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昱
- 作品数:5 被引量:58H指数:3
-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免疫指标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疾病复发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8
- 2020年
-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复发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E、IgA、补体C3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及其与HSP复发的关系。方法 HSP患儿160例,其中复发性HSP患儿80例为观察组,未复发HSP患儿80例为对照组。检测患儿IgE、IgA、补体C3及IL-6水平,并进行2组间比较;采用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HSP复发患儿血清IgE、IgA、补体C3、IL-6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SP复发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HSP患儿血清IgE、IgA、补体C3及IL-6水平对HSP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IgE[(195.36±21.25)u/L]、IgA[(3.58±0.98)g/L]、C3[(1.48±0.52)g/L]、IL-6[(16.58±5.51)n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72.35±15.34)u/L、(3.05±0.65)g/L、(1.12±0.31)g/L、(12.68±3.34)ng/L](P<0.05)。HSP复发患儿血清IgE、IgA、C3、IL-6之间两两均呈正相关(r>0,P<0.05);血清IgE(OR=1.080,95%CI:1.044~1.117,P<0.001)、IgA(OR=2.883,95%CI:1.142~7.276,P<0.001)、补体C3(OR=8.654,95%CI:1.906~18.641,P<0.001)及IL-6(OR=1.647,95%CI:1.316~2.063,P<0.001)是HSP复发的影响因素;当IgE、IgA、补体C3和IL-6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62.345u/L、2.125g/L、1.010g/L、14.295ng/L时,预测HAP复发的AUC分别为0.834(95%CI:1.258~3.658)、0.817(95%CI:1.034~2.354)、0.753(95%CI:0.914~1.385)、0.840(95%CI:0.752~1.024),灵敏度分别为93.8%、97.5%、87.5%和88.8%,特异度分别为86.7%、83.8%、83.8%和83.8%。结论血清IgE、IgA、补体C3、IL-6过表达可能是HSP复发的影响因素,对预测HSP复发有一定价值。
- 宋丹阳江雅静刘昱徐培元
-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免疫球蛋白补体C3白细胞介素-6复发
- 血清NT-proBNP与IL-6在川崎病患儿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1
- 2018年
-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白细胞介素-6(IL-6)在川崎病(KD)患儿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16年1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KD患儿为病例组(n=50),并根据是否合并冠脉损伤将其分为冠脉损伤组(n=17)和非冠脉损伤组(n=33),并于同期选取因发热性疾病入院治疗的非KD患儿为对照组(n=50)。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6水平。结果病例组患儿血清NT-proBNP、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损伤组患儿血清NT-proBNP、IL-6水平均高于非冠脉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病例组患儿血清NT-proBNP与IL-6呈正相关关系(r=0.639,P<0.05)。NT-proBN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2(95%CI:0.755~0.970),最佳临界值为1.07μg/L,灵敏度为89.21%,特异性为92.24%;IL-6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4(95%CI:0.813~0.995),最佳临界值为58.21 ng/ml,灵敏度为93.41%,特异性为89.16%;NT-proBNP联合IL-6对KD的AUC为0.915(95%CI:0.837~0.993),灵敏度为96.27%,特异度为92.24%。结论 NT-proBNP、IL-6在川崎病患儿血清中明显升高,早期联合检测可作为辅助诊断川崎病的重要指标。
- 江雅静赵玉岐王鹤钱程刘昱
- 关键词:N末端脑钠肽前体白细胞介素-6川崎病
- T细胞亚群分布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探讨T细胞亚群分布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确诊HSP的患儿112例,所有患儿于入院时均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分布情况,并收集患儿入院时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而后按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对于儿童HSP的治疗方案进行系统治疗,患儿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水平后停药。对患儿进行为期6月的随访,统计随访期间患儿病情复发情况。根据复发情况分组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与患儿复发之间的关系,而后通过构建ROC曲线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相关指标对HSP患儿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截止2019年12月31日,共计5例患儿达到脱落标准,最终纳入单因素分析患儿112例,其中随访期间47例患儿达到HSP复发标准,复发率为37.5%。最终分组为未复发(n=70)和复发(n=4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SP复发患儿肾脏受累占比、病情重度占比、CD3+及CD8+均显著高于未复发患儿,而CD4+则显著低于未复发患儿(P<0.05)。肾脏受累(OR=8.025,95%CI=2.082~30.931)、血液中CD4+/CD8+(OR=10.734,95%CI:2.823~40.816)及CD8+(OR=1.846,95%CI:1.064~3.201)为影响HSP复发的危险因素,T淋巴细胞亚型中CD4+(OR=0.909,95%CI:0.837~0.989)为影响HSP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CD4+、CD8+及CD4+/CD8+对HSP患儿疾病复发预测的均有一定价值(P<0.001)。CD4+/CD8+预测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方式(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与HSP患儿复发之间存在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CD4+/CD8+对HSP患儿复发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宋丹阳江雅静刘昱王鹤曹畅
-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T细胞复发
- 以精神异常起病的川崎病一例
- 2011年
- 患儿,男,5个月,因“精神差8d,发热12h”入院。8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精神差,嗜睡,无呕吐、抽搐,不伴发热,未予诊治。12h前,出现发热,体温38.5℃,无咳嗽,
- 赵玉岐刘昱
- 关键词:川崎病发热
- 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川崎病患儿影响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对川崎病患儿的影响。方法分析沧州市中心医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MP-IgM检测结果,将所有患儿分入MP感染组和非MP感染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症状积分、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以及免疫球蛋白E、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水平。结果入院次日,MP感染组免疫球蛋白E、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非MP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MP感染组血小板计数水平高于非MP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感染组和非MP感染组免疫球蛋白E、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水平均低于入院次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次日,MP感染组和非MP感染组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MP感染组症状积分低于非MP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感染组出院后1、3个月的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均高于非MP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感染可能是诱发或加重川崎病患儿病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尽早对川崎病确诊患儿进行MP抗体检测并及时给予抗MP感染治疗非常重要。
- 李金玲骆盼司朝辉江雅静赵秋菊刘昱
- 关键词:川崎病肺炎支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