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进军

作品数:10 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名古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能源
  • 3篇能源安全
  • 3篇
  • 2篇低碳
  • 2篇低碳城市
  • 2篇气候
  • 2篇全球价值链
  • 2篇污染
  • 2篇价值链
  • 2篇奥运
  • 2篇奥运后
  • 2篇城市
  • 1篇再生能源
  • 1篇增值税
  • 1篇增值税转型
  • 1篇增值税转型改...
  • 1篇制造业
  • 1篇时间表
  • 1篇收入差距
  • 1篇税收

机构

  • 10篇名古屋大学
  • 4篇对外经济贸易...
  • 2篇清华大学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数...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0篇薛进军
  • 1篇罗楚亮
  • 1篇杨翠红
  • 1篇赵旭杰

传媒

  • 2篇中国人口·资...
  • 1篇环境保护
  • 1篇中国改革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劳动经济研究
  • 1篇新世纪周刊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科学认识气候变化,合理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被引量:1
2022年
应对气候变化刻不容缓,但是,气候治理首先要有科学态度,需要理解气候变化是一个长期的自然演变过程,我们不能违背自然规律,搞不科学的气候治理和“人定胜天”,不能期待气候治理可以一夜成功。相应地,碳达峰碳中和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慢不得也急不得,因而不能搞“碳冲锋”“碳跃进”“一刀切”,更不能搞地区攀比和国际竞赛。历史经验证明,碳达峰不是一个单年度的时点,而是一个多年度的时区;碳中和也需要有缓冲时区,需要有大规模的、突破性的、划时代的创新型负碳技术和碳抵消机制的支撑。就“双碳”目标而言,当下需要合理地制定切合实际和扎实可行的碳达峰碳中和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尽快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并在执行时协调好减排与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薛进军郭琳
关键词: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全球价值链
奥运后的北京发展目标:低碳城市
<正>大家好,感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段霞教授邀请我来做这个讲演!大家对奥运会后的北京和城市建设有很多很好的想法,我已经从之前各位的演讲中学到很多的东西。但是今天我将从国际发展的新潮流这个角度来给大家提几点思路,同时作为一个...
薛进军
文献传递
关于气候风险、环境危机与能源安全的思考被引量:13
2021年
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和突发事件增多,对人类社会造成的风险越来越大。本文从澳大利亚森林大火引起的环境污染、美国得克萨斯州暴风雪引起的大面积停电和能源供应链断裂、地震和海啸引起的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而产生的能源短缺等事件入手,分析由极端天气等引发的环境危机和能源安全问题,探讨后疫情时期如何应对气候危机和突发事件,建立安全稳定的能源系统,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下的能源结构调整。本文的主要观点:应当加强对气候风险和突发事件对环境影响和能源安全的研究,特别是对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安全性的研究,强化能源系统应对气候风险与突发事件的能力;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渗透率的提高,由此引起电网波动风险增大,应当加强尽早研究传统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轨及其可能出现的新问题,积极推进分布式能源和电力数字化,灵活应对和减缓突发事件对能源供应链的冲击;中国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必将把能源结构从煤炭为主转变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应当充分认识这次颠覆性的能源革命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风险性,并在保证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制定切实可行的能源转型路线图。
薛进军
关键词:气候风险环境危机能源安全可再生能源
全球价值链风险、能源安全与“双碳”目标被引量:6
2022年
该研究以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全球蔓延引发的全球价值链(GVC)危机和俄乌冲突为背景,利用投入产出表的风险分析和地缘政治推演方法,基于最新的碳排放和能源贸易数据,从气候治理困境、全球价值链危机、能源安全与能源转型三个维度来分析全球价值链风险和能源安全问题,推演世界能源贸易走向变化和地缘政治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该研究的主要发现和观点是。①全球价值链的断链、碎片化、断供乃至停产,已经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亟须重建疫情后的安全、稳定、有韧性、绿色和持续的全球价值链体系。②俄乌冲突以来世界能源贸易走向和流量出现很大变化,能源供应链逐渐形成“欧美供应链”“欧亚供应链”“日澳印美供应链”“OPEC供应链”和“欧洲供应链”五条供应链,其中以美国加大向欧洲出口液化天然气最为突显,而俄罗斯大幅增加对亚洲国家的能源出口形成了新的“欧亚能源供应链”。③世界能源地缘政治正在向美国强化对欧洲的控制来共同抑制俄罗斯、打造亚太“四边机制”以对抗中国的方向发展,能源安全已经和地缘政治捆绑。④中国应当起到地缘政治“平衡器”的作用,避免冷战和“准冷战”局面的出现,保障自身的能源安全,积极稳妥地推进“双碳”目标,稳定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该研究的结论认为:“双碳”目标给中国设定了一个能源转型、经济转型、发展方式转型的时限,而近年来欧美等国的“去中国化”措施和全球价值链危机等,倒逼中国加快产业转型、贸易升级和经济结构合理化,打造升级版的“世界工厂”,全面实现高质量的、绿色的进而净零碳排放的可持续发展。
孙倩薛进军
关键词:气候治理能源转型能源安全全球价值链
减污降碳的协同效应分析及其路径探究被引量:23
2022年
后疫情时期中国面临经济复苏、空气质量达标、“双碳”目标实现等多重压力,在此背景下,研究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并厘清实现路径对中国在后疫情时期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基于 2001—2019年中国 30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减污降碳政策的协同效应、动态演变过程以及实现路径。结果显示:(1)中国的减污和降碳政策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其中,降碳政策对减污和降碳几乎具有相同的效力,而减污政策则主要以减污为主、降碳为辅,但其对空气污染物(即SO_(2)和烟尘粉尘)和CO_(2)排放的抑制作用大于降碳政策。此外,该研究分别从内生性问题、减污降碳政策指标设计稳健性、估计方法稳健性三个视角证实了基准估计结果的稳健性。(2)减污和降碳政策的协同效应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趋势;降碳政策自政策实施起便具有显著的减污协同效应,且政策实施时间越长,对减污的协同作用越强;而减污政策的降碳协同效应则是自 2011年出台节能减排综合性方案以后才逐渐显著,随后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因此,长期而言以碳排放交易市场为主的降碳政策的减污协同效应显著优于减污政策的降碳协同效应,故在进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战略布局中应以构建碳市场为主。(3)减污政策的有效性和协同性均主要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促进技术进步来实现,而降碳政策的有效性和协同性则主要通过前两条路径来实现。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政策建议。
张瑜孙倩薛进军杨翠红
关键词:协同治理
奥运后的北京发展目标:低碳城市
大家好,感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段霞教授邀请我来做这个讲演!大家对奥运会后的北京和城市建设有很多很好的想法,我已经从之前各位的演讲中学到很多的东西。但是今天我将从国际发展的新潮流这个角度来给大家提几点思路,同时作为一个学者,...
薛进军
“北京咳”VS“四日市哮喘病”
2013年
财新《新世纪》周刊2013年第41期“中国空气病”的专题报道,令人想起日本的四大公害病之一:“四日市哮喘病”。中国大范围雾霾天气使得“北京咳”俨然成为热门搜索词。
薛进军
关键词:哮喘
城市层级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被引量:2
2015年
本文在2009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从城市层级的角度讨论了城镇居民内部的地区收入差距。本文的研究发现:城市层级之间具有较高的居民收入差距,组间差距占总体差距的11%左右,高于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域划分的组间差距;从回归分析中可以看到,城市层级对城镇居民收入决定有显著影响,在控制影响收入的其他因素的情形下依然非常重要。城市层级之间的收入差距在收入分布的不同分位点上所具有的效应有所差异。大体而言,城市层级差距的效应随着收入分布分位点的上升而递增,但在收入分布的顶端,城市层级的效应有所下降。进一步,本文对城市层级之间收入差距在均值和相关分位点上进行了因素分解。总体而言,不同城市层级之间的收入差距主要是由于收入决定机制(系数)差异所导致的,特别是常数项的作用,而不同人群变量特征的解释作用相对较低,这反映了收入决定机制在不同城市层级之间具有的分割性。
罗楚亮薛进军
关键词:收入差距
试诊“北京咳”
2013年
2013年初的中国大范围雾霾天气使得PM2.5成为继“低碳”以来的热门话题,而由此滋生的“北京咳”成为最热门的搜索词。这令人想起日本的四大公害病之一:“四日市哮喘病”。这两个病症非常相似,原因也很接近:都发生在高速增长时期,都是大力发展制造业、大量出口工业产品,特别是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引起的环境污染造成的。因此.比较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环境治理的经历,对中国走出发展中的环境困境,可能有所启发。
薛进军郭琳
关键词:高速增长时期环境污染化石燃料环境治理制造业
税收激励会促进企业污染减排吗——来自增值税转型改革的经验证据被引量:15
2023年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关键内容。本文以2004—2009年中国增值税转型改革为制度背景,研究了税收激励如何影响企业污染排放这一问题。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刻画增值税转型改革这一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机制,并分解出研发创新效应、清洁生产效应和规模扩张效应三条路径。接下来,以增值税转型改革为自然实验,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该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污染排放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增值税转型改革会显著降低企业的污染排放。从机制分析看,增值税转型改革会激发企业投资活力,促进企业的研发创新和清洁生产,从而降低企业的污染排放;并且,增值税转型改革会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表明税收激励的减排效应并不以限制企业规模化发展为代价。同时,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减排效果对于民营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来说更为突出。此外,增值税转型改革不仅促进了在位企业的污染减排,还导致高污染排放企业退出市场,促进低污染排放企业进入市场,从而降低了整体污染排放规模。本文丰富了绿色发展的理论和经验研究,为通过科学合理的税收激励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共进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吕越张昊天薛进军赵旭杰
关键词:税收激励增值税转型污染治理绿色税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