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鸥

作品数:15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神经缺损
  • 6篇去细胞
  • 6篇缺损
  • 6篇细胞
  • 5篇去细胞神经
  • 5篇周围神经
  • 5篇周围神经缺损
  • 5篇细胞神经
  • 4篇骨折
  • 4篇干细胞
  • 3篇腰椎
  • 3篇脂肪间充质干...
  • 3篇软骨
  • 3篇软骨素
  • 3篇神经修复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胸腰段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化

机构

  • 10篇温州医学院附...
  • 5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菏泽市立医院

作者

  • 15篇陈鸥
  • 7篇蒋良福
  • 6篇虞庆
  • 6篇褚庭纲
  • 6篇丁健
  • 5篇徐华梓
  • 5篇李志杰
  • 5篇黄其杉
  • 4篇窦海成
  • 4篇赵敬凯
  • 3篇池永龙
  • 3篇张国佑
  • 3篇徐晖
  • 3篇王向阳
  • 2篇王奇
  • 1篇吴爱悯
  • 1篇罗鹏
  • 1篇徐晖
  • 1篇胡旭琪
  • 1篇郑旭浩

传媒

  • 2篇中华手外科杂...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华移植杂志...
  • 1篇中国骨科临床...
  • 1篇浙江省医学会...
  • 1篇2013中国...

年份

  • 4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退行性颈椎不稳诊治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颈椎不稳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是指颈椎在生理载荷下不能维持椎体间的正常解剖位置而出现异常或者过度活动,主要表现为颈椎向前、向后或者向侧方发生滑移。目前报道的有关颈椎不稳病因的文献都是借鉴Newman关于腰椎滑移的经典分类方法,按照这种分类方法,
陈鸥黄其杉
关键词:颈椎不稳退行性诊治腰椎滑移
低氧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雪旺细胞分化的影响
2014年
目的探讨低氧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向雪旺细胞(SCs)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ADMSCs并用流式细胞仪、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鉴定。将成功分离的ADMSCs随机分为3组:常氧诱导组,在常氧条件下(5%CO2,21%O2,37℃)诱导;低氧处理+常氧诱导组,低氧处理(5%CO2,0.5%O2,37℃)后在常氧条件下诱导;低氧诱导组,低氧条件下(5%CO2,0.5%O2,37℃)诱导。观察各组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SCs标志物GFAP和S-100的表达。结果细胞分离后,经流式细胞仪分析可见细胞表面CD44阳性、CD45阳性、CD90阳性,茜素红及油红O染色均为阳性。MTT法检测结果:低氧处理+常氧诱导组A值为0.861±0.039,高于常氧诱导组0.837±0.0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氧诱导组A值为0.931±0.041,均高于常氧诱导组和低氧处理+常氧诱导组(P均<0.05)。免疫荧光染色发现常氧诱导组和低氧处理+常氧诱导组大量细胞GFAP和S-100表达阳性,低氧诱导组仅少量细胞S-100和GFAP表达阳性。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常氧诱导组S-100蛋白表达最高,低氧处理+常氧诱导组GFAP蛋白表达最高,低氧诱导组S-100蛋白、GFAP蛋白表达均最低。结论低氧抑制ADMSCs向SCs的分化,低氧处理后的ADMSCs在常氧条件下仍可向SCs分化。
陈鸥胡旭琪郑旭浩蒋良福
关键词:低氧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雪旺细胞
经皮C1~C2前路和后路关节突螺钉生物力学特点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通过建立寰枢椎不稳的病理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模拟经皮前路关节突螺钉(anterior transarticular screw,ATS)和后路关节突螺钉(posterior transarticular screw,PTS)内固定术式,比较2种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 方法 利用志愿者的上颈椎螺旋CT扫描资料,通过Mimics、Free form和Ansys等软件的协同作用,建立寰枢关节不稳的病理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模拟经皮ATS和PTS内固定术式,将双侧螺钉分别加载到模型中,比较在40N的预载荷和1.5N·m力矩下,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4种工况下两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性能. 结果 在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4种工况下,2种内固定方式都能最大限度抑制C1~C2的运动,达到固定目的.经皮ATS在全部4种工况下,ATS所承受的最大应力均大于PTS,最大位移均小于PTS. 结论 经皮C1~C2 ATS和PTS内固定能稳定寰枢关节,经皮C1~C2 ATS的生物力学效能优于经皮C1~ C2PTS.
徐晖吴爱悯陈鸥徐华梓王向阳池永龙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
软骨素酶处理的异体去细胞神经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应用软骨素酶ABC降解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的去细胞异体神经修复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经软骨素酶ABC处理后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修复大鼠15mm坐骨神经缺损为实验组(A组),对照组为未经酶处理的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
蒋良福陈鸥褚庭纲丁健虞庆张国佑李志杰
文献传递
微创胸腰段侧方入路治疗骨折的解剖学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微创胸腰段(T11~L2)侧方手术入路在椎体侧方的手术安全操作范围,为治疗特殊类型骨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21具成人防腐尸体标本,男11具,女10具。以克氏针模拟微创套管穿刺针,沿椎体侧方中线分别在上终板、正中心、下终板及相邻椎间盘穿刺标记为A、B、C、D点,以4点为标记点观察椎体侧方血管神经的走行分布,测量椎体侧方可供手术操作的安全区,根据血管神经的走行确定微创器械在椎体侧方的最佳穿刺置入点。结果在T11~L2各椎体侧方结扎椎体节段血管后可得到由椎体上下缘、交感干、椎体后缘或腰丛组成的"安全窗",其面积由T11至L2逐渐增大:男性分别为(273.35±69.72)mm2、(409.59±74.24)mm2、(555.78±139.74)mm2、(614.36±89.46)mm2;女性分别为(173.39±46.62)mm2、(289.51±49.72)mm2、(400.85±45.44)mm2、(451.44±59.80)mm2。该侧方入路的最佳穿刺点为椎体侧方上1/2区域近终板处的A点。结论利用微创侧方手术入路在T11~L2椎体侧方上1/2区域近终板处进行穿刺置入微创器械,"安全窗"内进行椎管前侧方减压、单纯椎体内重建术治疗特殊类型Denis B型爆裂骨折在解剖入路上是安全可行的。
赵敬凯徐晖黄其杉窦海成陈鸥王向阳徐华梓池永龙
关键词:胸椎腰椎脊柱骨折
纳米微囊缓释VEGF促血管化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评价应用纳米微囊缓释VEGF促血管化及其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化学去细胞神经内显微注入纳米微囊缓释VEGF,修复大鼠15 mm坐骨神经缺损为实验组(A组),对照组为化学去细胞神经显微注入VEGF组(B组)和化学去细胞神经移植组(C组),比较A、B、C组血管化时间。术后12周,检测肌电图、小腿三头肌湿重、神经微血管密度及再生轴突计数,评价其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结果术后,A组神经中心血管化的时间为7 d,B、C组为13 d。术后12周,A组神经传导速度、动作电位波幅、小腿三头肌湿重,微血管密度和神经轴突再生密度高于B、C组。结论纳米微囊缓释VEGF促进去细胞神经血管化,有利于神经轴突再生和功能恢复。
蒋良福陈鸥褚庭纲丁健虞庆李志杰
关键词:纳米微囊血管化去细胞神经神经再生
微创胸腰段侧方入路治疗骨折的解剖学研究
目的探讨微创胸腰段(胸11-腰2)侧方手术入路在椎体侧方的手术安全操作范围,为治疗特殊类型爆裂骨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21具成人防腐尸体标本,男11具,女10具。以克氏针模拟微创套管穿刺针,沿椎体侧方中线分别在上终板、...
赵敬凯徐晖黄其杉窦海成陈鸥王奇徐华梓池永龙
关键词:胸腰椎侧方入路
文献传递
预血管化组织工程神经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评价预血管化去细胞神经整合自体定向分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取大鼠腹股沟脂肪组织分离间充质干细胞,同时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纳米微囊显微注入化学去细胞神经,植入取脂肪创口内预血管化。采用神经诱导剂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类雪旺细胞,2周后植入预血管化的去细胞神经修复自体大鼠15mm坐骨神经缺损为A组(实验组);去细胞神经植入体内预血管化移植自体诱导分化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但不加VEGF纳米微囊为B组(对照组);化学去细胞神经移植自体诱导分化的脂肪干间充质细胞为C组;自体神经移植组为D组;VEGF纳米微囊预血管化组为E组。术后第7天取A、B、C组移植神经,检测微血管密度,并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术后12周测各组肌电图、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以及轴突计数评价其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结果术后第7天C组大部分细胞凋亡,凋亡率最高,A组细胞凋亡率低于B组,微血管密度A组〉B组〉C组。术后12周,A组神经传导速度、动作电位波幅,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以及有髓神经轴突数量高于B、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细胞神经预血管化能提高移植细胞存活率,具有明显的促进神经再生作用。
蒋良福陈鸥虞庆褚庭纲丁健李志杰
关键词:神经再生去细胞神经
硫酸软骨素酶处理的异体去细胞神经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评价应用硫酸软骨素酶ABC降解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的去细胞异体神经修复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经硫酸软骨素酶ABC处理后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修复大鼠15mm坐骨神经缺损为实验组(A组),对照组为未经酶处理的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组(B组)和自体神经移植组(c组)。术后8、12周进行痛觉刺激试验。术后12周进行肌电图检查,检测小腿三头肌湿重和有髓神经纤维密度,评价其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结果术后8周,A组痛觉恢复率高于B、C组。术后12周A、C组痛觉均恢复,B组部分大鼠痛觉恢复。术后12周,A、C组小腿三头肌湿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段神经5mm处有髓神经纤维密度A组高于C组,移植段神经10mm处有髓神经纤维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段神经以远5min处胫神经平面有髓神经纤维密度A组略低于C组。肌电图动作电位波幅A组和C组无明显差别。神经传导速度A组低于C组。A、C组上述指标均优于B组。结论经硫酸软骨素酶ABC处理的去细胞神经,有利于轴突进入生长,缩短靶器官神经重新支配时间,提高修复效果。
蒋良福陈鸥褚庭纲丁健虞庆张国佑李志杰
关键词:硫酸软骨素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去细胞神经
正常儿童齿状突影像学测量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测量不同年龄儿童正常齿状突的参数,确立不同年龄儿童正常齿状突的各种参数变化,为儿童齿状突中空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参数依据。方法利用CT二维重建技术,测量120例不同年龄组儿童正常齿状突基底横断面松质骨、皮质骨的横径、纵径,模拟入钉点(C2椎体前下缘中点)至齿状突尖部前角、后角的角度及距离,最佳角度及最佳长度。结果正常儿童齿状突基底部基本呈圆形,纵径稍大于横径,各参数随年龄增大而增大。入钉的安全角度范围:16°~36°,最佳入钉角度范围:19°~22°。3~5岁、6~9岁和10~14岁3组的钉道长度安全范围分别为8~14mm、10~16mm、12~21mm;最佳长度分别为13~14mm、15~16mm、19~20mm。枢椎高度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大。结论对于Ⅱ型齿状突骨折儿童进行齿状突螺钉固定时,可根据不同年龄齿状突的不同参数变化,选择相应的螺钉直径、长度和进钉方向。
窦海成陈鸥王向阳徐华梓黄其杉罗鹏赵敬凯
关键词:齿突尖骨螺丝儿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