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娟

作品数:7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磁共振
  • 2篇乳腺
  • 2篇慢性
  • 2篇疾病
  • 2篇MRI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动态增强MR...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心病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性关节炎
  • 1篇血清
  • 1篇血清HS-C...
  • 1篇隐匿
  • 1篇隐匿性
  • 1篇隐匿性骨折
  • 1篇源性
  • 1篇正压通气

机构

  • 7篇大连市第二人...

作者

  • 7篇赵娟
  • 3篇吕艳杰
  • 2篇牟照红
  • 1篇庄玉慧
  • 1篇王利
  • 1篇许伟宁
  • 1篇许辉
  • 1篇黄颖

传媒

  • 4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隐匿性骨折诊断中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究在对隐匿性骨折诊断中核磁共振成像和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6年5月~2019年3月到本院就诊的96例隐匿性骨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8,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法)、观察组(n=48,采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法),对比两种诊断法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性。结果: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法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隐匿性骨折中,与多层螺旋CT诊断法相比,采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法,可帮助患者提升诊断符合率、灵敏度与特异性。
赵娟吕艳杰宋岩奇
关键词:隐匿性骨折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成像
对比观察采用动态增强MRI与MRI平扫在乳腺良恶性疾病鉴别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对比观察动态增强MRI和MRI平扫应用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患者86例,以手术和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共41例恶性乳腺疾病,45例良性乳腺疾病。纳入患者均进行动态增强MRI检查与MRI平扫检查,分析乳腺良恶性疾病在两种检查方式中的影像学特征,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性。结果:两种MRI检查方式均可较好地对乳腺疾病的良恶性进行鉴别,但动态增强MRI的诊断准确性(94.19%)明显高于MRI平扫(84.89%)。结论:在进行乳腺良恶性疾病鉴别和诊断时,采用动态增强MRI作为参考依据的效果相对高于MRI平扫,能观察到患者乳腺病灶的血流情况,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赵娟黄颖马云飞
关键词:动态增强MRIMRI平扫乳腺疾病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Luminal型与非Luminal型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3
2022年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Luminal型与非Luminal型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患者109例,其中Luminal型62例,非Luminal型47例。所有患者行乳腺DCE-MRI、DKI及IVIM扫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及卡方检验比较Luminal型与非Luminal型患者磁共振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_(trans))、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间隙容积比(V_(e))、标准ADC(ADC_(standard))、单纯扩散系数(ADC_(slow))、灌注相关扩散系数(ADC_(fast))、灌注分数(f)、扩散峰度值(MK)及平均扩散率(MD)及预后因素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鉴别诊断的独立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定量参数与预后因素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和Pearson分析方法评价。结果:Luminal组与非Luminal组的K_(trans)、K_(ep)、ADC_(slow)、ADC_(fast)及MD、MK值有统计学差异(P=0.001~0.04)。DCE-MRI模型中的K_(trans)、K_(ep)值,IVIM模型中的ADC_(slow)、ADC_(fast)及DKI模型中的MK值为鉴别Luminal与非Luminal型的独立影响因素。DCE-MRI的准确度为76.1%,IVIM的准确度为64.2%,DKI的准确度为60.6%,DCE-MRI+IVIM+DKI模型诊断效能高于单一模型(Z=3.174~4.122,P=0.001~0.015),AUC为0.876,准确度为78.0%。ADC_(slow)、ADC_(standard)及MK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K_(ep)与Nottingham指数呈正相关,ADC_(slow)、ADC_(standard)及MK与Nottingham指数呈负相关。结论:DCE-MRI、IVIM和DKI可用于Luminal与非Luminal型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以及预后评估,三者联合的鉴别诊断能力优于单一模型。
王明月李旭庄玉慧赵娟王利康梦洋
关键词:乳腺肿瘤磁共振成像
血清hs-CRP、LDH、AST等指标在慢性肺心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指标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1例慢性肺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病情不同分为缓解期组(37例)和发作期组(34例);另选择同期7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清hs-CRP及LDH、AST、脑钠肽(BNP)、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检测。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缓解期组和发作期组、研究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及LDH、AST、BNP、CK、CK-MB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hs-CRP及LDH、AST、BNP、CK、CK-MB水平分别为(32.56±6.54)mg/L、(250.62±53.26)U/L、(61.23±10.23)U/L、(311.64±32.64)pg/ml、(159.67±34.56)U/L、(35.26±10.06)U/L,均高于对照组的(4.37±0.85)mg/L、(98.56±35.12)U/L、(23.56±4.54)U/L、(64.26±10.13)pg/ml、(73.65±12.06)U/L、(15.16±3.26)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期组血清hs-CRP及LDH、AST、BNP、CK、CK-MB水平均高于缓解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hs-CRP及LDH、AST、BNP、CK、CK-M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肺心病患者hs-CRP及LDH、AST、BNP、CK、CK-MB水平高于健康人,且发作期高于缓解期,使用药物治疗后, hs-CRP及LDH、AST等指标水平显著降低,因此临床可以使用hsCRP及LDH、AST等指标来对慢性肺心病进行诊断,对疾病进程进行判断,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赵娟牟照红许伟宁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作期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脊柱结核的MRI表现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脊柱结核行矢状位T_(1)WI、T_(2)WI、STIR,轴位STIR扫描,观察椎体、椎间盘、椎旁冷脓肿的信号变化。结果:①椎体骨质破坏,椎体内T_(1)WI上以不均匀低信号为主;T_(2)WI呈混杂高信号改变。②椎间盘内T_(1)WI上呈相对均匀低信号,T_(2)WI不均匀高信号;椎间盘破坏,椎间隙变窄或消失。③椎体变形,脊柱后凸畸形。④椎旁冷脓肿在MRI上表现为T_(1)WI呈低信号,少数为等信号,T_(2)WI混杂高信号,增强呈环状强化。结论:邻近多椎体破坏,椎间盘破坏,椎间隙狭窄、椎旁脓肿是脊椎结核重要的征象。MRI在发现脊柱结核病变中具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吕艳杰李旭赵娟
关键词:磁共振脊柱结核
右美托咪定在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中应用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NPPV)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NPPV,观察组同时给予右美托咪定微量泵静脉推注,镇静水平达到Ramsay评分3~4分。比较两组患者24 h内NPPV累计使用时间和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及NPPV失败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气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治疗后动脉血气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 h内NPPV累计使用时间(16.65±4.17)h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1.34±3.68)h(P〈0.01)。观察组24 h内气管插管率(10%)显著低于对照组(25%)(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NPPV时有良好的疗效,可作为AECOPD患者NPPV时安全有效的镇静药物。
牟照红赵娟许辉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
对比分析X射线平片、CT和MRI在检查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早期腕关节病变中的诊断效果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早期腕关节病变中分别利用CT、MRI及X射线平片检查诊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8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早期腕关节病变)的临床资料,其腕关节检查诊断依次采用CT、MRI及X射线平片观察,将影像学数据分组整理,并比较3组间临床诊断效果。结果:A组腕关节病灶检出率及病变诊断率较高,与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早期腕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MRI检查,其检出率、准确度较高。
赵娟吕艳杰王秀丽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X射线平片CTMRI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