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新爱

作品数:39 被引量:121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肌梭
  • 11篇比目鱼
  • 8篇比目鱼肌
  • 5篇悬吊大鼠
  • 4篇失重模拟
  • 4篇琥珀胆碱
  • 4篇肌纤维
  • 3篇振动
  • 3篇尾部悬吊
  • 3篇尾吊
  • 3篇比卡因
  • 3篇布比卡因
  • 3篇传入放电
  • 2篇电生理
  • 2篇心肌
  • 2篇心肌细胞
  • 2篇神经末梢
  • 2篇生理学
  • 2篇瘦素
  • 2篇蟾蜍

机构

  • 35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湖北文理学院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西安电子科技...
  • 1篇西安医学院

作者

  • 35篇宋新爱
  • 26篇樊小力
  • 9篇吴苏娣
  • 6篇石磊
  • 5篇邢国刚
  • 5篇赵雪红
  • 5篇林元喜
  • 4篇朱永进
  • 3篇杨威
  • 3篇闫剑群
  • 3篇霍涌玮
  • 2篇蒋恩社
  • 2篇李强
  • 2篇李芳萍
  • 2篇张珑
  • 1篇韩蓁
  • 1篇马爱群
  • 1篇齐杰
  • 1篇万田郎
  • 1篇孙晓勉

传媒

  • 7篇航天医学与医...
  • 4篇中国运动医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中国医学伦理...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国外医学(物...
  • 1篇生理学报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西北药学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国外医学(妇...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西安医科大学...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北京体育大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8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联合检测GAD-Ab、ICA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和预测价值被引量:1
2006年
研究了儿童1型糖尿病(T1DM)(n=18),LADA(n=23),疑似LADA(n=46),T1DM患者的1级亲属(n=34)和正常对照(n=30),结果显示:联合分析ELISA检测的GAD-Ab和免疫组化检测的IC-Ab,有助于T1DM和LADA的诊断和筛查。
李晓晖朱本章姚孝礼徐利宋新爱
关键词:1型糖尿病胰岛细胞抗体
Na_2ATP对尾部悬吊大鼠比目鱼肌梭内、外肌纤维MHC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二钠盐(Na2ATP)对尾部悬吊大鼠比目鱼肌(SOL)梭内、外肌纤维肌球蛋白重链(MHC)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尾部悬吊法建立废用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Na2ATP注射液对大鼠比目鱼肌(SOL)梭内、外肌纤维MHC表达的影响。结果尾部悬吊14d后大鼠比目鱼肌梭内、外肌纤维中快缩型MHC的表达均有所增加,而在尾吊期间注射Na2ATP后比目鱼肌梭内、外肌快缩型MHC表达没有明显变化。结论Na2ATP注射液对尾部悬吊大鼠比目鱼肌梭内、外肌纤维MHC表型转化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石磊樊小力吴苏娣宋新爱
关键词:尾吊肌球蛋白重链肌梭
味觉刺激与内脏刺激对大鼠孤束核FOS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02年
为研究内脏不适刺激和甜味刺激在脑干孤束核的相互作用 ,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先后联合给予胃内灌注 Li Cl和口内灌注糖精对大鼠孤束核吻尾不同部位的 FOS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 ,胃内 L i Cl刺激和口内糖精刺激及两者联合刺激后 ,大鼠孤束核吻尾方向不同部位的 F OS表达增加。析因分析表明 ,两者先后联合刺激对孤束核内 FOS表达在尾侧最后区周围的内脏亚核和吻侧的味觉亚核有交互作用 。
蒋恩社闫剑群宋新爱
关键词:味觉刺激孤束核FOS
大鼠单一肌梭的电生理特征被引量:5
2011年
本研究旨在观察大鼠单一肌梭的电生理特征。从大鼠比目鱼肌中分离单一肌梭,用空气隔绝法观察大鼠单一肌梭感觉末梢在不同液体环境中的放电活动。结果显示:在基础生理盐水溶液中,大鼠单一肌梭的自发放电频率很低,平均(51.78±25.63)impulses/1000s(n=13);在加有适量氨基酸的生理盐水溶液中,其自发放电频率明显增多,每1000s记录到的动作电位数为200~1000个[平均(687.62±312.56)impulses/1000s,n=17],而且能维持较长时间。大鼠单一肌梭的电活动除了典型的动作电位之外,还记录到了大量的阈下去极化电位"abortive spikes"。结果表明,生理盐水溶液中添加适量氨基酸能够很好地保持大鼠单一肌梭的活性。本研究为深入了解大鼠肌梭的功能奠定了方法学基础。
赵雪红樊小力宋新爱石磊
关键词:肌梭电生理
肌梭传入在运动性通气增强反应中的作用
2001年
在 6 3只麻醉、制动、断双侧迷走神经、人工呼吸的家兔中 ,以膈神经传出放电作为呼吸效应的客观指标 ,用琥珀胆碱 (Sch)选择性地兴奋肌梭 ,观察了肌梭传入在运动性通气增强反应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股动脉注射Sch后有 2 3例 (占 36 5 1% )产生吸气延长效应 ,表现为吸气时程 (Ti)延长 (P <0 0 5 ) ,呼气时程 (Te)有缩短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性 ,Ti/Te比值增加 (P <0 0 5 ) ,肺通气量加大 ;17例 (占 2 6 98% )呈抑呼增频效应 ,表现为Te缩短 ,Ti变化不明显 ,Ti/Te比值增加 ,呼吸频率 (RF)加快 ,最终也导致肺通气量加大。肌注布比卡因破坏肌梭后 ,同剂量的Sch则使上述呼吸易化效应明显减弱。提示肌梭传入活动在运动性通气增强反应中具有重的作用。
邢国刚樊小力霍涌玮宋新爱
关键词:肌梭传入琥珀胆碱布比卡因
100Hz正弦波振动对制动大鼠比目鱼肌M波和H反射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测100 Hz正弦波振动对制动大鼠比目鱼肌M波和H反射的影响,为探明肌梭在废用性肌萎缩发生中的作用。方法:以大鼠后肢制动作为废用动物模型,用振动仪实施100 Hz正弦波振动,14 d后观察大鼠比目鱼肌M波及H反射的变化。结果:大鼠后肢制动14 d后,M波最大波幅(Mmax)由正常对照组的(4.10±1.30)mV降低到(1.71±0.77)mV(P<0.01);刺激阈值和最大刺激强度(SMmax)分别由正常对照组的(0.09±0.04)mA和(0.72±0.25)mA增加到(0.21±0.12)mA和(1.19±0.40)mA(P<0.01)。H反射的最大波幅(Hmax)由正常对照组的(0.98±0.41)mV降低到(0.30±0.22)mV,最大刺激强度(SHmax)则由正常对照组的(1.67±0.78)mA增加到(2.65±0.87)mA,Hmax/Mmax的比值由正常对照组的(24.73±7.44)%下降为(17.56±4.60)%,经统计学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制动+高频振动组,Mmax为(3.08±0.82)mV,刺激阈值为(0.11±0.07)mA,SMmax为(0.86±0.32)mA,与制动组相比,振动组大鼠比目鱼肌Mmax明显增高(P<0.01),阈强度和SMmax均明显降低(P<0.05)。振动组大鼠Hmax为(0.80±0.33)mV,SHmax为(2.06±1.02)mA,Hmax/Mmax的比值为(25.58±6.89)%,与制动组相比,Hmax明显增高(P<0.01),Hmax/Mmax的比值增大(P<0.05)。结论:100 Hz正弦波振动对制动所致大鼠比目鱼肌H反射及M波的改变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赵雪红樊小力宋新爱石磊
关键词:电生理学H反射
100Hz振动对尾部悬吊大鼠比目鱼肌纤维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观察100Hz振动对尾部悬吊大鼠比目鱼肌(SOL)梭内、外肌纤维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尾部悬吊法建立模拟失重模型。高频正弦波振动SOL。用透射电镜观察比较振动组和非振动组吊尾7d大鼠SOL梭内、外肌纤维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吊尾7d后大鼠SOL梭内、外肌纤维的超微结构明显改变,而在模拟失重期间给予高频正弦波振动的SOL梭内、外肌纤维超微结构变化不明显结论高频正弦波振动对模拟失重大鼠SOL梭内、外肌纤维超微结构的改变有明显对抗作用。
杨威樊小力宋新爱
关键词:失重模拟尾吊高频振动比目鱼肌
股动脉注射琥珀胆碱诱发肌梭传入对膈神经放电的影响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观察肌梭传入活动是否对呼吸运动具有反射性调节作用。方法 实验用63只麻醉、制动、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肌松、人工呼吸的家兔,以膈神经放电作为呼吸观测指标,观察股动脉注射琥珀胆碱(Succinylcholine,Sch)诱发肌梭传入活动对呼吸的影响。结果 ①产生易化作用的有40例(63..49%),其中23例(36..51%)呈吸气延长效应;17例(26..98%)呈抑呼增频效应。产生抑制效应的有11例(17..46%),呈双相反应的4例(6..35%),8例(12..70%)无明显作用。②吸气延长效应主要表现为吸气时程(Ti)延长,呼吸时程(Te)有缩短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Ti/Te比值增加,呼吸频率(RF)变化不明显;抑呼增频效应主要表现为Te缩短,Ti变化不明显,Ti/Te比值增加,RF加快。③肌注布比卡因破坏肌梭后,同剂量的Sch使上述呼吸易化效应明显减弱。结论 股动脉注射Sch诱发的肌梭传入活动对呼吸运动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邢国刚樊小力宋新爱
关键词:琥珀胆碱肌梭膈神经放电
pH值对应用mATP酶法进行梭外肌纤维分型的影响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 探讨酸性和碱性预孵育处理,对应用mATP酶法进行梭外肌纤维分型的影响。方法 mATP酶法。结果 ①用pH4. 3的预孵育液孵育后,梭外肌纤维可分为Ⅰ,ⅡA,ⅡAB及ⅡB型;pH4. 6预孵育后,梭外肌纤维可分为Ⅰ,ⅡA和ⅡB型; pH9. 4和pH10. 4预孵育液条件下,梭外肌纤维均可分为Ⅰ型和Ⅱ型肌纤维,且Ⅰ型肌纤维的比例略低于酸法。②预孵育液和作用液的pH值随时间的延长均有下降的趋势。结论 用mATP酶法研究梭外肌纤维的分型时应当说明并严格把握预孵育液的pH值。
高云芳何志仙樊小力胡琳琳宋新爱
关键词:比目鱼肌
肌肉振动对肢体制动引起的神经传导功能改变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观察制动及制动期间施加肌肉振动对肢体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骨折后石膏固定的一侧肢体制动患者24例,检测其制动前后胫神经传导速度、M波和H反射的潜伏期。结果:制动2周后,胫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改变(P>0.05),M波潜伏期和H反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制动期间给予肌肉振动,M波潜伏期和H反射潜伏期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制动引起外周神经传导功能减慢,制动期间给予肌肉振动,能够对抗制动引起的外周神经功能的改变。
赵雪红李芳萍宋新爱刘倩蓉林元喜樊小力
关键词:神经传导振动肌电描记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