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峰

作品数:7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专利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3篇DIC
  • 3篇测试系统
  • 2篇水密性
  • 2篇套袋
  • 2篇套管
  • 2篇耐压壳
  • 2篇耐压壳体
  • 2篇壳体
  • 2篇机夹
  • 2篇管材
  • 2篇包装袋
  • 2篇爆炸载荷
  • 2篇PVC管
  • 2篇传统管材
  • 1篇等效
  • 1篇等效方法
  • 1篇战斗部
  • 1篇内爆
  • 1篇毁伤
  • 1篇活性

机构

  • 7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武汉第二船舶...

作者

  • 7篇罗峰
  • 5篇孔祥韶
  • 5篇周沪
  • 3篇郑成
  • 3篇吴卫国
  • 2篇姚勇
  • 2篇谭跃刚
  • 2篇邹靖

传媒

  • 2篇中国舰船研究
  • 1篇含能材料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封闭空间内活性毁伤元战斗部爆炸载荷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为探明活性毁伤元战斗部封闭空间爆炸载荷特性,开展了活性毁伤元战斗部、惰性战斗部和裸装药的舱内爆炸对比试验,结合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和三维扫描技术,分析了不同类型战斗部的舱内爆炸压力、温度、受载结构的变形响应和活性材料的能量释放特性,结果表明活性毁伤元战斗部大幅度提高了舱内的准静态压力、温度峰值和受载结构的残余变形,相较于惰性战斗部和裸装药,爆炸压力、温度和结构残余变形最大提高了79.7%、93.6%和62.1%。此外,活性材料能量释放速率、能量释放量与爆轰能量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其中能量释放量随着爆轰能量的增大出现收敛现象。最后基于活性毁伤元战斗部载荷特性以及金属薄板的爆炸响应规律,发现活性材料的持续释能现象导致舱内准静态压力和结构在1 ms内所受冲量大幅度增加,两者共同影响结构的残余变形。
罗峰孔祥韶周沪朱子涵卢安格曹宇航
关键词:战斗部
基于柔性水密的深水DIC测试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柔性水密的深水DIC测试系统,包括耐压壳体、观测装置、信号传输装置、水密装置、相机夹持装置、壳体固定装置、T型架、DIC相机和控制台,所述T型架上部固定设置壳体固定装置,所述壳体固定装置上部设置耐压壳体...
孔祥韶罗峰周沪朱子涵郑成吴卫国
基于柔性水密的深水DIC测试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柔性水密的深水DIC测试系统,包括耐压壳体、观测装置、信号传输装置、水密装置、相机夹持装置、壳体固定装置、T型架、DIC相机和控制台,所述T型架上部固定设置壳体固定装置,所述壳体固定装置上部设置耐压壳体...
孔祥韶罗峰周沪朱子涵郑成吴卫国
基于结构响应的舱室内爆TNT等效方法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旨在揭示爆轰产物后燃烧效应对封闭空间中爆炸载荷的影响规律。[方法]通过往封闭舱室中充入氮气来抑制爆轰产物燃烧,开展在空气和氮气两种不同气体环境下封闭舱室内TNT爆炸响应试验,记录温度、压力变化历程和靶板中心点残余挠度,建立基于无量纲载荷参数的靶板变形与炸药释放能量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考虑后燃烧效应的封闭空间TNT等效方法。[结果]结果发现,由于爆轰产物燃烧能量释放量不同,在氮气环境中,封闭空间内爆炸压力、温度和靶板动态响应明显低于空气环境。内爆载荷分析需计入TNT爆炸产物燃烧释放的能量及其增强效应。[结论]与现有基于准静态压力的TNT当量计算方法进行的比较表明,所提基于结构响应的舱室内爆TNT等效方法具有合理性和良好的适用性。
周沪孔祥韶罗峰曹宇航郑成吴卫国
PVC管的套袋包装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PVC管的套袋包装方法,将包装袋的袋口部分套在水平放置的型撑上,通过气动方式控制抓袋装置完成抓袋动作,抓袋装置沿导轨横向移动,带动包装袋同步移动对PVC管材进行套袋工作,配合竖直方向两对气缸支撑装置的伸缩,...
谭跃刚姚勇邹靖罗峰
复合壳体水中高静压试验及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2024年
[目的]旨在实现在水中高静压环境下对结构应变的准确测试,同时探究复合壳体在水中高静压环境下的极限承载能力大小以及不同初始缺陷的影响。[方法]首先,开展复合壳体水下高静压试验,提出基于高压防护装置的水下高静压3D-DIC测试方法,获得结构在15 MPa水压下的应变;然后,将其与有限元模型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3D-DIC测试系统在水中高静压环境下的可行性以及数值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初始缺陷条件对复合壳体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开展仿真计算。[结果]结果显示,试验结果与数值仿真结果的平均误差为5.1%;不同模态下复合壳体的极限承载能力与添加的几何缺陷大小呈二次函数关系,其中,一阶模态下极限承载能力的变化梯度为1.48~2.12 MPa/mm,三阶模态下极限承载能力的平均变化梯度为1~4.32 MPa/mm。[结论]3D-DIC测试技术在水中高静压环境下可以对复合壳体进行准确的应变测量。在水中高静压环境下,几何初始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复合壳体的极限承载能力,其中三阶模态的影响程度大于一阶模态。
罗峰孔祥韶金泽宇王鹏周沪朱子涵高涵
关键词:极限承载能力
PVC管的套袋包装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PVC管的套袋包装方法,将包装袋的袋口部分套在水平放置的型撑上,通过气动方式控制抓袋装置完成抓袋动作,抓袋装置沿导轨横向移动,带动包装袋同步移动对PVC管材进行套袋工作,配合竖直方向两对气缸支撑装置的伸缩,...
谭跃刚姚勇邹靖罗峰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