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浩
- 作品数:6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74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卵巢Brenner瘤的CT和MRI表现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卵巢Brenner瘤各类亚型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Brenner瘤患者的CT及MR资料,包括良性Brenner瘤9例,交界性Brenner瘤3例,恶性Brenner瘤3例。结果良性及恶性Brenner瘤以囊实性为主,良性Brenner瘤以单囊为主,均匀的实性成分多位于肿瘤的边缘,并与肌肉的密度或信号相仿,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多见钙化,且钙化多位于实性成分边缘;恶性Brenner瘤为不均匀的实性成分中掺杂着多个小囊,实性成分的T2WI信号高于周围肌肉组织,增强后强化曲线呈速升平台型,少见播撒转移,多直接侵犯临近脏器;交界性Brenner瘤则以多囊分隔为主,分隔厚薄不均,部分有附壁结节;所有Brenner瘤均未见明显腹水。结论良恶性及交界性Brenner瘤的影像表现各有特征性,与其他卵巢肿瘤鉴别时需具体分析不同亚型Brenner瘤的影像特征。
- 邝菲颜志平冯浩
- 关键词:卵巢BRENNER瘤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
- 颌面部腺样囊性癌15例影像学特点分析
- 2017年
- 腺样囊性癌(ACC)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涎腺肿瘤,发病率居涎腺恶性肿瘤的第2位。其多发生于涎腺组织,侵袭性强,具有嗜神经生长的生物学特点,早期即可发生神经侵袭和远处转移,出现面瘫、疼痛、麻木等神经损伤症状。采用手术治疗ACC,难以彻底切除肿瘤且易复发,因此,准确评价肿瘤范围尤其神经、骨、颅内侵犯,对于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 冯浩邝菲颜志平苏素联
- 关键词:颌面部腺样囊性癌CT检查MRI检查
- 产后胎盘植入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对照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产后胎盘植入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其病理表现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产后胎盘植入患者,年龄24~39岁,平均(30.6±2.5)岁。14例中10例行MRI检查,另4例行CT检查,总结其MRI及CT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结果 14例均确诊,子宫体积不同程度增大,MRI表现为子宫内见混杂信号团块影,局部内膜及结合带不完整,边缘模糊甚至中断。孕龄短的胎盘表现为单纯的团块状结构,孕龄长的胎盘具有特征性的叶状、结节状结构。以子宫肌层为对照,T1WI病灶表现为等低信号,与宫壁分界欠清,T2WI表现为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影,内散在条状及点状低信号,病灶侵入肌层,肌层局部明显变薄,3例累及浆膜层;CT病灶则呈稍低密度,边界不清;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明显强化类似"花瓣"样,其强化程度高于子宫肌层,坏死区无强化表现为"裂隙"状。结论 MRI较CT能更清晰显示植入胎盘的形态、位置及深度,对病变程度的判断与病理分型基本一致,是诊断产后胎盘植入的重要手段。
- 颜志平邝菲苏素联罗万能冯浩郑顺荣周子俊
- 关键词:产后期胎盘植入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 动态增强磁共振对宫颈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价值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探讨3.0 T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宫颈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价值。方法对拟诊或排除子宫颈病变的241名女性就诊者行盆腔常规及DCE-MRI扫描,根据最终病理诊断结果分为宫颈癌(n=156)、宫颈肌瘤(n=35)和正常(n=50)3组。分析3组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并计算动态增强半定量参数。结果注射对比剂后30 s的强化率,宫颈癌组(49.45±12.34)%高于宫颈肌瘤(16.21±5.13)%及正常组(21.87±7.35)%(F=7.12,P=0.001);120 s的强化率,正常组(158.26±39.43)%高于宫颈癌(124.08±37.83)%及宫颈肌瘤组(115.93±36.40)%(F=10.693,P=0.009);240 s的强化率,宫颈癌组(108.99±36.43)%明显低于宫颈肌瘤(140.87±22.18)%及正常组(174.71±44.16)%,正常组最高,宫颈肌瘤居中,3组的强化率对比在此期最明显(F=17.29,P=0.008);宫颈癌的达峰时间最短[(109.17±49.40)s],正常组居中[(168.21±40.84)s],宫颈肌瘤最长[(220.17±47.96)s](F=15.353,P=0.0001);注射对比剂后15 s的强化率、60 s的强化率及最大强化率在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利用3.0 T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可以有效鉴别宫颈良恶性病变,且以增强晚期对比最明显。
- 邝菲颜志平冯浩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宫颈癌宫颈肌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