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锋
- 作品数:5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阜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曲安奈德联合A型肉毒毒素治疗烧伤增生性瘢痕临床观察被引量:16
- 2022年
-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联合A型肉毒毒素治疗烧伤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烧伤增生性瘢痕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A型肉毒毒素治疗,观察组予曲安奈德联合A型肉毒毒素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临床疗效。治疗前与末次治疗次日,采用ELISA法检测瘢痕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含量,采用温哥华瘢痕评分量表(VS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估瘢痕、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治疗期间,记录患者局部红肿、疼痛、水肿、灼热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74%(36/38)、76.32%(29/38),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瘢痕组织TGF-β1含量均显著降低,BMP-7含量均显著升高,以观察组治疗后变化更明显(P均<0.05)。两组治疗后VSS、VAS评分均显著降低,SF-36评分均显著升高,以观察组治疗后变化更明显(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3.16%(5/38)、7.89%(3/38),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曲安奈德联合A型肉毒毒素治疗烧伤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独应用A型肉毒毒素,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于晓锋李心怡
- 关键词:烧伤增生性瘢痕曲安奈德A型肉毒毒素
- 低浓度5-氟尿嘧啶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疗效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研究低浓度5-氟尿嘧啶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于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瘢痕疙瘩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用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联合组用低浓度5-氟尿嘧啶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1周1次,持续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瘢痕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78.00%)明显高于对照组(58.00%)(P<0.05);治疗前,两组瘢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瘢痕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瘢痕评分明显著高于联合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低浓度5-氟尿嘧啶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疗效确切,有助于促进瘢痕软化,提高美容效果,且不会增加副反应,安全性好。
- 方建强马杰于晓锋
- 关键词:瘢痕疙瘩5-氟尿嘧啶曲安奈德美学效果
- 皮下脂肪-眼轮匝肌复合组织瓣修复上睑凹陷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皮下脂肪-眼轮匝肌复合组织瓣修复上睑凹陷的设计方法、切取范围及其可行性。方法:2017年2月-2019年2月,选取18例患者,术前均诊断为上睑皮肤松弛合并上睑凹陷,改良设计了切眉方法,仅去皮,保留皮下脂肪,并与眼轮匝肌共同形成游离范围较大的复合组织瓣,将该组织瓣转移填充上睑凹陷区。结果:18例患者均得到了有效随访,最短3个月,最长2年。18例患者上睑凹陷得到明显改善或凹陷消失,无严重并发症,总体满意率94.4%。结论:对于上睑皮肤松弛合并轻、中度上睑凹陷的患者,在切眉术中应用皮下脂肪-眼轮匝肌复合组织瓣局部转移矫正上睑凹陷疗效满意,损伤小。
- 孙士温马杰于晓锋盛华方建强曹程程程其远
- 关键词:眼轮匝肌瓣真皮脂肪瓣上睑凹陷切眉术眼睑成形术
- 阜阳市城郊小学生烧伤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了解阜阳市城郊小学生烧伤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小学生烧伤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阜阳市城郊2所小学,共调查小学生1 223名,分析小学生烧伤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1 223名小学生中,检出烧伤者126名,检出率为10.3%。其中男生烧伤90名,女生烧伤36名,男生烧伤检出率(14.2%)高于女生(6.1%)(χ~2=21.768,P<0.05);不同年级组学生烧伤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96,P<0.05),一、二年级组最高(15.3%),五、六年级组最低(4.8%)。热水烫伤占烧伤原因构成中最高,为69.8%。农村务工家庭及监护人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小学生烧伤检出率最高,分别为8.3%,6.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级、家庭类型及监护人文化程度等是小学生烧伤的主要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0.669,0.776,0.694,0.760)。结论阜阳市城郊小学生烧伤检出率较高。建议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加大健康教育力度,以降低小学生烧伤的发生。
- 于晓锋于晓锋
- 关键词:烧伤
- 严重烧伤急性感染期创面菌种调查与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了解严重烧伤患者、急性感染期,创面感染菌群分布,为防治创面浸润性感染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择住院的、总面积(TBSA)>31%、以深二度和三度为主的患者163例,性别年龄不居。在伤后13~15 d急性感染期,进行一次性创面分泌物普通培养,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药敏实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程序进行操作,按美国临床实验室国家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进行结果判断。结果共得菌种24种、163株,阳性率为100%,其中假单孢菌属占首位(33.1%),次为球菌属(22.7%)。伤后10 d左右,预防性应用亚胺培南或头孢吡圬、万古霉素或呋喃妥因3 d;163例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伤面脓毒症,并顺利治愈。结论重度烧伤伤后13~15 d,应用亚胺培南或头孢吡圬、万古霉素或呋喃妥因,能预防创面脓毒症的发生和提高临床治愈率。
- 于晓锋陶仁清
- 关键词:创面脓毒症菌群失调亚胺培南万古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