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慧忠

作品数:30 被引量:100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安斯泰来皮肤病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疗效
  • 8篇皮肤
  • 7篇疗效观察
  • 5篇痤疮
  • 5篇细胞
  • 5篇鳞状
  • 5篇鳞状细胞
  • 4篇软膏
  • 4篇皮肤鳞状细胞
  • 4篇皮肤鳞状细胞...
  • 4篇细胞癌
  • 4篇鳞状细胞癌
  • 3篇心肌
  • 3篇血清
  • 3篇组织化学
  • 3篇荨麻
  • 3篇荨麻疹
  • 3篇免疫
  • 3篇免疫组织
  • 3篇免疫组织化学

机构

  • 10篇广东省皮肤性...
  • 10篇清远市人民医...
  • 7篇广东医学院附...
  • 5篇暨南大学第五...
  • 2篇暨南大学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30篇李慧忠
  • 9篇欧丽嫦
  • 8篇陈勇军
  • 8篇陈波
  • 8篇王辉
  • 7篇吴志华
  • 7篇李顺凡
  • 7篇刘翔
  • 7篇杨斌
  • 6篇樊翌明
  • 5篇缪志辉
  • 5篇练霭云
  • 5篇许云静
  • 4篇吴国凤
  • 3篇黄莉宁
  • 3篇吴展航
  • 3篇唐浩熙
  • 3篇邢丽娟
  • 2篇薛汝增
  • 2篇金少芬

传媒

  • 4篇皮肤性病诊疗...
  • 3篇中国美容医学
  • 3篇广东医学院学...
  • 3篇岭南皮肤性病...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光治疗面部痤疮红斑及炎性色沉126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强脉冲光(IPL)对面部痤疮红斑及炎性色沉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光子嫩肤仪对126 例痤疮后出现面部痤疮红斑及炎性色沉的患者进行治疗, 设定波长为560~1200 nm的宽谱线光源, 能量密度15~30 J...
王辉陈勇军许云静谢秋暖邢丽娟庄慧卿李慧忠杨斌
关键词:强脉冲光色素沉着疗效观察
皮肤鳞状细胞癌CD44v6蛋白表达
2002年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技术对66例皮肤鳞状细胞癌、12例淋巴结转移灶、11例假性上皮瘤样增生、10例正常皮肤进行检测,探讨CD44v6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与转移的关系。结果表明鳞状细胞癌CD44v6表达下调,且分化越差下调越明显,与是否转移及发病部位无关。提示CD44v6对维持表皮正常结构起重要作用,并与细胞增殖分化程度有关,可以作为一个研究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标志。
李慧忠李顺凡吴国凤樊翌明吴志华
关键词:皮肤鳞状细胞癌CD44V6蛋白免疫组织化学
光动力疗法治疗78例中重度痤疮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 总结及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参照Pillsbury 分类法和排除标准选取78 例Ⅱ~Ⅳ级面部痤疮患者,局部丘疹、结节及囊肿挑刺处理后,给予5% 5...
陈勇军许云静邢丽娟谢秋暖庄慧卿王辉李慧忠杨斌
关键词:重度痤疮光动力疗法氨基酮戊酸疗效观察
派瑞松霜治疗阴囊湿疹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观察派瑞松霜对阴囊湿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应用派瑞松霜和地塞米松软膏治疗。结果治疗第1周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3.1%和28.1%,第2周分别为84.4%和50.0%,第3周分别为93.8%和71.9%,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派瑞松霜外用治疗阴囊湿疹安全有效,值得临床选用。
李慧忠陈波
关键词:阴囊湿疹派瑞松霜地塞米松软膏
基质金属蛋白酶10、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等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了解皮肤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Ⅳ型胶原(ColⅣ)和层粘连蛋白(LN)的表达及其与癌分化、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ABC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皮肤鳞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48例(高分化鳞癌34例,低分化鳞癌14例),其中伴淋巴结转移者12例。结果MMP-10在低分化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组(P<0.05),但其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TIMP-2、ColⅣ和LN在高分化或无淋巴结转移的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分化或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0.01)。结论皮肤鳞癌中TIMP-2、ColⅣ和LN的表达与癌分化、淋巴结转移有关,而MMP-10表达仅与癌分化有关。
樊翌明李慧忠吴志华李顺凡
关键词:胶原层粘连蛋白基因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10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皮肤鳞状细胞癌
乳房外Paget病的皮肤外科修复治疗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探讨乳房外Paget病的皮肤外科修复治疗效果。方法:术前6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乳房外Paget病,术中据冰冻切片结果指导扩大切除范围,阴囊皮瓣、邻位旋转皮瓣或游离皮片植皮修复缺损。结果:6例患者切口愈合良好,局部形态及功能满意;随访6个月~2年,局部皮损均无复发,淋巴结转移1例。结论:乳房外Paget病通过皮肤外科扩大切除并修复治疗,既能完好地修复大面积的皮损,又能恢复其外形及功能。
陈勇军翟培明王辉李慧忠龚石杨先旭展望
关键词:乳房外PAGET病皮肤外科
肾移植患者麻风伴Ⅱ型麻风反应1例并文献复习
患者女,39岁,双下肢疼痛性红斑5月,加重1周。2007年行肾移植手术,术后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体检:慢性病容,面色稍苍白,面部,胸背部、双上肢可见弧形分布的暗红色斑片,中央见色素沉着,边缘可见细碎鳞屑附着,部分指(趾)...
薛汝增李慧忠黄莉宁刘红芳潘慧清陈永锋
广东省清远地区2006年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了解2006年清远地区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NGU)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及其药物敏感性。方法:对1029例疑诊为NGU患者的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支原体感染患者中,以解脲支原体(Uu)为主要病原体;在对8种药物进行的药敏试验结果中,交沙霉素及强力霉素敏感率较高,分别为100.00%和80.56%,对环丙沙星及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结论:对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临床医生应结合药敏试验合理应用抗生素。
李慧忠温伟洪刘翔陈波欧丽嫦练霭云
关键词: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支原体药敏试验
自体表皮移植加红霉素软膏治疗白癜风稳定期疗效观察
2009年
白癜风是一常见色素脱失性皮肤病,以表皮和毛囊色素细胞破坏为特征,临床易诊难治,目前自体表皮移植是效果较肯定的一种方法,但移植皮片成活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何提高皮片的成活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我们采用自体表皮移植加外涂红霉素软膏治疗稳定期白癜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欧丽嫦李慧忠陈波
关键词:自体表皮移植红霉素软膏疗效观察稳定期色素脱失性皮肤病移植皮片
咪唑斯汀缓解50例皮炎湿疹患者临床症状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咪唑斯汀对皮炎湿疹各种客观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应用咪唑斯汀及氯苯那敏治疗,于治疗后第7,14,21,28天记录红斑丘疹、渗出糜烂、浸润及苔藓化3种客观症状。结果:两组红斑丘疹及浸润苔藓化症状的缓解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渗出糜烂症状的缓解亦较对照组迅速,但二者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咪唑斯汀治疗皮炎湿疹起效快、疗效确切、耐受性好。
李慧忠刘翔欧丽嫦陈波
关键词:皮炎湿疹咪唑斯汀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