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药物
  • 5篇单抗
  • 5篇数据库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4篇系统数据
  • 4篇系统数据库
  • 4篇美国FDA
  • 4篇不良事件报告
  • 3篇抑制剂
  • 3篇制剂
  • 2篇信号
  • 2篇血糖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中毒
  • 2篇糖尿病酮症
  • 2篇糖尿病酮症酸
  • 2篇糖尿病酮症酸...
  • 2篇酮症

机构

  • 19篇济宁医学院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临沂市人民医...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北京医院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青岛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山东省千佛山...
  • 1篇聊城市人民医...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第二...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山东第一医科...
  • 1篇山东第一医科...
  • 1篇济南市章丘区...

作者

  • 19篇彭净
  • 7篇刘振
  • 6篇王美霞
  • 6篇曹晓孚
  • 4篇姜开杰
  • 4篇赵艳艳
  • 2篇戈宁宁
  • 2篇冯蕾
  • 1篇刘伦
  • 1篇刘健
  • 1篇孙德清
  • 1篇刘卫
  • 1篇杜芹
  • 1篇刘宁
  • 1篇张帆
  • 1篇王立军
  • 1篇张宗林
  • 1篇李妍
  • 1篇纪立伟
  • 1篇张正军

传媒

  • 5篇药物不良反应...
  • 4篇中国临床药学...
  • 2篇中国医院药学...
  • 2篇中国合理用药...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药学实践杂志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患者使用磺脲类药物安全性评价被引量:4
2017年
本文通过查询近年文献,总结老年患者使用磺脲类药物(SUs)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低血糖反应、心血管不良事件、致癌风险,为老年患者开具SUs时需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减少药物引起的不良事件发生。
曹晓孚纪立伟彭净王美霞徐振亮
关键词:磺脲类药物低血糖致癌风险
2017至2021年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使用WHONET 5.6软件分析2017至2021年临床送检细菌标本的耐药率,统计同期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对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017至2021年检出率较高的病原菌依次为:革兰阴性杆菌中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革兰阳性球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屎肠球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与亚胺培南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呈正相关(P<0.05)。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未见相关性(P>0.05)。结论该院革兰阴性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应加强院内抗菌药物的管理以减缓耐药菌产生。
谭玥邱文爽王美霞戈宁宁张欣彭净李兰芳
关键词: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细菌耐药性监测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致糖尿病风险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致糖尿病的风险。方法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2004年第1季度至2021年第2季度收录的度伐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和阿替利珠单抗致糖尿病[包括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1型糖尿病(T1DM)、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不良事件(AE)报告,采用比例报告比值比(PRR)法评价4种药物与FT1DM、T1DM、DKA间的相关性。AE报告数≥3、PRR≥2且χ^(2)≥4的AE被判定为与药物有统计学相关性,PRR越大,AE与药物的相关性越强,风险信号越强。结果收集到的度伐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和阿替利珠单抗相关糖尿病AE报告分别为53、386、957和72例,共1468例。度伐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和阿替利珠单抗与FT1DM相关性的PRR分别为21.97(χ^(2)=40.71)、71.50(χ^(2)=3531.21)、294.30(χ^(2)=43915.75)和33.58(χ^(2)=279.70);与T1DM相关性的PRR分别为12.12(χ^(2)=162.08)、21.04(χ^(2)=3391.17)、20.99(χ^(2)=5816.11)和9.71(χ^(2)=224.81);与DKA相关性的PRR分别为6.93(χ^(2)=161.26)、4.78(χ^(2)=426.52)、6.82(χ^(2)=1797.15)和3.04(χ^(2)=41.84)。4种药物与目标AE均有统计学相关性,致目标AE的风险信号强度均为FT1DM>T1DM>DKA;致FT1DM的风险信号强度为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致T1DM的风险信号强度为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度伐利尤单抗>阿替利珠单抗;致DKA的风险信号强度为度伐利尤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结论度伐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和阿替利珠单抗均可导致糖尿病,以致FT1DM的风险信号最强,T1DM次之,DKA较弱。
彭净吴明丽任晓蕾姜开杰李兰芳刘振魏田田孟路华王美霞班博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梗死急性期抗凝治疗时机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调查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梗死急性期启动抗凝治疗的时机,为抗凝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病例研究方法,抽取该院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出院、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非瓣膜性房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启动抗凝治疗距脑梗死症状出现的时间,并采集相关的临床资料。分别评价抗凝时机与指南推荐的"4-14"标准和"1-3-6-12"法则的符合情况。采用SPSS 23.0分析抗凝时机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170例患者资料,患者平均年龄74岁(51~95岁);CHA2DS2-VASc评分均≥3分;81例患者HAS-BLED评分≥3分。依据"4-14"标准和"1-3-6-12"法则,分别有44.71%和46.90%的患者抗凝时机较指南推荐存在延迟。依据"4-14"标准分组(0~3 d、4~14 d和>14 d),组间比较显示出血史(P=0.032)、新诊断房颤(P=0.005)、新发出血(P=0.029)、影像学显示脑干梗死(P=0.034)或颅内出血(P=0.007)、会诊建议抗凝(P=0.000)、患方拒绝抗凝(P=0.001)和CHA2DS2-VASc评分(P=0.010)有统计学差异。依据"1-3-6-12"法则分组(0~1 d、2~3 d、4~6 d、7~12 d和>12 d),组间比较显示新诊断房颤(P=0.015)、会诊建议抗凝(P=0.000)、患方拒绝抗凝(P=0.013)和CHA2DS2-VASc评分(P=0.012)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与指南推荐相比,目前抗凝时间有待进一步提前。颅内出血转化、高CHA2DS2-VASc评分、新诊断房颤的患者抗凝时间延迟,会诊医生和患方的支持有助于抗凝时间提前。
李兰芳孟路华张立攀刘振彭净吴明丽魏田田曹晓孚
关键词:脑梗死房颤抗凝
降低尿蛋白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通过考察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住院期间、随访6个月和12个月的尿蛋白水平降低情况,评价降低尿蛋白药物的疗效,并探索可能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为患者用药及医保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本文通过检测患者住院期间、随访6个月和12个月时的尿蛋白水平,记录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检验结果(糖化血红蛋白、肌酐)及用药情况(降糖方案、改善微循环及降低尿蛋白药物),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究影响临床治疗有效性的因素。结果:患者住院期间,显著影响尿微量白蛋白治疗有效性的因素包括患者病程(OR=0.522,95%CI=0.304~0.896,P=0.018)、糖化血红蛋白(OR=0.604,95%CI=0.364~1.000,P=0.050)、肌酐清除率(OR=1.899,95%CI=1.141~3.159,P=0.014)、服用金水宝胶囊(OR=3.686,95%CI=1.351~10.060,P=0.011);随访6个月时,患者用药后均未发现显著降低尿蛋白作用;随访12个月时,患者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类药物(OR=5.751,95%CI=1.443~22.914,P=0.013)可显著降低尿蛋白水平。结论:住院期间,早期DN患者可短期服用金水宝胶囊进行降尿蛋白治疗。但随着病程延长、血糖水平控制不佳及肌酐清除率降低,临床治疗有效性可能下降,因此不建议患者长期服用金水宝胶囊进行降低尿蛋白治疗。如果患者可耐受,建议长期服用ACEI或ARB类药物降低尿蛋白。
彭净姜开杰王中奎吴明丽王美霞刘振魏田田李兰芳孟路华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尿蛋白金水宝胶囊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地舒单抗风险信号挖掘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了解地舒单抗的主要不良事件(AE)及其发生风险,为该药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2010年第2季度至2021年第1季度收录的地舒单抗AE报告,采用比例报告比值比(PRR)法进行AE风险信号挖掘。AE报告数≥3、PRR≥2且χ2≥4的AE被定义为阳性风险信号。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v24.0的首选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PT)对AE进行分类统计,选取AE报告数和信号强度排名前50位的PT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以地舒单抗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E报告132764例,涉及PT 5571个,筛选出阳性风险信号641个。经第2次筛选,获得AE报告数排名前50位和PRR值排名前50位的PT,筛重后纳入分析的PT为93个,涉及AE报告114617例。AE报告数居前5位的PT为未依说明书用药(28.7%,32863/114617)、死亡(14.2%,16230/114617)、颌骨骨坏死(6.0%,6861/114617)、关节痛(4.7%,5420/114617)和四肢疼痛(4.1%,4727/114617);信号强度居前5位的PT为骨巨细胞瘤(PRR=402.7)、恶性骨巨细胞瘤(PRR=325.2)、C-端肽增加(PRR=169.4)、颌骨外生骨疣(PRR=163.2)、钙离子异常(PRR=158.1)。涉及AE报告数居前5位的SOC依次为各类损伤、中毒及操作并发症(35.9%,41757/114617),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32.7%,37455/114617),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18.2%,20814/114617),各种手术及医疗操作(4.1%,4744/114617),以及各类检查(2.9%,3290/114617)。44个PT在药品说明书中未收录,其中23个与口腔有关。结论地舒单抗报告数较多的AE为未依说明书用药和颌骨骨坏死,颌骨骨坏死、骨巨细胞瘤复发或恶化风险信号较强;挖掘出说明书中未收录的AE风险信号多数为口腔问题。
彭净姜开杰任晓蕾吴明丽赵艳艳王美霞孟路华刘振王利
关键词:骨坏死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阿替利珠单抗风险信号分析
2023年
目的了解阿替利珠单抗的主要不良事件(AE)及其发生风险,为该药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2016年第2季度至2021年第4季度收录的阿替利珠单抗AE报告,采用比例报告比值比(PRR)法进行AE风险信号挖掘。AE报告数≥3、PRR≥2且χ^(2)≥4的AE被定义为阳性风险信号。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v24.0的首选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PT)对AE进行分类统计,选取AE报告数和信号强度排名前50位的PT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以阿替利珠单抗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E报告20311例,涉及PT 1484个,筛选出阳性风险信号402个。经第2次筛选,获得AE报告数排名前50位和PRR值排名前50位的PT,筛重后纳入分析的PT为98个,涉及AE报告9119例。AE报告数居前5位的PT为死亡(7.8%,715/9119)、发热(6.0%,546/9119)、肺炎(4.0%,363/9119)、腹泻(3.6%,331/9119)和粒细胞减少性发热(3.3%,300/9119);信号强度居前5位的PT为全身免疫激活(PRR=2413.39)、黄斑增厚(PRR=742.58)、内分泌毒性(PRR=412.55)、免疫介导性脑炎(PRR=386.14)、肿瘤成腔区形成(PRR=247.53)。涉及AE报告数居前5位的SOC依次为呼吸系统、胸及纵膈系统疾病(15.7%,1436/9119)、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15.1%,1382/9119)、血液淋巴系统疾病(10.5%,961/9119)、胃肠系统疾病(8.7%,797/9119)和各类检查(8.7%,791/9119)。新发现的黄斑增厚、肿瘤成腔区形成等12个PT在药品说明书中未曾报告。结论阿替利珠单抗报告数较多的AE为死亡和发热、全身免疫激活和眼部疾病信号较强;新发现的黄斑增厚、肿瘤成腔区形成等12个PT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孔庆丽彭净王芳杜芹冯蕾任晓蕾王美霞
133例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分析我院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探讨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14年—2017年度133例喹诺酮类ADR的患者年龄、性别、过敏史、原患疾病、药物品种、ADR发生时间、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结果:133例喹诺酮类ADR,60岁(38.34%)以上患者居多;28.57%患者有药物过敏史;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98.49%);用药30 min内ADR发生率最高(37.05%);累及系统/器官依次是皮肤及其附件、胃肠系统、神经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60岁以上患者居多(62.79%),莫西沙星发生率为65.70%,高于左氧氟沙星的24.36%。结论:喹诺酮类ADR与患者年龄、用药时间、喹诺酮品种有关,临床应谨慎选择药物品种,用药过程中加强监护莫西沙星致老年神经系统损害。
赵艳艳彭净李兰芳孟路华
关键词: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老年人神经系统
药学服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用药依从性及临床结局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用药依从性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5例。试验组给予患者由临床药师提供的药学服务,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医护服务。分别在患者出院后1、3、6、12个月时随访用药依从性,比较2组患者出院1年内心肌梗死再发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再住院率及死亡率的差异。结果出院后1个月,依从性好、中、低的比例,试验组分别为99%、1%、0,对照组分别为94.94%、4.04%、1.0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出院后3、6、12个月,试验组依从性显著好于对照组(P <0.001)。出院后1年内,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的心肌梗死再发率分别为1%和0 (P> 0.05),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6%和9.09%(P> 0.05),再住院率分别为20%和33.33%(P <0.05),死亡率分别为0和4.04%(P <0.05)。结论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药学服务,可提高患者的院外用药依从性,降低患者再住院率及死亡率。
吴明丽冯蕾彭净苏强王全良曹晓孚
关键词:药学服务急性心肌梗死用药依从性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核苷(酸)类似物致骨软化病风险分析
2023年
目的 分析核苷(酸)类似物致骨软化病风险,为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2004年第1季度至2021年第2季度收录的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丙酚替诺福韦、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致骨软化病(包括低磷血症性骨软化病、骨软化病、低磷血症和范可尼综合征)的不良事件报告(AE),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评价6种药物与骨软化病的相关性,当上报例数n≥3且ROR 95%CI下限> 1时,提示生成可疑信号,ROR值越大,AE与药物的相关性越强,风险信号越强。结果 未收集到替比夫定相关骨软化病AE报告,收集到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丙酚替诺福韦、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相关骨软化病AE报告数分别为12、1 058、15、1 051和275例,共2 411例;与骨软化病相关的ROR(95%CI)分别为7.80(4.42,13.74)、39.62(37.11,42.31)、8.35(5.03,13.87)、911.33(849.57,977.57)、30.58(27.10,34.52)。5种药物与骨软化病均有统计学相关性,阿德福韦酯致骨软化病风险信号强度最强,其次为替诺福韦酯,拉米夫定与其相当,最弱的是丙酚替诺福韦和恩替卡韦。结论 不同的核苷(酸)类似物致骨软化病风险不同,阿德福韦酯风险信号最强,且报告数量较多,患者多为用药超过1 800 d的中老年男性,临床医师需关注该类药物可能的骨软化病风险。
吴明丽彭净任晓蕾王美霞张红杨红斌姜开杰刘振李兰芳孟路华
关键词:核苷(酸)类似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