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林

作品数:9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版画系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6篇绘画
  • 4篇艺术
  • 2篇艺术家
  • 2篇中国艺术
  • 2篇术家
  • 2篇画作
  • 2篇黄土文化
  • 2篇绘画作品
  • 2篇版画
  • 1篇当代艺术
  • 1篇当代艺术馆
  • 1篇导师
  • 1篇第三工作室
  • 1篇学院版画
  • 1篇研究生导师
  • 1篇野马
  • 1篇艺术感染
  • 1篇艺术感染力
  • 1篇艺术馆
  • 1篇艺术节

机构

  • 9篇中央美术学院
  • 4篇中国美术家协...

作者

  • 9篇李晓林
  • 3篇李晓林
  • 1篇李晓林

传媒

  • 2篇美术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美术观察
  • 1篇新美域
  • 1篇艺术市场
  • 1篇今日艺术
  • 1篇美与时代(美...
  • 1篇中国美术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0
  • 2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的素描教学被引量:1
2016年
在西方,素描作为主流的传统技艺似乎已变成"一种过去的存在"。而在中国,艺术的发展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这株大树上生发、修正、传承、递进的。素描一直作为中国基础美术教育中不能绕开的话题,一直是每个美院学子的必修课。本期"名师授业"栏目,我们邀请了央美版画系教师李晓林先生向我们讲述素描的教育问题,讨论素描如何在当下艺术生态中,吸收西方优秀的传统技艺,又不失个体的鲜活性问题。李晓林在教学中将"素描创作"与"画素描的人"看作为一个整体,就素描教学而言,他和他的学生一直努力再现素描技艺和素描精神的完美结合。他说:"央美的素描教学没有与传统形成明显的断裂,这是长处。但是素描的目的最终是为表达思想和精神服务的,最终是为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艺术表达服务的。学校的教育一定是有层次的,由于学生在每个阶段有不同的状态,所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但他最终的方法和手段应当是服务于新型的社会形态的需求,而不仅仅是掌握素描的技能本身。"
李晓林
关键词:素描教学静物中央美院素描课程素描语言
我的绘画观
2018年
2007年在法国考察的半年期间,我游历了大半个欧洲,参观了所有重要的大博物馆,目睹了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艺术文献展和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盛况,在英国和德国看到了时下最受捧的当代艺术,视觉和心理受到很大的触动。2011年我去美国布法罗大学艺术学院教学互访,参观了惠特尼双年展和莫马当代艺术馆。逐渐的,我学会了正眼看世界,发现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更发现千奇百怪,不离其宗。西方古典艺术和印象主义将绘画推向了一个高峰,现代艺术推进到当代过程中的基本方向是一个阶段否定前一个阶段,呈去传统样式,去绘画性和描绘性,注重作品的阐释、来源、背景和自己的关系;而中国传统艺术是讲究境界和修养,是一个规定动作看谁玩得好。
李晓林
关键词:当代艺术馆威尼斯双年展绘画性中国传统艺术卡塞尔
沉没的草原风景线——苏和和他的绘画
2015年
我们常说绘画就是人的反映,好的作品渗透着人生的感怀,因此,我总是在对艺术家精心营建的结构、形式、语言等问题的兴趣背后,努力寻找艺术家的自我印记,穿透形象、形式把握其灵魂和精神,竭力搜寻着与他自己的思想、感悟相契合的内质。
李晓林
关键词:绘画风景线草原沉没艺术家
写生谈--我的黄土情结
2008年
在很大意义上,不懂中国的农村,就不懂中国;不懂中国的农民.就不懂中国人。对于深爱着这块土地和农民的我来说.选择农民.选择底层人作为我所表达的对象,便是选择作为一个中国艺术家的良心和责任.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自我放逐。几年的时间沉潜于那块贫瘠的黄土地上.去探摸和开掘被时间和历史的沉积物所淤埋的黄土文化的隐秘血脉.从秦皇汉武青铜战马,
李晓林
关键词:黄土文化情结写生理想主义者自我放逐黄土地
我的黄土情结
2008年
在很大意义上,不懂中国的农村,就不懂中国:不懂中国的农民,就不懂中国人。对于深爱着这块土地和农民的我来说,选择农民,选择底层人作为我所表达的对象。
李晓林
关键词:黄土情中国艺术家悲悯情怀艺术感染力生命状态黄土文化
直面、偏好与绘画满足感
2020年
我偏好写生,并不是说我不看重其他的绘画方式,同样的,在图像中亦可以创造出无限的可能,只是看你是否心动,如何选择、理解与创造。面对实物与景象,抡起画笔真刀真枪地干,在我看来有不尽的畅快。在角色的拿捏揣摩与纸的摩挲间,渐渐地,你会走进另一个世界,你会盯着画中人的面部想象,从他的体态猜测,在他的气味中体会。
李晓林
关键词:满足感
生长在云南的一匹野马——陈流的绘画被引量:1
2016年
如果一个艺术家从事的是绘画艺术,那他的元素很简单,无外乎形状、色彩、线条和明暗,因为人类的肉眼就是这么构成的。不管你看什么,其实你归根结底看到的就是这些基本元素的组合结果,它们好比是语言学所说的“词汇”。而人类的视觉方式又是有规律的,比如说形状的不同或大小会造成前后距离感,线条的粗细汇聚会造成透视的深度感或疏密感,比如说红与绿的搭配看起来会互相排斥或是互补,比如说明暗的对比会增强立体感,等等,这些好比是语言学望的“语法”。
李晓林
关键词:绘画艺术野马视觉方式
李晓林绘画作品
2018年
李晓林,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现为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第三工作室主任、石页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任第十、十一届中国艺术节评委,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评委,第五、六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评委等、作品曾荣获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金奖;第六、八、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提名奖出版专著《李晓林素描手记》《面目——李晓林作品》《名家经典素描——李晓林》等。
李晓林
关键词:绘画作品学院版画第三工作室研究生导师中国艺术节作品展
以平常心看待“边缘化”被引量:1
2010年
我们现在常常谈起插图,总觉得不如过去辉煌,没有那个年代的激情和热情,以至于看着现在的作品全然没有了感觉。认真想想,其实这一切再正常不过。
李晓林
关键词:画家绘画作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