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
- 作品数:21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少数民族科技人才特殊培养计划项目新疆医科大学科研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颅骨成形材料的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3
- 2018年
- 颅脑损伤、颅内肿瘤等导致颅内压增高,常需要行去骨板减压术,术后遗留颅骨缺损,需进行颅骨成形术,使用自体骨或人工合成材料进行颅骨重建,不但可以恢复颅骨的解剖结构,重建脑组织的保护屏障,还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然而,目前临床应用的颅骨成形术材料均表现出或多或少的并发症,迄今为止,颅骨成形术最合适的材料仍无共识。本文就目前临床常用的颅骨成形术材料的特点及常见的术后并发症进行综述。
- 刘冬王增亮汪永新
- 关键词:颅骨成形术术后并发症
- 3D打印羟基磷灰石/聚乳酸网状复合物修复颅骨缺损被引量:12
- 2019年
- 背景: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诱导性,但评价这种复合物作为颅骨修补材料的可行性研究较少。目的:观察3D打印羟基磷灰石/聚乳酸网状复合物修复兔颅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取12只新西兰兔,在每只兔颅骨上制备2个直径约1 cm的颅骨全层缺损,其中1个植入3D打印羟基磷灰石/聚乳酸网状复合物,另一个植入自体骨粉,植入6,12周时取颅骨缺损标本,进行形态学、硬度检测、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1)植入12周时,对照组可观察到缺损轮廓,缺损已基本修复;实验组缺损已被新生骨组织及纤维组织完全填充,与周围正常骨组织形成一体,整体轮廓自然,缺损边界模糊,难以辨认,部分植入物出现降解,颅骨内侧面缺损处新生骨与周围衔接自然;(2)植入6周时,实验组修复区显微硬度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均未达到正常骨质硬度(P <0.05);植入12周时,实验组修复区显微硬度与对照组、正常组无差异;(3)植入6周时,实验组可见骨小梁形成良好,骨小梁间部分连接,且大部分延颅骨缺损方向排列有序,并可见新生血管与骨髓腔形成;对照组可见骨小梁厚度较好但方向杂乱不规则。植入12周时,实验组可见致密的骨小梁形成且连接良好,材料间有骨细胞及骨小梁穿行;对照组可见骨小梁厚度良好但排列方向较不规整,其间能见血管及骨单位存在,骨髓腔形成良好。(4)结果表明,3D打印羟基磷灰石/聚乳酸网状复合体植入物具有生物相容性好、诱导骨再生、可降解等特点,能够有效修复颅骨缺损。
- 刘冬秦虎汪永新李亚宾高勇范国锋王增亮
- 关键词:3D打印颅骨缺损羟基磷灰石类颅骨
- 启发式临床医学教学法联合TBL教学在儿童骨科教学中的应用
- 2025年
- 观察启发式临床医学教学法联合TBL教学在儿童骨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情况,分析这两种教学法联合使用的推广价值。方法 在2022年7月至2024年6月间,在进入本院儿童骨科实习的学生中筛选了76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用教学方法的差异将他们平均分为甲乙两组,对甲组实习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乙组的实习生采用启发式临床医学教学法联合TBL教学的模式,对比二组实习生专业理论知识成绩、临床实践技能成绩、批判思维能力及实习生的实习满意度等方面情况。结果 在专业知识成绩方面,乙组的执业医师真题、出科理论、案例分析、文献阅读及日常表现等五部分成绩均高于甲组。在临床实践技能成绩方面,乙组的医患沟通、问诊、查体、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及日常表现等六部分成绩均高于甲组。在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和甲组相比,经过教学乙组实习生的CTDI-CV指数更高、增幅更显著。在实习满意度方面,二组的实习生的教学满意率分别是89.47%和100.00%,P<0.05。结论 在儿童骨科教学中应用启发式临床医学教学法联合TBL教学的模式,有助于实习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临床实践技能、批判思维能力及实习满意度,具有非常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周世杰刘冬刘毅
- 关键词:儿童骨科批判思维能力
- 一种神经外科手术冲洗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神经外科手术冲洗装置,包括冲洗装置本体冲洗装置本体右侧中部电性连接有烘干器,冲洗装置本体内部左侧上部固定连接有高压水泵,连接支撑管下部焊接有喷头,且冲洗装置本体内部左侧中部电性连...
- 秦虎王增亮汪永新徐丹书朱晓锋张丽娜陈晓晴朱斌刘冬李亚宾王西宪
- 文献传递
-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单侧额部硬膜外血肿(附54例报告)
- 2017年
- 目的比较常规冠状开颅入路与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单侧额部硬膜外血肿的效果。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中心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54例单侧额部硬膜外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锁孔组,各27例。分别给予常规冠状开颅术与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预后效果。结果两组均无中残、重残及死亡患者,两组的良好率及轻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锁孔组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单侧额部硬膜外血肿,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具有安全、失血少、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秦虎王增亮苏日青徐丹书朱晓峰刘冬李亚宾陈立华汪永新更党木仁加甫
- 儿童聚醚醚酮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及皮下积液危险因素分析
- 目的总结儿童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并分析发生皮下积液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30例儿童PEEK颅骨修补...
- 刘冬汪永新
- 关键词:儿童聚醚醚酮颅骨修补
- 儿童小脑肿瘤术后小脑缄默综合征的弥散张量成像相关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初步分析儿童小脑肿瘤术后发生小脑缄默综合征(CMS)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对2016年12月至2019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6例小脑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术后根据MAYO诊所Darley诊断标准判断患儿是否发生CMS,并将其分为CMS组(3例)与非CMS组(13例)。同时纳入同期3名健康志愿儿童作为对照(健康对照组)。所有患儿术前均行头颅DTI扫描,其中CMS组于术后1、3、6个月行DTI扫描,非CMS组仅于术后1个月行DTI扫描。健康对照组仅行1次DTI扫描。3组均测定双侧齿状核、小脑上、中、下脚的各向异性分数(FA)。结果3组年龄、性别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MS组与非CMS组的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大小、病理学类型及是否侵犯脑干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MS组和非CMS组术前齿状核、小脑上、中、下脚的FA值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齿状核分别为:0.65±0.11、0.53±0.12、0.33±0.12;小脑上脚分别为:0.70±0.03、0.69±0.11、0.35±0.15;小脑中脚分别为:0.74±0.05、0.71±0.13、0.34±0.11;小脑下脚分别为:0.64±0.13、0.53±0.08、0.34±0.07;均P<0.05),且术前CMS组的齿状核和小脑下脚的FA值均较非CMS组高(均P<0.05)。术后1个月,非CMS组的双侧齿状核、小脑上、中、下脚的FA值与术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随访时间延长,CMS组患儿的双侧齿状核和小脑下脚的FA值呈先下降再升高的趋势(左侧:F1=9.872、F2=17.960,右侧:F3=7.230、F4=27.330,均P<0.05),而双侧小脑上、中脚的FA值在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初步推测儿童小脑肿瘤术后发生CMS与齿状核、小脑下脚相关,且术后可短暂恢复;而小脑上、中脚是否与CMS相关仍需进一步研究确认。
- 范国锋李亚宾刘文吉文玉图柯拜·吐尔托合提刘冬汪永新
- 关键词:小脑肿瘤儿童弥散张量成像
- 脑脓肿不同时期手术干预的疗效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 探讨脑脓肿不同时期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2例脑脓肿的临床资料,依据病理分期及手术方式分为4组:化脓期引流术组14例,化脓期切除术组13例,脓肿形成期引流术组10例,脓肿形成期切除术组15例。术后随访60 d,分析各组疗效、病死率、复发率及术后住院天数、神经症状缓解时间。结果 4组性别比、年龄分布、入院GC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脓肿形成期切除术组中位住院天数较脓肿形成期引流术组明显延长(P〈0.05),而与化脓期引流术组、化脓期切除术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化脓期引流术组病死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4组术后复发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脓肿形成期切除术组中位神经症状缓解时间最短(P〈0.05)。结论 脓肿形成期引流术后住院天数较长,但神经症状缓解较快;化脓期出现脑疝征象时,应积极手术干预,必要时行去骨瓣减压术。
- 张勖王增亮刘冬李亚宾汪永新
- 关键词:脑脓肿脓肿引流术预后
- 儿童脑包虫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 目的探讨儿童脑包虫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2024年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脑包虫儿童,分析临床特点,归纳预后,总结各型脑包虫的治疗方案结果共确诊细粒棘球蚴型脑包虫患儿8例,泡球蚴型脑包虫患儿3例,...
- 刘冬汪永新
- 关键词:儿童脑包虫
- 脑室外引流和颅内压监测对急性创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救治的应用
- 秦虎汪永新徐丹书张丽娜朱晓峰刘冬李亚宾王增亮更·党木仁加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