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宝锋

作品数:1 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丹那唑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 1篇异位症
  • 1篇死因
  • 1篇肿瘤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子宫
  • 1篇子宫内膜
  • 1篇子宫内膜异位
  • 1篇子宫内膜异位...
  • 1篇子宫内膜异位...
  • 1篇细胞
  • 1篇小柴胡
  • 1篇小柴胡汤
  • 1篇内膜
  • 1篇内膜异位症
  • 1篇坏死
  • 1篇坏死因子
  • 1篇宫内

机构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作者

  • 1篇左连东
  • 1篇王自能
  • 1篇郑佩娥
  • 1篇张文举
  • 1篇马宝锋
  • 1篇郑辉

传媒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年份

  • 1篇2004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小柴胡汤联合丹那唑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血管生成的研究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探讨小柴胡汤、丹那唑及二者联合用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 (EM)模型大鼠血管生成因子和异位内膜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 :EM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不用药组 (U)、小柴胡汤 (XCH)、丹那唑组 (D)和联合用药组(S) ,设假手术组 (C)为对照。四周后观察各组异位子宫内膜体积和形态学的变化 ,计数腹腔液巨噬细胞 ,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外周血、腹腔液及巨噬细胞培养液白细胞介素 - 8(IL - 8)、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的含量 ,免疫组化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 ,并通过CD34标记异位子宫内膜血管 ,测定其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XCH组、D组和S组异位内膜呈现不同程度萎缩 ,腺体明显减少 ,腹腔液巨噬细胞计数减少 ,XCH组、D组及S组大鼠外周血、腹腔液及巨噬细胞培养液IL - 8、TNF -α含量降低 ,异位内膜VEGF表达减弱 ,MVD明显减少 ,其中以S组最为明显。结论 :小柴胡汤和丹那唑可以抑制EM模型大鼠异位内膜的血管生成 ,使异位内膜萎缩 ,当二者联合用药时 ,作用更强。
王自能张文举郑辉郑佩娥马宝锋左连东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8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