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丹

作品数:8 被引量:28H指数:2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前列腺
  • 2篇电切
  • 2篇术后
  • 2篇尿道
  • 2篇前列腺癌
  • 2篇细胞
  • 2篇腺癌
  • 1篇蛋白
  • 1篇地奥司明
  • 1篇电切术
  • 1篇性功能障碍
  • 1篇炎性
  • 1篇炎性蛋白
  • 1篇应激反应
  • 1篇预后
  • 1篇预后相关
  • 1篇预后相关性
  • 1篇增生
  • 1篇肾癌
  • 1篇肾癌患者

机构

  • 7篇成都市第七人...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都江堰市人民...

作者

  • 7篇陈丹
  • 5篇黄健
  • 4篇邓宏伟
  • 3篇杨树林
  • 2篇江毅峰
  • 1篇李响
  • 1篇李新
  • 1篇宋波
  • 1篇袁正勇
  • 1篇周占松
  • 1篇潘进洪
  • 1篇石明
  • 1篇熊恩庆
  • 1篇陈丹
  • 1篇胡旭

传媒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医学分子生物...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Fournier坏疽的解剖学基础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Fournier坏疽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收集1997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Fournier坏疽患者21例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1例(1/21,4.76%)因并发脓毒血症导致多器官脏器衰竭死亡。糖尿病为最常见合并症(3/21,14.29%)。Fournier坏疽患者病变沿各部浅筋膜深层范围进行延伸(17/21,80.95%),少有侵透深筋膜(1/21,4.76%)。Fournier坏疽常见致病菌为链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拟杆菌、梭状芽孢杆菌等,其中6例(6/21,28.57%)患者脓液中培养出2种以上细菌。结论掌握Fournier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及解剖学特性,有助于对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格桑次登李新李少勇陈丹潘进洪熊恩庆宋波周占松
关键词:FOURNIER坏疽会阴解剖学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对术后性功能障碍率及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剜除术(TUER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对术后性功能障碍率及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诊治的128例BP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TUERP组(n=64)患者接受TUERP治疗,TURP组(n=64)患者接受TURP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围术期机体应激反应、术后并发症。结果与TURP组患者比较,TUERP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Hb)下降值、血钠下降值均较低,手术时间、术后冲洗液转清时间均较短,腺体切除质量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UERP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比TURP组患者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UERP组患者术后12h、48h血清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水平均比TURP组患者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UERP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9.38%)稍低于TURP组患者(15.6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BPH患者实施TUERP治疗具有出血量低、创伤小、腺体切除量高、并发症少等治疗优势,可降低勃起功能障碍发生风险,减轻围术期机体应激反应,预防术后Hb、血钠下降。
李祝勇黄健邓宏伟陈丹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性功能障碍机体应激反应
普适泰与地奥司明对老年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血清和前列腺液中MIP-2和MIP-1α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普适泰联合地奥司明治疗老年慢性前列腺炎(CP)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和前列腺液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126例老年CP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63例)给予普适泰联合地奥司明治疗,对照组(63例)予以普适泰治疗。记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与前列腺液的MIP-2、MIP-1α水平;评价两组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较对照组明显升高(81.0%,P<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12周后血清和前列腺液中MIP-2、MIP-1α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治疗12周后血清与前列腺液中MIP-2、MIP-1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适泰联合地奥司明治疗老年CP/CPPS能更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能与其显著降低血清和前列腺液中MIP-2、MIP-1α水平有关。
黄健邓宏伟陈丹杨树林石明
关键词:普适泰地奥司明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
解剖性全重建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早期尿控中的应用
2016年
目的探讨解剖性全建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早期尿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02-2016-05我院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尿控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3个月尿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6、12个月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解剖性全建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的早期尿控恢复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陈丹黄健邓宏伟杨树林江毅峰李祝勇
关键词:前列腺癌尿控
利多卡因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和ERK/JNK的磷酸化
2021年
目的 研究利多卡因对前列腺癌PC-3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c-Jun氨基末端激酶(ERK/JNK)磷酸化的影响.方法 以PC-3细胞为模型进行研究.分组:对照组、利多卡因处理组(低25μmol/L、中50μmol/L、高100μmol/L).采用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检测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印迹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E-cadherin和Vimentin的蛋白表达和ERK1/2和JNK1/2的磷酸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利多卡因处理可抑制PC-3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促进其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和凋亡.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利多卡因可抑制PC-3细胞中ERK1/2和JNK1/2的磷酸化水平.结论 利多卡因处理可有效地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其潜在机制或与利多卡因对ERK/JNK的磷酸化的抑制有关.
江毅峰陈丹杨雄黄健
关键词:利多卡因前列腺癌线粒体膜电位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与肾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性
2024年
目的 探讨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与肾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9月至2013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 030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位SII,将患者分为高SII组(n=515,SII≥381.17)与低SII组(n=515,SII<381.17)。比较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特征。采用Peason线性相关性分析SII与肿瘤大小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SII对肾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采用Kaplan-Meier检验分析两组患者无病生存期、肿瘤特异性生存率、总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切除范围、肿瘤大小、T分期、淋巴结转移、Fuhrman分级、血红蛋白、白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SI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son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SII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r=0.204,P<0.001)。SII预测肾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9(95%可信区间0.658~0.820,P<0.001)。与低SII组比较,高SII组患者无病生存期、肿瘤特异性生存率、总生存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肾癌患者术前SII水平增高与肿瘤大小、T分期、淋巴结转移、Fuhrman分级等有关,是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指标。
陈丹陈丹袁正勇邵彦翔胡旭胡旭
关键词:肾癌预后
吡柔比星灌注化疗对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的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灌注化疗对经尿道电切术(TURBt)治疗的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2月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78例,根据术后化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吡柔比星组41例和丝裂霉素组37例。观察两组二次电切情况以及术后复发率。结果吡柔比星组患者进行二次电切17例(41.5%),其中二次电切肿瘤残留3例(17.6%),分级提高2例(11.8%);丝裂霉素组患者进行二次电切19例(51.4%),其中二次电切肿瘤残留4例(21.1%),分级提高4例(21.1%)。两组患者二次电切手术率、二次电切肿瘤残留率、分级提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年内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年内吡柔比星组复发时间均长于丝裂霉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柔比星灌注化疗可提高TURBt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疗效,复发率低。
黄健杨树林邓宏伟陈丹
关键词:膀胱肿瘤经尿道电切术吡柔比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