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武
- 作品数:15 被引量:158H指数:9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型内固定系统治疗成人肱骨远端骨折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 探讨新型内固定系统-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成人肱骨远端骨折的可行性及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5年12月我科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的肱骨远端骨折患者病例资料,共75例,患者年龄18~56岁,平均35.5岁。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12~36月,观察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Mayo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手术时间70~150min,平均90min;术中出血量100~400mL,平均300mL。75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14.5周。并发症发生情况:伤口感染1例,肘关节异位骨化4例,内固定无松动、拔钉及断钉。术后12月肢体功能:优48例,良20例,中7例,优良率90.7%。结论 应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成人肱骨远端骨折疗效满意,具备可塑形性强、螺钉植入方便、固定强度好等优点。
- 张仲子赵烽熊鹰张武任云峰
- 关键词:肱骨远端骨折内固定
- 髌骨复位固定器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髌骨复位固定器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该器械对43例粉碎性髌骨骨折进行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X线片显示所有骨折均获临床愈合。据张春才疗效评分标准:优35例,良5例,可3例,总优良率93%,无不良并发症。结论该装置使用简便、固定牢靠,符合髌骨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要求,能有效减少传统内固定的并发症,为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提供了新的选择。
- 陆继鹏熊鹰柳百炼李群辉赵烽普淇张武吴中雄
- 关键词:粉碎性髌骨骨折复位固定器内固定
- Oxford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治疗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评价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治疗膝单纯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科收治的单纯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行UKA,记录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疼痛情况,对手术前后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评分进行对比分析,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术中平均失血量(100.5±21.3) m L;平均手术时间(62.4±18.3) min,随访期间无深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无假体松动、聚乙烯衬垫脱位等并发症出现。膝关节疼痛VAS评分,ROM、OKS评分、K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xford 3期活动平台人工单髁关节置换治疗膝单纯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疗效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严格适应证的选择,规范细致的手术操作是UKA手术成功的关键。
- 张仲子赵烽张武任云峰熊鹰
-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单髁置换术
- 旋入式自锁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被引量:13
- 2014年
-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旋入式自锁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7例胫骨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旋入式自锁髓内钉组(旋入钉组,180例)和交锁髓内钉组(交锁钉组,67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失血量、闭合复位率、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并进行分析;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参照Johner—Wruhs标准进行评估。结果247例均获随访,时间12~60个月。手术时间:旋入钉组(504-30)rain,交锁钉组(80±20)min;术中透视时间:旋入钉组(4±2.8)s,交锁钉组(20±10)8;下地负重时间:旋入钉组(7±4.6)d,交锁钉组(14±7.0)d;骨折愈合时间:旋入钉组(16±4.3)周,交锁钉组(20±5.5)周;以上各项指标的时间旋入钉组均短于交锁钉组(P〈0.05)。失血量i旋入钉组(60±33)ml,交锁钉组(65±27)m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率:旋入钉组50.6%(91/180),交锁钉组62.7%(42/67),交锁钉组高于旋入钉组(P〈0.05)。骨折愈合率:旋入钉组100%,交锁钉组97%(其中15例拆除远端锁钉动力化后骨折愈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旋入钉组感染6例、锁片退出2例、交锁钉组感染4例、内固定折断2例。再手术率:旋入钉组为1.1%,交锁钉组25.4%,旋入钉组低于交锁钉组(P〈0.05)。功能评价:旋入钉组肢体功能优良率98%,交锁钉优良率9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入式自锁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简单骨折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操作简单,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有利于下肢早期负重锻炼,促进骨折愈合。
- 张仲子赵烽张武任云峰熊鹰
- 关键词:胫骨骨折旋入式自锁髓内钉交锁髓内钉
- 比较钢板与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对犬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1年
- [目的]对比钢板和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条家犬,分为4、8、12、16周亚组,建立双侧胫骨骨折模型,分别以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实验组)和钢板(对照组)进行固定,术后4、8、12、16周分别处死动物,通过不同时段的大体标本、X线片、光镜观察研究骨折愈合情况。[方法]术后对照组分别出现骨折劈裂、钢板松脱和钢板断裂各1例,而实验组仅内固定变形弯曲1例;X线片显示实验组骨痂生长早于对照组,各时期评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16周时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观察显示,实验组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及骨痂的生长均早于对照组,各时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8、16周时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钢板相比,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有利于骨折稳定和骨折端血管长入,可促进骨折愈合。
- 李群辉陆继鹏熊鹰柳百炼赵烽张武吴中雄张仲子杨宏锟
- 关键词:骨折固定术内固定器动物实验
-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骨盆不稳定型骨折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7月-2013年8月笔者所在科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共29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评估骨折复位效果及功能情况。结果:本组29例患者,手术时间70~180 min,出血量200~1200 ml。随访4~13个月,所有患者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骨髓炎、医源性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全部愈合、无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发生。按Matta标准,所有患者骨折复位均为优。肢体功能评估依据Majeed评分标准,优25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3%。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应用于骨盆骨折具有操作灵活、固定效果可靠、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早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远期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尚需长期临床观察。
- 张仲子熊鹰赵烽张武任云峰
- 关键词:骨盆骨折内固定
- 髌骨复位固定器的研制及临床研究
- 目的介绍自行研制的髌骨复位固定器的生物力学特性并探讨其治疗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各种类型的髌骨骨折病例进行髌骨复位固定器内固定治疗,其中粉碎性骨折19例。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骨折均...
- 熊鹰陆继鹏柳百炼李群辉普淇赵烽杨宏锟张武
- 关键词:髌骨骨折内固定内固定装置
- 文献传递
-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被引量:16
- 2014年
- 目的 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骨盆不稳定型骨折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笔者科室2012年7月~2013年8月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共29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评估骨折复位效果及功能情况.结果 本组29例患者,手术时间70~180min,出血量200~1200ml.随访4~13个月,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骨髓炎、医源性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全部愈合、无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发生.按Matta标准,所有患者骨折复位均为优.肢体功能评估依据Majeed评分标准,优25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3%.结论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应用于骨盆骨折具有操作灵活、固定效果可靠、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早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远期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尚需长期临床观察.
- 熊鹰张仲子赵烽张武任云峰
- 关键词:骨盆骨折内固定
-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及胫骨骨折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58
- 2010年
-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及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该系统治疗肱骨及胫骨骨折共58例,其中肱骨骨折17例,胫骨骨折41例,邻近关节骨折14例,骨不连5例,合并桡神经损伤3例。术后定期X线片检查,将患侧与健侧对比,并测量患肢成角、旋转和短缩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2~18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无伤口感染、骨不愈合、内固定金属松动、断裂等严重并发症。优38例,良17例,中3例,总优良率为94%。[结论]该系统的结构设计合理,生物学、生物力学特性符合骨科发展的BO原则,可操作性强,适应证广泛,可最大限度地保留骨折部的血运,有利于骨折的按期愈合及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发展的内固定系统。
- 熊鹰陆继鹏王大兴徐永清李群辉柳百炼赵烽张武任云峰普淇
- 关键词:肱骨胫骨骨折
- 新型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多节段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内固定系统-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多节段骨折的可行性及早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科2010年4月-2013年1月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13例肱骨多节段骨折患者,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Neer评分及肘关节HS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13例患者,手术时间55~180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量80~500 mL,平均200 mL。13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6周,平均12.5周。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桡神经损伤,骨折端无移位,内固定无松动、拔钉及断钉。术后3个月肢体功能评价:肩关节功能评定参照肩关节Neer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优12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肘关节功能评定参照肘关节HSS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优11例,良1例,中1例,优良率92.3%。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应用于肱骨多节段骨折操作灵活、固定效果可靠、并发症少,理论上较LCP更具优势,其远期疗效、并发症及理论上的优势,尚需大量临床病例观察和对比性实验证实。
- 张仲子熊鹰赵烽张武任云峰
- 关键词:肱骨干骨折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