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静 作品数:12 被引量:61 H指数:3 供职机构: 北京军区天津疗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社会学 经济管理 更多>>
大项保障任务前短期集中培训的实践与效果 2016年 目的探讨大项保障任务中保障人员进行短期集中培训的效果。方法按照保障任务需求抽组人员并制订工作程序标准规范,短期集中培训内容包括规范语言行为、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实地心肺复苏训练、强化培训效果和严格考核标准。结果应急处置能力和实地心肺复苏成绩提高(P<0.01);保障期间各项护理工作顺利完成,收到表扬信126封。结论通过短期集中培训,圆满完成抗战老兵方队的生活保障任务。 宋丽萍 张冬梅 马静关键词:应急 军队研究型疗养院建设模式探索 被引量:3 2015年 创建研究型疗养院是实现疗养院管理创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时代赋予疗养院建设的历史重任。本院立足自身实践,从理清创建研究型疗养院的理念路径入手,准确把握研究型疗养院的建设重点,探索研究型疗养院建设路径,目的是建立研究型疗养院工作模式,提高疗养保障效能。 于丽霞 白玉 杨旭东 张海鹏 梁英敏 马静关键词:军队 桡动脉采血后不同按压时间及按压压强的止血效果探讨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为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压力指示卡的设计探索最佳的按压时间及按压压强。方法:抽取需桡动脉穿刺采血的住院患者350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分成7组,每组50例,在桡动脉采血后,使用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加压止血,设定止血压强20-40 mm Hg(1 mm Hg=133.322 Pa),止血时间5-15 min,分别观察其出血、皮下瘀血及患者主诉。结果:止血效果最佳的是20 mm Hg按压15 min,30 mm Hg按压10-15 min。结论:为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的压力指示卡设置20-30 mm Hg的压强区间,按压时间15 min,可达到较好的止血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宋丽萍 贾晓颖 马静关键词:桡动脉采血 止血 按压时间 应用湿性愈合理论对白塞氏病患者足背部溃疡的干预 目的:一例女性白塞氏病患者左足背部出现7cm*5cm 溃疡,真皮层部分缺损,创面75%黑色,25%红色,周围皮肤发红肿胀,温度较高,除常规治疗外对溃疡面进行护理干预促进愈合。方法:应用湿性愈合理论,针对不同分期的创面给予... 贾晓颖 嫣婧 马静关键词:白塞氏病 湿性愈合理论 护理干预 前臂开放性外伤伴活动性出血应用2种止血方法的效果比较 2014年 目的:比较前臂开放性外伤伴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应用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及传统橡胶止血带止血效果的差异。方法:选取急诊前臂开放性外伤伴活动性出血患者120例,受伤平面为腕关节至肘关节之间,按接诊单双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加压止血,对照组采用传统橡胶止血带捆扎止血,对比2组止血效果、操作时间、操作次数及72 h内并发症。结果:2组数据相比,止血效果和操作时间相同;操作次数观察组均为1次,对照组25%患者需重新捆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应用于前臂开放性外伤伴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具有与传统止血带相同的止血效果,并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值得推广使用。 贾晓颖 宋丽萍 马静关键词:前臂外伤 出血 止血效果 延伸护理服务在军队老干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在军队老干部糖尿病患者中开展延伸护理服务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军队老干部糖尿病患者142例,以所处干休所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8人,对照组74人。对照组常规进行电话回访;观察组设立糖尿病延伸护理服务小组,通过家庭护理干预和卫生所护理干预搭建平台,为出院后的军人老干部糖尿病患者继续实施护理。以开展延伸护理服务前后出院回访的满意度及空腹血糖控制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接受延伸护理服务的患者出院回访的满意度及空腹血糖控制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开展延伸护理服务,能够提高老干部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有利于军队老干部及其家属建立控制血糖的信心,更好地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 宋丽萍 马静关键词:延伸护理 军队老干部 糖尿病 PDCA循环理论在护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应用 被引量:44 2014年 目的探讨PDCA循环理论在护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应用。方法运用PDCA循环理论制订护理信息系统设计方案,系统建成后经过试点反复修改完善,较成熟后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在全院运行,并将新系统运行后发现的护理质量问题作为下一个循环监控的重点。结果护士在节约工作时间、了解患者信息、评估患者情况、内容实用、与上级沟通便利方面的满意度均有提高(P<0.01);护士长对护理质量监控、不良事件应对、及时掌握护士情况、科室人员信息管理、科室间交流沟通方面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 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护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成效明显。 宋丽萍 程燕 马静关键词:PDCA循环 护理信息 护理管理 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的研制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设计一种一次性上肢加压止血器,应用于上肢外伤后止血及前臂动静脉穿刺后加压止血。方法:由固定带与空气球连接而成,固定带中间为透明可视的充气气囊;气囊下方为压力指示卡,指示卡标注为黄、绿、红三色带,分别代表不同的压力区间。结果:该止血器具有体积小、易携带、压力恒定、成本低、操作简单的特点,止血效果明显且并发症少。结论:适用于战伤、院前急救、前臂动静脉采血等方面,值得广泛推广。 贾晓颖 宋丽萍 马静关键词:上肢 加压止血 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前臂采血中的应用。方法:选择40例DIC患者,分别于左右两侧各采集动脉血标本1次,其中左侧采血为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方法用棉签按压采血点止血;右侧采血为观察组(40例),采用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止血。观察24 h内穿刺部位出现皮下瘀血或穿刺处血肿的情况。结果:2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在DIC患者前臂采血中止血效果优于传统方法。 刘旭光 贾晓颖 宋丽萍 马静关键词:加压止血 DIC 桡动脉采血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应用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的止血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按压穿刺点的止血效果。方法:在B超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法,对照组采用弹力绷带法。比较2组患者的渗血程度和24 h换药次数。结果:2组患者渗血程度和24 h换药次数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加压止血能收到较好的止血效果,缓解患者痛苦,降低经济费用,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马静 贾晓颖 宋丽萍关键词:置管后 加压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