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青青
- 作品数:11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康复运动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 2020年
- 目的分析康复运动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4例为观察对象,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为康复运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经(LVSE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6 min步行距离(6MV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康复运动治疗,可显著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提高患者6min步行距离,提高患者生活治疗.
- 蔡青青
- 关键词:康复运动有效性安全性
- 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分析
- 2020年
-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9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6例(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Fugl-Meyer、Bathel指数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69.57%、9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以及上肢功能,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蔡青青
- 关键词: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满意度日常生活能力
- 针刺联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疗效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疗效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卒中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3,认知康复训练治疗)与观察组(n=43,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和细胞因子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认知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Barthe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TNF-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针刺联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卒中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细胞因子水平,提高患者认知水平,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蔡青青
- 关键词:针刺认知康复训练卒中后疗效细胞因子
- 数字化技术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 2021年
- 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够为人体解剖学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该项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事实上数字化技术还具有生动化、直观化、灵活化等特点,能够根据教学需求进行灵活且有效的应用,呈现内容丰富、方式新颖、贴近学生实际情况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鉴于现阶段我国人体解剖学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该文立足于数字化技术,着重分析数字化技术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能够发挥的优势,进而探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数字化技术,并提出可行性意见。
- 蔡青青
-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人体解剖学教学
- 太极拳锻炼对眩晕患者前庭康复治疗的效果
- 2020年
- 目的探究太极拳锻炼对眩晕患者前庭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采取单双数字方法分组,单数试验组,双数对照组.对照组:前庭康复治疗,试验组:前庭康复治疗+太极拳锻炼.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BS、VIS评分值、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BS、VIS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对照组VIS评分低于试验组,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对照组(82%),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眩晕患者治疗中应用前庭康复治疗与太极拳锻炼,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同时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令患者尽早正常生活,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蔡青青
- 关键词:太极拳锻炼眩晕生活质量
- 混合学习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5年
-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渗透到系统解剖学教学实践中,网络环境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解剖学知识平台.混合学习模式应运而生.所谓混合学习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学习模式有机地整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教学方式[1].笔者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混合学习模式与传统学习模式的实施,并对两种教学模式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探讨系统解剖学的学习效果,从而进一步明确混合学习的优势及注意事项,以便推广应用.
- 别永信张丽蔡青青娄丽芳
- 关键词:系统解剖学护理专业学生混合学习模式
- 融合心脏康复治疗对心肌梗死患者心肺运动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探讨融合心脏康复治疗对心肌梗死患者心肺运动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红绿双色球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融合心脏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肺运动功能和心理状态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最大摄氧量(Vo2max/kg)、最大氧脉搏(Vo2max/HR)、最大代谢当量(METs)、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o2max/HR(10.23±2.17)ml/beam、Vo2max/kg(16.85±3.46)ml/beam、METs(9.25±1.48)高于对照组的(9.12±1.13)ml/beam、(13.78±3.69)ml/beam、(8.31±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34.36±5.17)分、抑郁评分(35.62±6.15)分低于对照组的(43.86±5.28)分、(42.38±6.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融合心脏康复治疗心肌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肺运动功能,缓解负性情绪,值得推广.
- 蔡青青
- 关键词:心脏康复心理状态
- 高职人体解剖学三边一体化教学效果探究被引量:8
- 2018年
-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是医学生进入医学殿堂的第一门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课程。其主要教学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直观性。传统的高职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是先理论后实践,也就是先到教室课堂教学,几次课之后再到实验室做验证性实验。这种模式战线长,内容多,容易形成消化不良的弊端,是重理论轻实验的集中表现[1]。多年来,我校探索出“三边一体化”的教学方案,实施效果较好,培养了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得到师生赞同,并获得2017河南省委高校工委和河南省教育厅联合颁发的“河南省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优秀案例”二等奖。本文主要目的是探索该方案的实施效果。所谓“三边一体化”教学,是指边教学、边实验、边评价的一体化教学,这里的评价主要是指形成性评价。高校教学职能主要是传授新的知识和技能,人体形态结构复杂,名词繁多,仅靠口头传授,达不到相应教学效果,通过使用实验室的实物标本、模型、图片、动画和多媒体等教学设备,采用复合型的教学方法,教师在真实环境传授知识、学生在真实环境中体会“教·学·做合一”的学习理念,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2]的教学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将教师知识、实验室设备、网络资源内化为学生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了克服学生惰性,提高教师责任心,改善教学条件,必须进行教学评价,只有评价,才能改善不足,激励和鞭策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校办学的动力。这种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工学结合”、“做中学”、“理论联系实际”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教学理念。
- 别永信张孝芳蔡青青乔亚光张晓张苗苗
-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教学效果一体化人体形态结构验证性实验高校教学
- 系统解剖学与护理操作技术同步教学的实践被引量:11
- 2018年
- 自护理专业成为一级学科以来,国内多家院校均在试图摆脱护理专业教育沿用临床专业的培养模式,设想针对护理专业护理技术操作、护理诊断和生活护理的特点,设计人体解剖学的具体讲授方法。目前国内大专院校对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的讲授模式有以下3种方式:(1)仍然沿用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2)在讲授系统解剖学的同时采用第二课堂、专题讲座、知识拓展或链接、模块教学[1]等方式讲授《护理应用解剖学》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完成护理技术操作而提供局部解剖学支撑,但仍以系统解剖学为主;(3)对于“对口升学”及“三二分段”高职护理学生不再讲授系统解剖学,直接讲授《护理应用解剖学》。虽然注重了发展人体解剖学与临床护理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但仍然是重解剖教学、轻护理操作,看似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其实收益甚微。
- 花先刘立夏张丽蔡青青
- 关键词:护理操作技术系统解剖学护理专业教育护理应用解剖学高职护理学生
-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应用康复训练对患者运动耐量提升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应用康复训练对患者运动耐量提升的影响.方法将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不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40例(采用康复训练).对比两组的心率、血压变化情况以及相关指标.结果静息状态下,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状态下,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T段压低1mm时间、最大ST段压低幅度、心绞痛发生时间以及最大运动耐受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实施,能够提高其运动耐受量,改善其血压以及心率情况,促进了冠心病患者的身心康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蔡青青
-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康复训练运动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