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小兵

作品数:5 被引量:65H指数:3
供职机构: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冠状
  • 1篇电图
  • 1篇端脑
  • 1篇心病
  • 1篇心电
  • 1篇心电图
  • 1篇心电图特征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绞痛
  • 1篇血清
  • 1篇血清NT-P...
  • 1篇血液
  • 1篇血液学
  • 1篇血液学参数
  • 1篇血瘀
  • 1篇血瘀型
  • 1篇血瘀型冠心病
  • 1篇早搏

机构

  • 4篇内江市第一人...

作者

  • 4篇王小兵
  • 3篇段丙军
  • 2篇林德智
  • 2篇熊富权
  • 2篇张超
  • 1篇黄乐

传媒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PCI不同时间窗对急性NSTEMI合并室壁瘤患者室壁瘤逆转及血清NT-proBNP、cTnI水平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不同时间窗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合并室壁瘤患者室壁瘤逆转及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7例急性NSTEMI合并室壁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CI介入时间不同分为A组(发病至PCI介入治疗时间<6 h,29例)、B组(6 h≤发病至PCI介入治疗时间<12 h,35例)、C组(发病至PCI介入治疗时间≥12 h,43例)。统计三组术后7 d、术后6个月相角程、半高宽、相位标准差、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后7 d反常容积指数(PVI)、术后6个月反常容积消失率,入院时、术后3、7 d的NT-proBNP、cTnI、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三组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C组术后7 d和6个月相角程、相位标准差、半高宽高于A、B组,C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A组和B组(P<0.05)。B组和C组术后7 d PVI高于A组[(19.16±3.41)、(19.52±3.14)比(17.45±2.63)](P<0.05),术后6个月反常容积消失率低于A组[25.71%(9/35)、13.95%(6/43)比62.07%(18/29)](P<0.05)。术后3、7 d,B组和C组NT-proBNP、cTnI、ADMA、PAI-1水平高于A组,C组高于B组(P<0.05)。C组MACE总发生率高于A组和B组[34.88%(15/43)比10.34%(3/29)、14.29%(5/35)](P<0.05)。结论急性NSTEMI合并室壁瘤患者早期及时接受PCI治疗,复通梗死动脉,可有效逆转室壁瘤形成,显著降低ADMA、PAI-1、NT-proBNP、cTnI水平,减少MACE发生。
张超王小兵段丙军
关键词:室壁瘤N端脑钠肽前体
左右冠状窦交界处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
2023年
目的 通过研究起源于主动脉左右冠状窦交界处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探讨该部位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我院19例起源于左右冠状窦交界处室性早搏患者的体表心电图特征,研究不同的射频消融导管贴靠方式,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主动脉左右冠状窦交界处起源室性早搏体表心电图特点为:胸前导联移行较早(V3导联之前),V1导联常见降支有切迹的QS型或r S型,部分患者成功消融部位具有窦性心律晚电位,主动脉窦内瓣上瓣下无特异性差别。三维Catro 3标测进一步证实室性早搏最早起源位于两窦之间:瓣上12例、瓣下7例。瓣上消融采用导管J形贴靠于左右冠状窦之间,双向对侧反复消融,多数患者室性早搏即刻终止,但部分患者仍需行主动脉瓣下U形贴靠于两窦之间,心室侧消融方可取得效果,即刻手术成功率均可达100%。随访资料证实术后1、3、6及12个月均未复发。结论 起源于左右冠状窦交界处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可有特征性表现;瓣上瓣下导管联合消融可以明显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成功率。
王小兵徐楠段丙军
关键词:室性早搏主动脉窦射频消融术
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中性粒细胞计数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管造影无复流的关系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中性粒细胞计数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血管造影无复流的关系。方法收集204例在症状出现后12 h内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无复流组(n=39)和正常复流组(n=165)。入院时测量中性粒细胞计数及其他血液学参数。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无复流现象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与正常复流组相比,无复流组患者的年龄较大〔(67.8±10.9)岁vs.(61.2±12.8)岁,P<0.05〕,且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81.23 mg/L vs.35.82 mg/L)、肌钙蛋白(cTnI)峰值(65.47μg/L vs.33.69μg/L)和中性粒细胞计数(7.35×109/L vs.6.25×109/L)均较高(P<0.05)。在多变量分析中,年龄(OR=1.038,95%CI:1.008~1.064,P<0.05)和中性粒细胞计数(OR=1.236,95%CI:1.084~1.367,P<0.01)是无复流现象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入院时中性粒细胞计数与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可用于STEMI患者无复流现象发生的风险评估,并可针对高危患者及时制定预防策略。
王小兵熊富权林德智张超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无复流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液学参数
通心络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作用机制被引量:47
2016年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1月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1例,观察组54例。对照组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4粒,3次/d,2组均4周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检测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8(IL—18)、血脂指标及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3%vs.75.5%,x^2=6.949,P=0.003);观察组心电图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8%vs.70.6%,x^2=8.777,P=0.032)。观察组治疗后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t=4.405,P=0.001),每次心绞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5.074,P=0.000)。观察组患者血清IL-6及IL—18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7.708,P=0.001;t=13.088,P=0.000),TC、TG及LDL-C水平亦显著低于对照组(t=10.097,P=0.003;t=4.115,P=0.023;t=4.312,P=0.029);而2组患者HDL—C水平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t=0.544、0.612,P=0.493、0.88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炎性因子IL-6及IL—18相关。
段丙军林德智熊富权王小兵黄乐
关键词:通心络胶囊白介素-6白介素-18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