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超
- 作品数:92 被引量:133H指数:6
- 供职机构:新疆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建筑科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油页岩巷道围岩变形失稳机理及支护技术被引量:3
- 2014年
- 针对甘肃窑街煤电集团海石湾煤矿油页岩回采巷道围岩在整个使用期内持续变形得不到有效控制的现状,综合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试验、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巷道变形失稳机理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水理、风化作用和不合理的支护时机选择是油页岩自身强度降低的根本原因;构造应力场的存在加剧了油页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进程。在此基础上提出油页岩巷道高强预紧、适度让压、封闭裂隙、切断水源的围岩稳定控制整体思路,通过采用高强预紧让压锚杆+锚网喷联合支护技术手段,有效地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 赵红超张东升刘洪林吕金星温颖远
- 关键词:强度弱化围岩控制巷道支护
- 嵌入式FRP筋材加固巷道顶板的施工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嵌入式FRP筋材加固巷道顶板的施工方法,巷道掘进工作停止后,在巷道顶板空顶位置施工锚杆钻孔;按照既有锚杆支护结构排距,沿巷道宽度方向在顶板施工矩形凹槽;在凹槽两侧靠近巷道肩角位置处施工一定角度的斜向钻孔;清理...
- 赵红超刘洪林王宏志李国栋
- 文献传递
- 一种适用于堆石混凝土分层浇筑的双层土工格栅及其施工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堆石混凝土分层浇筑的双层土工格栅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第一格栅网、第二格栅网和连接构件;所述第一格栅网包括横向筋条和纵向筋条,所述第二格栅网包括左斜筋条和右斜筋条,所述第一格栅网设置于所述第二格栅网上层,...
- 赵红超俞白云刘洪林冯飞洋王宏志周亚菲吕金星
- 内置高强纤维绳的矿用抗冲击锚索及其施工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置高强纤维绳的矿用抗冲击锚索及其施工方法,涉及煤矿巷道支护技术领域,包括:索体结构、耗能结构和附属结构。索体结构由钢管套筒、导向尖锥和高强纤维绳组成,高强纤维绳为多股纤维束缠绕而成的绳索结构;包括至少两...
- 赵红超胡红倩韩岗刘洪林贾志锋俞白云冯飞洋王宏志
- 一种沿空留巷充填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沿空留巷充填装置,包括模拟组件、工作组件和基础组件,行走机构和机架相配合,能够带动模拟组件和工作组件往复运动,便于模拟组件对井下巷道环境进行扫描并建立三维地图,根据建立的三维地图模拟沿空留巷墙体结构;工...
- 李虎威唐榕志温颖远赵红超徐辰宇石浪冯浩宸
- 一种模拟破碎岩体注浆过程的实验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拟破碎岩体注浆过程的实验装置,涉及注浆实验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破碎岩体成型装置、注浆装置和排水装置;破碎岩体成型装置包括实验盒和填设于实验盒内的多个岩块,注浆装置能够通过实验盒的一端向岩块的间隙中注浆,...
- 胡红倩王静宜刘洪林剧锦茂冯飞洋杭银建刘金虎黄海山曾俊杰赵红超
- 中国能源消费强度地区差异分解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能源消费强度地区差异的变动趋势以及影响能源消费强度差异的因素。首先,采用泰尔指数法测算了2000~2014年中国30个省区(台湾省、西藏除外)能源消费强度的地区差异,并按照三大区域进行结构分解。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能源消费强度的5个主控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能源消费强度地区差异明显,呈现西高东低的基本特征,区域内差异大于区域间差异(即能源消费的总体差异是由区域内差异引起的);2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以及提高能源的价格可以显著降低各区域能源消费强度,加大外商投资水平可显著的降低西部地区能源消费强度,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可显著降低东部与西部地区能源消费强度。
- 李虎威孔晓妮管伟明赵红超
- 关键词:能源消费强度影响因素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 折叠伸缩式沿空留巷巷旁充填柔性模板及其施工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折叠伸缩式沿空留巷巷旁充填柔性模板及其施工方法,柔性模板由柔性充填袋、加固网和定位纵筋通过扎丝连接而成。柔性充填袋为上下开口的长方体结构,由整个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缝制而成,整个柔性充填袋只保留一处接口用作缝...
- 赵红超高明仕陈辉周光能刘洪林张晓雷
- 文献传递
- 一种拼装式FRP高水材料矿用组合支柱及施工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拼装式FRP高水材料矿用组合支柱及施工方法,包括预制FRP管、紧固装置、内部充填体。根据井下巷道的实际高度提前预制高度和厚度均不相同的FRP管,采用刚性半圆形紧固装置或橡胶卡扣式矩形紧固装置或矿用阻燃胶带...
- 赵红超
- 文献传递
- 沿空留巷整体浇注护巷带围岩控制技术被引量:12
- 2011年
- 介绍了我国沿空留巷整体浇注护巷带发展历程及其围岩控制技术理论基础,分析了整体浇注护巷带在绿色开采体系中的地位,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机械化水平较低、充填系统相对复杂、成形效果与漏风的控制不是十分理想,对护巷带周围煤岩应力分布规律研究不够深入。在此基础上,提出应重视并加强护巷带不连续面结构分析,采用非等强支护技术发展沿空留巷整体浇注护巷带技术的建议。
- 赵红超陈勇
- 关键词:沿空留巷不连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