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家国

作品数:6 被引量:154H指数:5
供职机构:密歇根州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中国西北干旱...
  • 3篇气候
  • 3篇西北干旱
  • 3篇西北干旱区
  • 3篇干旱
  • 3篇干旱区
  • 3篇NDVI
  • 2篇气候变化
  • 1篇地质记录
  • 1篇遥感
  • 1篇英文
  • 1篇早全新世
  • 1篇植被
  • 1篇植被覆盖
  • 1篇植被覆盖度
  • 1篇中国西部干旱...
  • 1篇山地森林
  • 1篇生态恢复
  • 1篇土地覆盖变化
  • 1篇退耕

机构

  • 5篇新疆大学
  • 4篇密歇根州立大...
  • 3篇干旱半干旱区...
  • 2篇新疆生产建设...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6篇齐家国
  • 5篇师庆东
  • 3篇李秀花
  • 3篇常顺利
  • 2篇巴音达拉
  • 2篇郭娟
  • 2篇潘晓玲
  • 1篇尹润生
  • 1篇高炜
  • 1篇陆海燕
  • 1篇王武魁
  • 1篇师庆三
  • 1篇吕光辉
  • 1篇马映军

传媒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中国沙漠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干旱区地理

年份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国西北干旱区1981~2001年NDVI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被引量:43
2009年
气候变化在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特征,对植被也带来不同的影响,对不同地区气候变化特征的认识及植被变化的相应分析,可使我们对全球变化对干旱区的影响有更深入的认识。本文通过定量分析西北干旱区1981~2001年NOAA/AVHRR数据和同期的气象资料,借助于遥感技术和数理统计知识,分析了1981~2001年我国西北干旱区NDVI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显示:1981-2001年间西北干旱区年际最大NDVI的变化与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尤其是对新疆的南、北疆来说,NDVI的变化受到年降水量、年均温和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比较显著,NDVI与年降水量和相对湿度的相关程度要明显比与年均温的相关程度高。甘肃内蒙古的河西走廊和青海的柴达木地区NDVI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同时这两个地区也是年降水量变化最小的地区。从而得出一个结论:降水资源是我国西北干旱区植被生长和生态建设的最重要气象因子,只有充分、合理地利用'降水'这种天然水资源才能最终实现中国西北干旱区环境、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李秀花师庆东郭娟巴音达拉常顺利齐家国
关键词:西北干旱区NDVI气候
中国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过程被引量:44
2004年
根据湖沼沉积、黄土沉积和冰积等地质记录,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生态景观学等方法,从万年、千年和百年及百年以下四个时间尺度对中国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新世以来,中国西部干旱区的气候变化经历了多次的相对暖干和相对冷湿交替变化,变化历程较为复杂。早全新世、中全新世、晚全新世气候特点因地因时而异,但总体特征以干旱化为主,280~350a来,降水量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并表现出显著的周期性。但在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天山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表现为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总的来说,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疆的气候趋于好转,植被覆盖状况改善明显,山地森林、草甸、人工绿洲的面积均呈增加趋势。研究结果还表明,在一定尺度的气候背景条件下,地表的植被覆盖对调节绿洲区域气候有着积极的作用,可增加局部地区的降水。
潘晓玲马映军高炜齐家国师庆东陆海燕
关键词:地质记录黄土沉积早全新世气候背景气温升高山地森林
黄河中上游部分地区土地覆盖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作为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生态恢复综合影响评价"的部分研究结果,对项目选定的四个评价区之一的黄河中上游地区的研究区域进行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研究,并以此评价退耕还林效果。利用覆盖研究区域的卫星遥感图像进行解译,以便获取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LUCC)的历史数据,特别是大于25度坡度的LUCC以及退耕前后的LUCC数据,通过这些解译数据评价研究区域的退耕还林效果。解译后的数据显示退耕还林效果良好。选定24景跨20年(1978年至2007年)的Landsat遥感卫星图像数据,通过解译追踪研究区域LUCC历史演变,来判断退耕还林的执行效果。
王武魁尹润生齐家国
关键词:退耕还林土地覆盖变化LANDSAT生态恢复
1981-2001年中国西北干旱区NDVI变化分析被引量:47
2008年
采用1981-2001年连续21年的NOAA/AVHRR的NDVI植被覆盖指数,空间分辨率为8km×8 km,时间分辨率是"准半月",分析了中国西北干旱区四个地区(新疆的南疆地区、北疆地区、甘肃内蒙古河西走廊地区和青海柴达木地区)1981-2001年连续21年的NDVI变化。结果显示:1981-2001年中国西北干旱区四个地区的NDVI虽然普遍不高(小于0.3),但是其在新疆的南、北疆处于增大的趋势,北疆1991-2001年的平均NDVI值比1981-1990年的平均值增加了2.48%,南疆的相应增幅较大为8.95%;甘肃内蒙古河西走廊地区的NDVI值年际变化不明显;青海的柴达木地区NDVI值则有减小的趋势,其1991-2001年的平均NDVI值比1981-1990年的平均值减少了2.76%。新疆植被覆盖的增加可能与大面积开荒等人为活动以及这一段时间新疆地区"增温"和"增湿"的自然气候变化有关,而青海柴达木地区植被覆盖的减少则可能存在更复杂的自然和人类活动等多方面的驱动因素。
李秀花师庆东常顺利郭娟巴音达拉齐家国
关键词:西北干旱区NDVI
中国西部干旱区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06年
在中、大尺度的区域研究中,利用遥感数据与方法分析植被的覆盖变化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连续近20年(1982-2000年)从 NOAA/AVHRR数据中提取的植被覆盖度指数,按不同植被覆盖度的指标,采用分区分类法对中国西部干旱区进行了分类,得到植被分类结果图,提取了各类植被在每个年度的面积数据,显示了各类植被面积变化的过程,并初步分析了原因。结果表明,近20年来,干旱区各区域相同植被类型的变化状况不完全相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北疆地区无植被覆盖类型面积明显减少,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南北疆在绿洲面积增加的同时,中、高覆盖度植被减少,即在绿洲与沙漠之间的过渡带植被面积减少,柴达木盆地荒漠面积增加,森林、草甸类植被面积减少,表现出该区域生态环境退化。综合各区各类植被的变化来看,在平原区荒漠无植被区是稳定的(与其总面积相比),绿洲也是西部干旱区较稳定的植被类型,而且是不断扩大的植被类型。人类活动已是西部干旱区、平原地区植被类型发生显著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在这二者之间的过渡带类型的植被,尤其是中、高覆盖度植被的面积在减少。
师庆东吕光辉潘晓玲齐家国师庆三
关键词:遥感植被覆盖度绿洲
中国西北干旱区1981—2001年NDVI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英文)被引量:13
2009年
气候变化在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特征,对植被也带来不同的影响,对不同地区气候变化特征的认识及植被变化的相应分析,可使我们对全球变化对干旱区的影响有更深入的认识。通过定量分析,西北干旱区1981—2001年NOAA/AVHRR数据和同期的气象资料,借助于遥感技术和数理统计知识,分析了1981—2001年我国西北干旱区NDVI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显示,1981—2001年间西北干旱区年际最大NDVI的变化与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尤其是对新疆的南、北疆来说,NDVI的变化受到年降水量、年均温和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比较显著,NDVI与年降水量和相对湿度的相关程度要明显比与年均温的相关程度高。甘肃、内蒙古的河西走廊和青海的柴达木地区NDVI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同时这两个地区也是年降水量变化最小的地区。从而得出一个结论:降水资源是我国西北干旱区植被生长和生态建设的最重要气象因子,只有充分、合理地利用"降水"这种天然水资源才能最终实现中国西北干旱区环境、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李秀花师庆东常顺利齐家国
关键词:西北干旱区NDVI气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