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师阳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堆积床
  • 1篇对流换热
  • 1篇多孔介质
  • 1篇换热
  • 1篇换热影响

机构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2篇王秋旺
  • 2篇杨剑
  • 2篇步珊珊
  • 2篇李师阳
  • 1篇周觅

传媒

  • 2篇工程热物理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三维颗粒有序列阵多孔介质湍流方程改进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首先对三维颗粒有序列阵孔隙单元内的湍流特性进行数值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体积平均方法对多孔介质宏观湍流方程进行改进。结果表明:三维颗粒有序列阵内的湍流特性与二维棒束模型存在较大差异,在相同雷诺数及孔隙率下,颗粒有序列阵多孔介质内由颗粒骨架导致的宏观湍动能及耗散率附加净产生项明显偏低;传统基于二维棒束模型得到的多孔介质宏观湍流模型(N-K模型)高估了湍流方程中k_∞/|V_D|~2和ε~∞H/|V_D|~3项的值,本文对此进行了修正和改进。
杨剑周觅李师阳步珊珊王秋旺
关键词:多孔介质
颗粒接触模型对有序堆积床流动换热影响的数值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本文数值研究了不同的接触模型对颗粒有序堆积多孔介质内的流动换热的影响。在堆积多孔介质的数值计算中,颗粒与颗粒之间的接触区域的网格控制是比较困难的,需要进行一定的简化处理。本文详细研究了现有的三种颗粒接触模型-间隙模型,短圆柱模型以及面接触模型对有序堆积床(简单立方堆积SC,体心立方堆积BCC和面心立方堆积FCC)宏观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短圆柱模型得到的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最好;三种模型在堆积床层流流动换热的数值结果相近;在湍流流动中,接触模型对流动的计算结果影响较大。
步珊珊杨剑李师阳王秋旺
关键词:对流换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