时间在82~86h间能获得滴度较高的病毒收获物.
- 曾昊哈秀杰李毅梁本丁秀红麻广刘亚宇
- 不同生产工艺制备水痘减毒活疫苗(VZV 84-7株)的比较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采用细胞工厂替代传统转瓶工艺制备水痘减毒活疫苗(VZV 84-7株)。方法分别用细胞工厂和3 L转瓶培养2BS细胞,制备水痘减毒活疫苗(VZV 84-7株)各6批,采用Countstar全自动细胞计数仪进行细胞计数,并以计数结果中的单位面积细胞数、成活率及消化后细胞的平均直径为指标,考察细胞质量,同时采用蚀斑法检测原液、成品及成品37℃放置7 d后(热稳定性)的病毒滴度。结果采用细胞工厂连续制备的6批2BS细胞的平均单位面积细胞数、细胞平均成活率均略优于3 L转瓶培养工艺,平均直径变动范围小于3 L转瓶;细胞工厂制备的6批疫苗,平均原液滴度为5.58 lg PFU/ml,平均成品滴度为4.78 lg PFU/0.5ml,37℃放置7 d后的平均病毒滴度为4.13 lg PFU/0.5ml,优于3 L转瓶。结论利用细胞工厂制备水痘减毒活疫苗(VZV 84-7株),可获得更高滴度病毒液,降低疫苗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强度及污染风险,并提高了疫苗产量及质量的稳定性,适合于水痘减毒活疫苗(VZV 84-7株)的规模化生产。
- 李立侯良玉麻广丁秀红李永忠哈秀杰曾昊李毅邹蔚然林崇建单玉杰刘晔黄林
- 关键词:细胞工厂水痘减毒活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