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德成

作品数:11 被引量:7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手术
  • 2篇十二指肠
  • 2篇十二指肠溃疡
  • 2篇肿瘤
  • 2篇溃疡
  • 2篇甲状腺手术
  • 2篇肠溃疡
  • 1篇胆管
  • 1篇胆管造影
  • 1篇蛋白
  • 1篇休克
  • 1篇胰胆管
  • 1篇胰胆管造影
  • 1篇胰腺
  • 1篇胰腺肿瘤
  • 1篇胰性
  • 1篇胰性腹水
  • 1篇引流
  • 1篇引流术
  • 1篇原发性

机构

  • 1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沈阳市第四人...
  • 1篇抚顺矿务局总...

作者

  • 11篇刘德成
  • 2篇马凯
  • 2篇柏树令
  • 2篇刘德成
  • 2篇李慧友
  • 1篇余云
  • 1篇张雪峰
  • 1篇冯勇
  • 1篇李冠群
  • 1篇王永刚

传媒

  • 4篇实用外科杂志
  • 3篇辽宁医学杂志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年份

  • 1篇2001
  • 1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2
  • 2篇1991
  • 2篇199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胞周期蛋白D_1与p16蛋白在胃癌表达的研究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蛋白 D1 (Cyclin D1 )和 p16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以及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P法观察 Cyclin D1 和 p16蛋白在 70例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 ,用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 (PCNA L I)做参数 ,分析 Cyclin D1 和 p16蛋白与胃癌预后的关系。 结果 :1Cyclin D1 蛋白阳性率 :在胃癌为 6 7.1% ,在癌旁正常组织没有表达 (P<0 .0 1) ;在高分化癌为 42 .3% ,低于低分化癌的 80 .6 % (P<0 .0 1)和未分化癌的 87.5 % (P<0 .0 5 ) ;在 PCNA L I高组为 97.1% ,明显高于 PCNA L I低组的 6 3.6 % (P <0 .0 1)。 2 p16蛋白阳性率 :在胃癌为 40 .0 % ,低于癌旁的 6 5 .7% (P<0 .0 1) ;在高分化组为 6 9.2 % ,高于低分化组的 2 7.8% (P<0 .0 1)和未分化组的 0 .0 % (P<0 .0 1) ;在 PCNA L I高组为 17.7% ,低于 PCNA L I低组的 6 1.1% (P<0 .0 1)。 3胃癌中 Cyclin D1 和 p16蛋白均阳性的 5例 ,均阴性的为 0 ,前者阳性而后者阴性的 42例 ,前者阴性而后者阳性的 2 3例 ,二者间有非常显著的关联 (P<0 .0 1)。 结论 :1在胃癌中 Cyclin D1 过表达而 p16表达缺失 ,二者呈负相关。 2 Cyclin D1 过表达及 p16缺失均与胃癌的发生和肿瘤分化程度有关 ,并且也可能与预?
王克夫刘秋珍熊仁清刘德成刘洪涛王福荣
关键词:胃癌CYCLIND1蛋白P16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414例治疗体会被引量:48
1992年
该文作者总结了1969至1988年收治胃、十二指腑溃疡穿孔414例的治疗体会.提出了对胃、十二指腑溃疡穿孔病人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的选择、单纯缝合和彻底性手术的选择,彻底性手术的术式选择及对几种特殊类型溃疡穿孔,如:接吻性溃疡穿孔、鞍形溃疡穿孔和药物致溃疡穿孔的处理方法.
刘德成冯勇刘启刘金城周兆昌
关键词:胃溃疡穿孔
乳管内乳头状瘤34例临床分析
1991年
1976~1987年,我院收治34例乳管内乳头状瘤,均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一) 发病年龄:17~67岁。平均年龄42.9岁。40岁~50岁20例,占58.8%,30岁以下2例,60岁以上1例。
刘德成余云李冠群
关键词:乳管乳头状瘤手术
逆行胰胆管造影对胰腺肿瘤的诊断意义
1992年
近年来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应用,对胰腺肿瘤的诊断提供了影象诊断的方法。本文报告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胰腺癌18例,胰腺良性肿瘤4例及内科临床和影像学诊断的胰腺癌9例。着重讨论其胰胆管形态改变的影像特征;并对照手术所见及病理诊断来认识影像特征。
谢涵芬姜淑德刘德成李卫星汪秀实
关键词:胰腺肿瘤胰胆管造影
胰性腹水1例报告被引量:2
1992年
1 临床资料病人男,38岁.3个月前出现间断性中下腹绞痛,每次持续5~6小时,伴有腹胀.黄色稀便2~3次/日.无恶心、呕吐.病后体重下降10kg.有饮酒史13年,平均每日饮150~250ml 白酒.6个月前因吃粘食,出现左侧腹痛,恶心、吐,食欲下降持续1个月.上腹有压痛,移动浊音(+).因明显腹水,疑为结核性腹膜炎,曾2次收入内科治疗.
刘德成张雪蜂马凯
关键词:腹水胰性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
1990年
急性阑尾炎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外科急症,也是普外医生应熟悉的重要疾病。本文复习文献讨论以下几个问题。发病率妊娠期急性阑尾炎(AAP)发病率与非妊娠者相同,占孕妇的0.05~0.78%。妊娠早期占10~29.41%,妊娠中期占42.85~49%,妊娠晚期占23.52~42.85%。有的作者提出大量统计数据,各妊娠期发病率无差异。也有的作者提比妊娠晚期发病率低,可能与有些病例误诊为肾盂炎等有关。
刘德成刘明春马凯
关键词:阑尾炎妊娠期并发症
一个新的甲状腺手术麻醉点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被引量:8
1998年
目的:为甲状腺手术提供新的麻醉方法。方法:用30侧成人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了颈前部神经的来源、分支分布及其吻合。结果:颈皮神经分单干,上、下干和上、中、下干三种类型。上、中、下干的起始宽度分别为1.6±0.6mm,1.8±0.6mm和1.8±0.7mm;干长17.7±7.8mm,31.7±12.3mm和25.4±9.0mm。锁骨上内侧神经分布至胸锁关节和胸骨柄上方的皮肤。面神经颈支的降支均与颈皮神经吻合。明确了通过胸锁乳突肌前缘,甲状软骨上缘下方1.5cm与颈前正中线外侧4cm的交点处(麻醉点)1cm和2cm半径圆形区的神经来源和分布。结论:经临床100例应用验证新麻醉点具有安全可靠、效果理想、并发症少等特点。
李慧友柏树令刘德成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局部麻醉
甲状腺手术新麻醉点与颈深部结构的关系被引量:4
1998年
目的:研究甲状腺手术新麻醉点与颈深部结构的关系。方法:30侧成人标本,分层解剖观察新麻醉点与颈前部深层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测量了主要神经血管距麻醉点的距离。结果:注射5ml染液(浅层3ml,深层2ml)着色的结构有胸锁乳突肌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胸骨甲状肌上部、甲状舌骨肌下部;颈袢、颈动脉鞘前壁、甲状腺上动、静脉;喉上神经喉外支和甲状腺侧叶上极。结论:①5ml组迷走神经、颈交感干、膈神经、臂丛和喉返神经均未着色;②10ml组(浅深层各5ml)迷走神经、颈交感干轻染。
李慧友柏树令刘德成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
十二指肠残端置管引流胃大部切除临床体会
1999年
1985 ~1994 年十二指肠残端缝闭困难时,行十二指肠残端置管引流12 例,占492 例胃大部切除( 毕Ⅱ式454 例,Roux - Y38 例) 的2 .44 % 。该12 例没有并发症,痊愈。十二指肠残端漏仅1 例,占492 例胃大部切除的0 .20 % ,且该例漏不重,非手术疗法治愈。笔者认为十二指肠残端缝闭困难宜采用十二指肠残端置管引流,这是防止十二指肠残端漏最安全可靠的方法。本文设计了置管方法和术后处理,认为用T 型管插入十二指肠残端7 ~8cm ,缝闭残端即可。7 ~12 天夹管,观察3 天,无不良反应拔管。术后注意纠正离子紊乱,酸碱平衡,维持和补充营养。
刘洪涛熊仁青王克夫刘德成王永刚王强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引流术胃大部切除术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术后复发的治疗(附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9
1991年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上很少见.因其深在隐蔽,早期发现困难,多因肿瘤生长较大出现压迫症状或侵及邻近脏器时才被发现,因而切除率较低,恶性者切除后也易复发.本院从1980年1月至1990年6月共收治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后复发者7例.本文结合文献,就这7例的诊治作一总结.
张雪峰刘德成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术后复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