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川

作品数:15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机械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专利
  • 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电子电信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电极
  • 4篇驱动器
  • 4篇微驱动
  • 4篇微驱动器
  • 3篇植入
  • 3篇人工耳
  • 3篇人工耳蜗
  • 3篇耳蜗
  • 2篇断电
  • 2篇断电保护
  • 2篇形貌
  • 2篇形貌可控
  • 2篇阵列电极
  • 2篇植入体
  • 2篇神经束
  • 2篇声激励
  • 2篇视神经
  • 2篇贴合
  • 2篇驱动器设计
  • 2篇微加工

机构

  • 15篇清华大学

作者

  • 15篇罗川
  • 9篇尤政
  • 5篇胡发德
  • 3篇黄立男
  • 3篇徐雨辰
  • 2篇吴志军
  • 2篇冯平法
  • 1篇甄树宁
  • 1篇张浩
  • 1篇张宇航
  • 1篇高玺广

传媒

  • 1篇仪器仪表学报
  • 1篇北京教育(高...
  • 1篇第四届全国信...
  • 1篇中国仪器仪表...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199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型气动/液压驱动器及其加工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褶皱薄膜的微型气动/液压驱动器及加工方法,其中,驱动器包括基底和薄膜,所述薄膜通过沉积方式直接形成在所述基底的表面上且包括贴合部和非贴合部,所述贴合部与所述基底的表面粘合,且所述非贴合部与所述基底的表...
胡发德罗川尤政
文献传递
用于差速型双轮机器人对接手机磁吸式充电接口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差速型双轮机器人对接手机磁吸式充电接口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利用传感器获取待识别手机充电口的图像以及手机与充电装置的相对位置信息,并融合传感器的测量数据得到手机和充电装置之间的方位角信息;将待识别手机充电口...
张宇航刘亚希聂子驹张浩罗川
一种声电混合激励人工耳蜗植入体执行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耳蜗的植入体执行端和电极阵列、微驱动薄膜制备方法与集成方法,植入体执行端包括:人工耳蜗薄膜电极阵列,作为电激励源植入人工耳蜗的顶部;压电微驱动薄膜,作为声激励源位于所述人工耳蜗的底部;以及驱动电路,与所述...
尤政罗川徐雨辰
文献传递
液体环境对MEMS薄膜器件的附加质量研究
基于压电薄膜的MEMS器件是未来可植入声电混合激励式助听设备中的潜在核心部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基于压电薄膜的悬臂梁或薄膜型器件已经被广泛研究,而针对耳蜗中的淋巴液环境对薄膜式MEMS器件的性能所...
罗川
关键词:压电薄膜
一种用于视神经假体的微针阵列电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视神经假体的微针阵列电极,包括:电极基底;形成在所述电极基底之上的微针阵列;嵌入在所述电极基底下侧的第一材料层;其中,所述第一材料层用于在收到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发生变形,以使所述微针阵列电极整体发生卷曲...
黄立男尤政罗川胡发德
文献传递
微型气动/液压驱动器及其加工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褶皱薄膜的微型气动/液压驱动器及加工方法,其中,驱动器包括基底和薄膜,所述薄膜通过沉积方式直接形成在所述基底的表面上且包括贴合部和非贴合部,所述贴合部与所述基底的表面粘合,且所述非贴合部与所述基底的表...
胡发德罗川尤政
文献传递
一种声电混合激励人工耳蜗植入体执行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耳蜗的植入体执行端和电极阵列、微驱动薄膜制备方法与集成方法,植入体执行端包括:人工耳蜗薄膜电极阵列,作为电激励源植入人工耳蜗的顶部;压电微驱动薄膜,作为声激励源位于所述人工耳蜗的底部;以及驱动电路,与所述...
尤政罗川徐雨辰
文献传递
MSN业务发展可行性研究报告
罗川
关键词:电子商务移动增值业务
一种用于视神经假体的微针阵列电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视神经假体的微针阵列电极,包括:电极基底;形成在所述电极基底之上的微针阵列;嵌入在所述电极基底下侧的第一材料层;其中,所述第一材料层用于在收到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发生变形,以使所述微针阵列电极整体发生卷曲...
黄立男尤政罗川胡发德
以科研和人才培养为核心 促进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记生物医学检测技术及仪器北京实验室
2016年
生物医学检测技术及仪器北京实验室建设三年来,针对我国人民健康和人体特征的迫切需求,建立学校研究、公司生产与医院应用的产学研用紧密合作机制,整合高校的相关创新资源和前沿研究成果,促进多方在生物医学检测技术方面的协同创新,推动北京地区产业转型和进步、地区经济和医疗水平的发展。
高玺广罗川甄树宁尤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