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益民
- 作品数:30 被引量:199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山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原发性肝细胞癌单介入治疗与双重介入治疗比较被引量:5
- 1998年
- 目的:比较原发性肝细胞癌经皮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与TACE联合CT导向下碘油乙醇注射消融(CT-LPEI)的疗效。方法:原发性肝细胞癌86例,分为单介入治疗组,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42例;双重介入治疗组44例,TACE联合CT导向下碘油乙醇消融。结果:TACE组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9%,42%和20%,组织学检查,仅20%的病变完全坏死;TACE联合CT-LPEI组,1、2、3年生存率分别达100%、87%和67%,组织学检查85%的病变完全坏死。2组间1、2、3年生存率和肿瘤的完全坏死率均有显著差异。
- 吴沛宏李立张益民张福君张福君郑列何长青谢琦
- 糖尿病大鼠肾皮质ICAM-1在缬沙坦作用后表达的变化研究
- 2013年
- 目的:利用血管紧张素I(IAngII)受体拮抗剂缬沙坦(Valsartan)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RAS)观察其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5只,任取其中30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成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缬沙坦治疗组(A组,15只,缬沙坦10mg.kg-1/d灌胃);糖尿病对照组(B组,15只);其余15只为正常对照组(C组)。分别于实验第4、6周末各组任取7或8只测定大鼠血糖、平均动脉压、血肌酐、尿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用图像分析仪测量各组大鼠平均肾小球面积、平均肾小球体积。并于第6周末取各组大鼠肾皮质提取RNA,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对肾皮质ICAM-1mRNA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在第4周及第6周末,A组血糖、肌酐清除率、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低于同时期的B组,B组则较C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A、C组尿白蛋白排泄率始终无统计学差异,同时期三组平均动脉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4、6周,A、B组的肾小球平均面积、平均体积均明显高于同期的C组(P<0.01),但A组又低于同期的B组。RT-PCR半定量结果分析显示,B组ICAM-1 mRNA表达较A、C组显著增高(P<0.01),A组表达较C组为高(P<0.01),但仍较B组为低(P<0.01)。结论:血管紧张素I(IAngII)受体拮抗剂缬沙坦能够减少糖尿病大鼠的尿白蛋白排泄,下调肾皮质ICAM-1mRNA表达,减轻肾脏肥大及延缓肾小球硬化,具有保护肾脏的作用。
- 汪晶华薛静吴广礼张益民李英刘宇杨新军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细胞间粘附分子-1
- 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研究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蛋白激酶C (proteinkinaseC ,PKC)活性变化规律。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A组 )和糖尿病组 (B组 ) ,分别于 4、6周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肾脏PKC活性 ;同时测定尿蛋白、肌酐清除率、血肌酐及肾脏肥大指数 ,对肾脏组织进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PKC活性升高与肾质量 /体质量、尿蛋白排泄率呈相关关系 ,且与肾功能下降及组织学改变具有时间一致性。结论PKC活性升高可能是导致糖尿病肾脏病变的机制之一。
- 吴文清李英张益民薛静
- 关键词:糖尿病肾组织糖尿病肾病蛋白激酶C
- 脂蛋白(a)与糖尿病肾病
- 本文以脂蛋白的代谢为重点,对高脂血症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糖尿病肾病高脂血症肾损害加以讨论,探讨其发病机理和肾脏病理类型.
- 顾连方张益民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脂蛋白高脂血症肾脏病理
- 文献传递
- 浅谈中草的肾损害
- 2002年
- 张益民李淑霞李建炜
- 关键词:中草药肾损害毒性
- 肾性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进展被引量:6
- 2001年
- 李英张益民
- 关键词:肾性高血压降压药物钙拮抗剂DN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 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肾脏疾病的关系
- 2002年
- 张益民李建炜孙健
- 关键词:细胞粘附分子-1肾脏疾病ICAM-1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性
- 2000年
- 张益民张新国边文阁李校天
-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肾小球硬化缓激肽转换酶系膜细胞
- Losartan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的保护作用
- 1999年
- 张益民颜世元于涛元栗志英段敬宇赵庚云路西林乔梅张德真桂玮李增玉秦新有
- 关键词:糖尿病大鼠肾小管LOSARTAN排泄率尿白蛋白系膜细胞
- 野黄芪甙原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蛋白激酶C活性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34
- 2000年
- 目的研究野黄芪甙原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蛋白激酶C(PKC)活性、肾功能及肾脏结构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野黄芪甙原治疗组(C组),分别于4、6周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肾脏PKC活性;同时测定尿蛋白、Ccr、Scr及肾脏肥大指数,以光镜及电镜观察肾脏组织。结果C组尿蛋白排泄率、Ccr、肾脏肥大指数及细胞膜PKC活性均低于B组(P均<0.05);光镜、电镜病理改变C组较B组有所改善。结论野黄芪甙原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有部分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通过下调肾脏PKC活性。
- 李英吴文清张益民李红
- 关键词:蛋白激酶C糖尿病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