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洪士开

作品数:31 被引量:81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肿瘤
  • 9篇乳腺
  • 7篇乳腺癌
  • 7篇胃癌
  • 7篇腺癌
  • 5篇切除
  • 4篇胸壁
  • 4篇手术
  • 4篇术后
  • 4篇TWIST
  • 4篇侧胸
  • 4篇侧胸壁
  • 3篇蛋白
  • 3篇脂肪筋膜瓣
  • 3篇乳房
  • 3篇乳房成形
  • 3篇乳头
  • 3篇乳腺肿
  • 3篇上皮
  • 3篇受体

机构

  • 16篇广西医科大学...
  • 10篇安徽省肿瘤医...
  • 6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31篇洪士开
  • 11篇陆云飞
  • 7篇王圣应
  • 5篇曾健
  • 4篇裴静
  • 4篇韦录
  • 4篇桂小龙
  • 4篇刘松
  • 4篇高红
  • 3篇郑绪才
  • 3篇黄霜霞
  • 3篇梁金清
  • 3篇王曲
  • 3篇黄源
  • 3篇赵源源
  • 2篇李绍森
  • 2篇林坚
  • 2篇林进令
  • 2篇解乃昌
  • 2篇吴向华

传媒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广东医学
  • 2篇广西医学
  • 2篇临床医学工程
  • 2篇中华内分泌外...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人民军医
  • 1篇现代医学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微创医学
  • 1篇中华乳腺病杂...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综合护理干预对外科门诊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作用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门诊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手术的患者32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164例。常规组仅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在常规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术前疼痛宣教、心理护理、疼痛评估和疼痛护理等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常规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明显高于干预组(P〈0.05);常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82.32%)低于干预组(96.34%)(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让手术患者对术后疼痛控制的有关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指导患者进行术后疼痛干预,激发手术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最终有效减轻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裴静梁金清黄霜霞王曲曾健洪士开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手术室术后疼痛
侧胸壁脂肪筋膜肌肉瓣在乳腺癌术后即刻乳房成形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侧胸壁脂肪筋膜肌肉瓣即刻乳房成形的适应证、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对43例扁平或小乳房、IIIA期前的乳腺癌患者行保留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即刻应用侧胸壁脂肪筋膜肌肉瓣乳房成形或同时联合假体乳房重建,术后评价美容效果,观察并发症,对治疗效果进行随访。结果:43例患者均成功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7(1.3~2.2)h,平均住院时间17(13~24)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3(10~18)d。术后随访2~12个月,无乳头坏死,组织瓣感染2例;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患者总体满意度8.5分,乳房外观客观评价良好率86.0%(37/43)。结论:保留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应用侧胸壁脂肪筋膜肌肉瓣修复重塑乳房外形具有操作方便、手术快捷、技术可行的特点,特别适合于扁平小乳房、IIIA期前的乳腺癌患者。
洪士开王圣应刘松卢燕红赵源源
关键词:乳房切除术改良根治性乳房成形术
胃肠道癌循环肿瘤细胞的研究现状
2010年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已经被证实存在于肿瘤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的外周血中,是肿瘤发生远处转移的关键,与食道癌、胃癌、结直肠癌的临床预后有关。本文综述近年来有关胃肠道癌循环肿瘤细胞的临床研究现状。
洪士开陆云飞
关键词:循环肿瘤细胞胃肠道癌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残瘤病灶病理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
2021年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是乳腺癌标准化治疗方法之一,新辅助治疗可以缩小肿瘤体积、降低临床分期、提高保乳率、预测药物敏感性。新辅助治疗后乳房与腋窝残瘤病灶的病理评估以及评估的标准化非常重要。本文介绍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残瘤病灶病理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对判断预后的指导意义。
王舒晗洪士开刘建军任扩军
关键词:乳腺肿瘤新辅助治疗病理
胃癌中VEGF-C、MMP-7的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胃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表达及二者与胃癌侵袭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技术,分别检测60例胃癌组织及60例癌旁组织、20例胃正常粘膜组织、3...
洪士开
关键词:胃癌VEGF-CMMP-7
文献传递
浆细胞性乳腺炎10例的诊治情况并文献复习
2015年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鉴别诊断及其外科治疗原则,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文献。其中1例行全乳切除术;2例行3/4象限切除术,4例行1/2象限切除术,3例行区段切除术。结果 10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其中行1/2象限切除患者中有1例术后存在切口红肿、渗液、愈合欠佳等情况,经保守治疗后痊愈。随访患者均未出现复发。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复杂,临床诊断困难,确诊需依据术后常规病理;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行象限或全乳切除术。
高红王圣应洪士开
关键词:浆细胞性乳腺炎影像学手术治疗
乳管镜定位结合亚甲蓝染色切除乳管内乳头状瘤
2012年
目的探讨乳管镜定位结合亚甲蓝染色引导切除乳管内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对30例乳管内乳头状瘤行乳管镜定位结合亚甲蓝染色下乳管内肿瘤切除术。结果 30例病灶均被发现并切除,其中乳管内乳头状瘤28例(93.3%),乳管内乳头状瘤病2例(6.7%)。手术时间(38.0±6.5)min,病理检出率100%。结论乳管镜定位结合亚甲蓝染色对于切除乳管内乳头状瘤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田磊周燕夏小林陈琳洪士开裴静
关键词:亚甲蓝乳管内乳头状瘤纤维乳管镜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护理进展
2010年
叶红陈正红洪士开
关键词: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护理进展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护理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2年
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作者结合国内外文献,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护理进行综述。
叶红陈正红洪士开
关键词:导管置入术中心静脉相关并发症护理
侧胸壁脂肪筋膜瓣在乳腺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应用侧胸壁脂肪筋膜瓣即刻乳房成形的手术适应证、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及5例乳腺大区段切除术后应用侧胸壁脂肪筋膜瓣修复乳房外形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乳腺癌患者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改良根治术中采用侧胸壁脂肪筋膜瓣修复乳房外形22例,采用侧胸壁脂肪筋膜瓣联合假体植入乳房重建4例。术后据主客观标准评价重建效果。结果24例乳腺癌患者术后乳房外形良好,双侧乳房基本对称。无皮瓣及乳头坏死。术后给予常规化疗,随访2~12个月,均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5例乳腺良性疾病术后乳房外观优良,患者较满意。结论对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早期乳腺癌及乳腺大区段切除的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应用侧胸壁脂肪筋膜瓣整复重建乳房外形,具有经济、操作可行、无附加切口、外形良好、减少乳房缺失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圣应洪士开郑绪才高红刘松赵源源
关键词:乳房成形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腺区段切除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