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冠鸣

作品数:9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动脉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心肌
  • 2篇硬化斑块
  • 2篇脂肪
  • 2篇粥样硬化斑块
  • 2篇细胞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治疗
  • 2篇基因
  • 2篇间充质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干细胞
  • 2篇斑块
  • 2篇病理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淀粉样
  • 1篇淀粉样变
  • 1篇动脉疾病

机构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心肺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齐冠鸣
  • 6篇杨庭树
  • 3篇张华巍
  • 2篇韩宝石
  • 2篇李云芝
  • 2篇衣桂燕
  • 1篇王绿娅
  • 1篇石洪涛
  • 1篇陈晖
  • 1篇王雷
  • 1篇姚道阔
  • 1篇梁思文
  • 1篇盖鲁粤
  • 1篇赵慧强
  • 1篇丁晓松
  • 1篇李东宝
  • 1篇李虹伟
  • 1篇高翔宇
  • 1篇王舒
  • 1篇杨泉

传媒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华保健医学...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08
  • 2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经桡动脉用7.5F无鞘指引导管完成冠状动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的初步经验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总结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病中心心内科使用无鞘指引导管(日本ASAHI)经桡动脉完成的60例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患者介入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资料以及术后恢复情况,对无鞘指引导管的使用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60例患者均为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其中,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13例,迂曲合并钙化病变17例,左主干病变7例,分叉病变32例(包括左主干病变7例和同时合并CTO病变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57例,失败3例,成功率95.0%。患者使用7.5 F的无鞘指引导管,均顺利通过桡动脉到位。左冠状动脉使用的无鞘指引导管型号依次为:JL3.5/4.0(44例),AL1.0(3例),SPB4.0/3.5(2例),PB4.0(2例);右冠状动脉:JR3.5/4.0(9例)。13例CTO病变使用的无鞘指引导管型号依次为:JL3.5/4.0(8例),PB4.0(2例),AL1.0(2例),JR4.0(1例);17例迂曲钙化病变:JL3.5/4.0(8例),JR3.5/4.0(6例),SPB3.5/4.0(2例),AL1.0(1例);32例分叉病变使用的无鞘指引导管型号均为JL3.5/4.0或JR3.5/4.0。结论经桡动脉使用7.5 F无鞘指引导管有良好的通过性,且导管管腔大、管壁厚、支撑力强,能胜任大多数分叉病变的双支架技术和对吻球囊技术,适合CTO、迂曲钙化病变等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
赵慧强陈晖李东宝姚道阔梁思文高翔宇丁晓松齐冠鸣王雷李虹伟
关键词:桡动脉冠状动脉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降压期间血尿酸与左心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规律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UA)水平与射血分数(EF)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1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7例,详细询问病史,均行常规实验室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测定EF。根据UA测定值将研究对象分成两组:高UA组和UA正常组。统计分析血UA水平与血压、EF及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服用降压药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UA水平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无相关性(P〉0.05),但与EF成负相关(r=-0.332,P〈0.01)。EF值与UA、尿素(Urea)及空腹血糖(FPG)水平呈负相关(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295、-0.220、-0.230,P均〈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降压期间血UA水平与左心室EF密切相关。
阴赬茜王晓菁石洪涛齐冠鸣王绿娅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射血分数尿酸
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研究新进展被引量:4
2007年
作为一种多能干细胞,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相似的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在一定诱导条件作用下可以定向分化为中胚层及内、外胚层组织;并且,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易获得、创伤小等特点,在细胞治疗及组织工程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齐冠鸣杨庭树
关键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基因治疗
重组1型腺相关病毒介导hHGF转染ADMSCs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rAAV1-EGFP转染对于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ADM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检测rAAV1-EGFP体外转染ADMSCs后,ADMSCs-EGFP同种异体移植能否在梗死心肌局部持续表达外源性EGFP。研究r...
齐冠鸣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细胞移植脂肪组织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
文献传递
3例原发性心脏淀粉样变的诊治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齐冠鸣杨庭树
关键词:心脏疾病淀粉样变
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水化疗法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围手术期水化处理保护肾脏功能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老年(≥60岁)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水化治疗与其肾功能的相关性。168例患者分为3组:A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SCA),围手术期无特殊处理;B组行SCA,围手术期给予碱化+水化治疗;C组行SCA+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给予碱化+水化治疗。结果16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SCA或PCI术,30例发生造影剂相关性肾病(CAN),其中A组、B组和C组的CAN发生率分别为27.4%、7.5%和15.2%,住院期间无1例需要透析治疗。患者原发伴随疾病及个人特征对CAN发生率也有影响,高脂血症患者较血脂正常患者、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肾动脉狭窄患者较非肾动脉狭窄患者、心功能Ⅲ~Ⅳ级患者较Ⅰ~Ⅱ级患者,CAN发生率显著增高(P〈0.001)。结论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时,围手术期给予水化治疗加NaHCO3碱化处理可较好地保护肾脏功能,提高介入手术耐受性,改善预后。
齐冠鸣杨庭树韩宝石张华巍王舒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不全介入治疗造影剂相关性肾病围手术期
慢性肾缺血致心功能不全时大鼠心肌组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的变化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慢性肾缺血导致心功能不全时心肌组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变化,并分析变化的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分为,狭窄对照组(n=15)和狭窄治疗组(n=15),均采用两肾动脉之间腹主动脉缩窄术造成单侧慢性肾缺血。假手术组(n=10)仅分离腹主动脉。至术后16周狭窄治疗组给予阿魏酸钠40mg/kg腹腔内注射,狭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均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治疗2周后,测定颈动脉压、左心功能,处死大鼠后测定心肌组织CGRP、ET-1和NO含量,分别测定心肌和脊髓背根神经节CGRP mRNA表达。结果狭窄对照组和狭窄治疗组心功能均下降,但狭窄治疗组心脏舒张功能优于狭窄对照组。狭窄对照组心肌内ET-1含量明显增加,CGRP含量明显下降。狭窄治疗组心肌内ET-1含量较对照组减少,CGRP含量略增高。各组心肌CGRP 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狭窄治疗组脊髓背根神经节CGRP 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增加。结论大鼠慢性肾缺血导致心脏组织ET-1持续激活,CGRP、NO合成受损,与心功能下降密切相关。心功能不全时,脊髓背根神经节CGRP mRNA表达代偿性增高,但心脏血管内皮组织受损可能是心脏CGRP含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韩宝石盖鲁粤杨泉齐冠鸣杨庭树
关键词:心功能不全内皮素-1脊髓背根神经节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验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
2013年
目的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测粥样硬化斑块,评价OCT在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2只健康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高脂组和高脂+内膜损伤组,每组10只,另2只作为空白对照组。高脂组单纯喂养高脂饲料;高脂+内膜损伤组除喂养高脂饲料外,4周时行腹主动脉内膜损伤术,12周后行OCT检查,标记斑块远端、近端图像。观察病变处内、中膜厚度,并通过病理检查评价OCT效果。通过病理切片,生物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处理,分别测量2组兔斑块厚度,并与OCT结果相比较,同时比较不同方法观察到的斑块性质。结果高脂+内膜损伤组12周时,斑块平均厚度(521.3±124.7)μm,高脂组斑块厚度(240.0±73.5)μm,两种不同的方法建立粥样硬化模型在斑块的厚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5)。所有实验兔斑块厚度的测量(386.5±125.3)μm,病理为(360.2±98.1)μm,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斑块性质的介定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动脉内膜损伤+高脂饮食的方式来制作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模型是可行的、实用的。OCT对确定血管斑块的性质介定及厚度的测量结果可靠。
张华巍杨庭树李云芝衣桂燕齐冠鸣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动脉粥样硬化病理
血管内超声检验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通过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检查粥样硬化斑块,评价IVUS在粥样硬化斑块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只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按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两组,每组10只。一组单纯喂养高脂饲料;另一组除喂养高脂饲料外,4周时行腹主动脉内膜损伤术。12周后行IVUS检查,标记斑块远端、近端图像。观察病变处内中膜厚度,并通过病理检查评价IVUS效果。通过病理切片,生物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处理,分别测量两组兔斑块厚度,并与IVUS结果相比较,同时比较不同方法观察到的斑块性质。结果高脂饲料加内膜损伤组(8只)12周时斑块厚度明显高于纯高脂组(8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1.286±124.732)μm vs.(240.029±73.528)μm,P<0.05]。IVUS显示所有兔子(16只)的斑块厚度为(412.7±165.8)μm,病理为(360.2±98.l)μ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斑块性质的判断,两者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动脉内膜损伤加高脂饮食的方式来制作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模型是可行的、实用的。IVUS对血管斑块性质的界定及厚度的测量结果可靠。
张华巍杨庭树李云芝衣桂燕齐冠鸣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超声病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