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 作品数:54 被引量:342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天津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化学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汽液固多相流蒸发防垢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04年
- 对工业生产中常见的硫酸钙结垢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汽液固三相流态化技术对硫酸钙溶液结垢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三相循环流化床蒸发器的防垢机理,对其防垢性能做了进一步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加入固体颗粒后的结垢诱导期要比未加颗粒的结垢诱导期延长将近 5倍;固体颗粒加入得越多,防结垢效果越好;加大溶液中的离子强度对硫酸钙的溶解度有较大影响,可有效防止硫酸钙的结垢.
- 彭培英张少峰钟宏伟王琦
- 关键词:蒸发防垢三相循环流化床
- 汽液固多相流蒸发防垢实验研究
- 本文对工业生产中常见的硫酸钙结垢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汽液固三相流态化技术对硫酸钙溶液结垢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三相循环流化床蒸发器的防垢机理,对其防垢性能做了进一步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加入固体颗粒后的结垢诱导期要比未加颗...
- 彭培英张少峰钟宏伟王琦
- 关键词:三相循环流化床蒸发器
- 文献传递
- 基坑开挖对坑底工程桩性能影响参数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基坑开挖对坑内工程桩的影响不可忽视。基于工程试桩实测资料验证的有限元参数,对不同基坑开挖深度及平面尺寸条件下坑底不同位置处单桩的工作特性进行参数分析。分析表明,基坑开挖导致较大的桩身初始拉力,桩身最大初始拉力值可达到将近地面试桩承载力的50%,桩身最大相对初始拉力随着基坑开挖宽度(B)与开挖深度(日)的比值增大而增大;当桩长(L)与基坑开挖深度(日)的比值为2-3时,桩身最大相对初始拉力出现最大值。桩身最大初始拉力相对位置基本上随L/H增加而减小,随B/H增加而增加。单桩刚度大多有所降低,最严重时可减小到原来的26.4%,对于L/H和B/H均较小的情况,相对刚度可能出现大于1的情况。基坑开挖引起的桩身最大初始拉力及其所在位置和单桩刚度的降低在设计中应加以考虑。
- 郑刚王琦张立明
- 关键词:基坑开挖单桩相对刚度
- 大颗粒循环流化床压力波动信号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应用功率谱分析法、R/S分析法及混沌分析法对大颗粒循环流化床压力波动信号的性质和组成进行了研究。功率谱分析法和R/S分析法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均得出了压力波动信号中存在一定的周期成分,而混沌分析得出的关联维和K熵进一步证实了压力波动信号表面上是随机的.但实质上具有确定性,即表明大颗粒的气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的压力波动信号具有混沌信号的特征。
- 刘燕张少峰王琦
- 关键词:功率谱分析R/S分析压力波动信号
- 液固循环流化床换热器中颗粒分布板分布性能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 2006年
- 设计了两种用于液固循环流化床换热器中的颗粒分布板,利用CCD图形采集与处理系统对液固循环流化床中的两相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有无分布板、分布板开孔率、安装高度及操作条件对颗粒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换热器下管箱安装颗粒分布板,当循环流速较高时,能有效的改善固体颗粒在床层中的不均匀分布;分布板的开孔率越小,固体颗粒径向分布的不均匀度越小,但床层颗粒浓度也变小;随着循环液速的增加,粒径的减小以及颗粒加入量的增加都会减小颗粒径向分布的不均匀度.
- 刘燕王琦赵斌张少峰
- 关键词:液固循环流化床不均匀度开孔率换热器
- 基于预制体边界反射方法的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几何建模被引量:1
- 2014年
- 针对预制体中纱线路径复杂,几何建模耗时较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预制体边界反射(PBR)方法,有效地缩短了几何建模过程中建立纱线运动模型的计算时间。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基于SolidWorks软件的CAD仿真建模系统,可模拟不同编织参数下的三维编织预制体整体结构。与传统建模方法相比,PBR方法可在不影响预制体几何建模精度的前提下,明显缩短仿真时间。因此,可明显提高编织工艺设计的效率。该方法为复杂几何结构预制体的细观结构和机械性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 马明王琦陈利汪剑鸣张荣华
- 关键词:复合材料
- 竖井与泄洪洞交叉处加固方案研究
- 2013年
- 竖井与泄洪洞垂直交叉处在施工过程中变形机制复杂,限制交叉处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本文提出一种由泄洪洞正工作面超前支护,竖井环向工字钢和竖井内框架构成的联合支护体系对交叉处的施工过程进行加固。分别对未使用联合支护体系的方案一和使用联合支护体系的方案二进行计算。通过对两种方案的结果进行比较:此种联合支护体系对于限制加固区域的位移的效果明显,而远离加固区域的加固效果逐渐减小。
- 田力王琦
- 关键词:竖井隧道
- 液固两相外循环流化床压力波动信号的统计及频谱分析被引量:10
- 2006年
- 压力波动信号是表征流化床内流体运动特性的重要信息.为了更好地了解液固外循环流化床内流体流动特征,在液固外循环流化床中,对床体壁面压力波动信号进行了时域、频域及自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沿床体稳定流化段上的压力波动特征相似,流体流动和颗粒运动所引发的压力波动能量频带分别集中在0-10和30-40Hz之间,压力波动的概率密度近似呈正态分布,液固两相外循环流化床中的压力波动信号介于周期信号和随机信号之间.
- 张少峰王琦高川博刘燕
- 关键词:功率谱密度时域分析
- 多尺度注意力融合与视觉Transformer方法优化的电阻抗层析成像深度学习方法
- 2024年
- 电阻抗层析成像(EIT)具有显著的可视化和非侵入性等特点,在工业和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展现了其广阔的应用潜力。由于其逆问题存在高度非线性和病态性特点,导致了数值成像方法在空间分辨率上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多相介质分布情况下,现有EIT技术在成像过程中出现边界失真和电导率误差,从而影响最终的成像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注意力机制的U型深度成像方法——MAT-UNet,将卷积块注意力模块(CBAM)与U-Net结构相结合,在特征提取与融合过程中嵌入卷积块注意力模块,以增强模型的注意力定向和特征表征能力,同时跳跃连接引入了压缩-激励(SE)注意力机制与视觉Transformer(ViT)来优化全局特征的学习,使用多头交叉注意力模块(MHCA)实现编码器与解码器的多尺度信息融合。MAT-UNet通过大量的仿真数据训练获得最优模型参数,并在多样化复杂形状和肺部仿真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定量评估指标表明,该方法在重建图像中的均方根误差(RMSE)结果为2.3156,结构相似性指数(SSIM)结果为0.9437,可视化结果与真实分布和边界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MAT-UNet模型展现出良好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相较于传统的单一卷积结构,集成Transformer结构提供了更精准的EIT图像重建效果,在无损测量与检测应用中存在很大的潜力和价值。
- 王琦张涛徐超炜卢梦凡王子辰
- 长桩桩侧摩阻力分布与地基附加应力问题及对群桩沉降计算的影响被引量:8
- 2011年
- 实测资料表明,工作荷载下传统Geddes解假设桩侧阻分布与长桩及超长桩实测侧阻分布差别较大,在工作荷载作用下长桩及超长桩桩身上部侧阻首先发挥。在对超长桩实测桩身侧阻分布的归纳总结基础上,建议了桩侧阻两段和三段线性分布模式,并通过对Geddes应力解的叠加,推导了两段和三段线性分布组合的侧阻分布模式下的地基附加应力解。建议侧阻分布模式与Geddes侧阻分布模式的对比分析表明,Geddes侧阻分布模式得到的桩端以下桩间土的竖向附加应力明显大于建议模式的结果,导致Geddes侧阻分布模式得到的群桩沉降比大于建议的侧阻分布模式计算的沉降比,Geddes侧阻分布模式夸大了群桩内部各桩的相互作用。实例计算表明,其它条件相同时,建议的侧阻分布模式计算得到的沉降与实测值更接近一些。
- 郑刚张立明王琦
- 关键词:GEDDES应力解桩侧摩阻力地基附加应力沉降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