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云超

作品数:9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结肠
  • 4篇结肠炎
  • 4篇溃疡
  • 4篇溃疡性
  • 4篇溃疡性结肠炎
  • 3篇蛋白
  • 3篇黏膜
  • 3篇细胞
  • 2篇单抗
  • 2篇炎症
  • 2篇移动抑制因子
  • 2篇生物学
  • 2篇葡聚糖
  • 2篇葡聚糖硫酸钠
  • 2篇细胞移动
  • 2篇小鼠
  • 2篇聚糖
  • 2篇巨噬细胞
  • 2篇巨噬细胞移动...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机构

  • 9篇广西壮族自治...
  • 4篇桂林医学院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孟云超
  • 8篇张启芳
  • 3篇王柏涛
  • 2篇唐澄海
  • 2篇唐光耀
  • 2篇赵磊
  • 1篇牛桂军
  • 1篇陈金姣
  • 1篇李西融
  • 1篇邱小芬
  • 1篇马玲玲
  • 1篇张晶
  • 1篇郑奕
  • 1篇张海莲
  • 1篇杨红杰
  • 1篇张晶
  • 1篇邓小丽
  • 1篇罗文捷

传媒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广西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微创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DOK3基因表达下调对原代结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2023年
目的 分析对接蛋白3(DOK3)基因表达下调对原代结肠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基于DOK3与G蛋白偶联受体84(GPR84)的相互作用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原代结肠癌细胞HCT16,将其分为对照组、小干扰RNA(siRNA)-NC组、siRNA-DOK3组进行实验。分别将siRNA-NC、siRNA-DOK3转染至siRNA-NC组、siRNA-DOK3组,而仅将培养液加入对照组。培养24 h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评估转染效果,再使用CCK-8法、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侵袭/迁移能力,采用蛋白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HCT16细胞中DOK3与GPR84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iRNA-DOK3组HCT16细胞中DOK3 mRNA表达量降低(P<0.05),而siRNA-NC组HCT16细胞中DOK3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48 h、72 h后,siRNA-DOK3组HCT16细胞的增殖活力较对照组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siRNA-DOK3组HCT16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数量增加(P<0.05),而siRNA-NC组HCT16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显示,在HCT16细胞中GPR84与DOK3相互结合。结论 DOK3基因可能作为抑癌基因,参与了结肠癌的发生与发展,且其可能通过与GPR84结合发挥抑癌作用。
孟云超陆正峰胡凌佼周静雾邓秋芳张启芳
关键词:结肠癌恶性生物学行为抑癌基因
广西地区体检人群慢性胃炎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体检人群慢性胃炎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某三甲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在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健康体检人群进行资料收集,根据慢性胃炎基层诊疗指南对上腹痛、早饱感、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体征和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进一步行胃镜检查完成慢性胃炎确诊过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体检人群慢性胃炎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慢性胃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255名体检者,其中男性1717人,女性1538人,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50.12±13.32)岁。共有787例确诊慢性胃炎,患病率为24.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2.428)、饮酒(OR=1.973)、合并Hp感染(OR=2.150)、盐分摄入过量(OR=2.891)、规律饮食(OR=0.525)、暴饮暴食(OR=2.331)是体检人群罹患慢性胃炎的影响因素。结论广西地区体检人群具有较高的慢性胃炎患病率,该人群慢性胃炎的影响因素同我国其他人群相似,在实际工作中需对这些因素进行重点关注。
陈金姣孟云超马玲玲唐俐
关键词:慢性胃炎体检人群影响因素饮食行为
DOK3 PTK7在不同级别结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对接蛋白3(DOK3)和蛋白酪氨酸激酶7(PTK7)在不同级别结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5-01~2018-12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经病理科确诊的结肠腺瘤伴低级别异型增生(LGD)标本22例,结肠腺瘤伴高级别异型增生(HGD)标本23例,结肠癌标本22例,瘤旁非肿瘤黏膜组织标本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不同类型标本DOK3和PTK7的表达情况。结果DOK3和PTK7均主要表达于腺上皮的胞浆和胞膜。瘤旁非肿瘤黏膜和LGD组织的DOK3高表达率均显著高于HGD和结肠癌组织(P<0.05);HGD组织的DOK3高表达率也显著高于结肠癌组织(P<0.05)。结肠癌和HGD组织的PTK7高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瘤旁非肿瘤黏膜和LGD组织(P<0.05);结肠癌组织的PTK7高表达率也显著高于HGD组织(P<0.05)。结论DOK3可能是作为抑癌因子,而PTK7作为促癌因子参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
孟云超张启芳彭家茵周静雾邓小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受损肠黏膜修复作用的探究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模型中肠黏膜的修复作用。方法BALB/F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DSS+PBS组)、实验组(DSS+BMSCs组),正常对照组正常饮水,其余2组每天饮用4%的葡聚糖硫酸钠(DSS)水溶液,造模第8天所有对照组及实验组分别用磷酸盐缓冲液(PBS)、BMSCs进行干预治疗,并于BMSCs注射后第2、5、9、12、16天处死各组5只小鼠,留取标本。根据疾病活动度(DAI)评分评估疾病的活动情况;免疫组化、ELISA分别检测结肠组织中间质表皮转化因子(c-Met)、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因子(HGFA)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及实验对照组小鼠DAI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实验组评分低于实验对照组;干细胞注射后第5天及以后,实验对照组HGF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除第2、9天外,实验组HGF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大或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均明显高于实验对照组;HGFA在实验对照组中表达先下降后上升,但其在3组间的表达无明显规律性差异。实验对照组小鼠结肠组织中c-Met、EGFR、PCNA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的表达略低于正常对照组或相差不大。结论BMSCs移植治疗可能通过促进DSS诱导的UC小鼠受损肠黏膜的细胞增殖来促进黏膜修复。
罗文捷张启芳孟云超赵磊唐澄海张晶王柏涛唐光耀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
抗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单抗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发病的干预机制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抗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单抗(抗MIF单抗)对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调控机制。方法以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制备小鼠急性UC模型,小鼠分为正常组、UC模型组、抗MIF单抗干预组和生理盐水组。造模及药物干预期间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并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7 d后断颈处死全部小鼠,行结肠大体损伤评分,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结肠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等促炎因子在结肠组织炎症细胞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结肠组织核因子-κβ(NF-κβ)p65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其余三组小鼠结肠炎症病变明显,MIF、TNF-α、IL-6等促炎因子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结肠黏膜损伤程度减轻,抗MIF单抗显著改善MIF、TNF-α、IL-6等促炎因子的表达水平(P<0.05),而生理盐水组与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应用抗MIF单抗的小鼠能显著抑制结肠组织NF-κβp65 mRNA的表达水平。结论抗MIF单抗对小鼠UC的发病有明显的干预作用,可能通过抑制NF-κβ信号通路,减少促炎因子的表达发挥作用。
王柏涛张启芳邱小芬杨红杰孟云超郑奕
关键词:葡聚糖硫酸钠溃疡性结肠炎炎症因子
BMSCs对溃疡性结肠炎合并肝损伤小鼠的肝脏修复作用及对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溃疡性结肠炎(UC)合并肝损伤小鼠的肝脏修复作用,以及对肝脏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4只3周龄Balb/c雄性小鼠,分离股骨以制备BMSCs。将15只6~7周龄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及实验组,各5只。给予阴性对照组小鼠正常饮水,给予实验对照组及实验组小鼠饮用4%葡聚糖硫酸钠水溶液以建立UC模型,期间观察小鼠的一般表现。建模结束后,给予实验组小鼠注射BMSCs进行干预,阴性对照组及实验对照组小鼠则注射不含BMSCs的PBS。在干预后第9天处死小鼠,通过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小鼠血清肝功能指标,收集小鼠肝脏和结肠标本观察组织病理变化,并检测肝脏组织claudin-1、claudin-2、claudin-3、claudin-7、封闭蛋白及闭锁小带蛋白1(ZO-1)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1)实验对照组小鼠在建模过程中体重下降,大便呈糊状或水状,逐渐出现血便或便血,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结肠结构破坏明显及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与实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的UC症状及结肠病理表现均有所减轻。(2)实验对照组小鼠肝小叶结构紊乱、炎症细胞浸润,血清ALT、AST、碱性磷酸酶及总胆红素水平均较阴性对照组升高(均P<0.05),肝脏组织中claudin-1、claudin-3、claudin-7及ZO-1的mRNA表达水平均较阴性对照组降低(均P<0.05)。与实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的肝功能及肝脏病理损伤均改善,且肝脏组织中claudin-1、claudin-3、claudin-7及ZO-1 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5)。结论BMSCs对UC合并肝损伤小鼠模型的肝脏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并可提高肝脏紧密连接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其可能通过影响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实现对肝脏的修复作用。
彭家茵邓哲君孟云超罗文捷赵磊张启芳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肝损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紧密连接蛋白小鼠
结直肠上皮内瘤变内镜切除前后病理观察对比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通过对结直肠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获得的上皮内瘤变标本的病理学进行观察,探讨术前及术后病理诊断差异的原因及改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EMR/ESD的标本资料以及术前活检病理资料,分析术前活检病理与EMR/ESD术后病理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术前、术后病理的诊断符合率为66.7%(40/60),术后病理诊断级别升高占30.0%(18/60),级别降低占3.3%(2/60),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符合率为75.0%(24/32),级别升高占18.8%(6/32),级别降低占6.3%(2/32);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符合率为57.1%(16/28),级别升高占42.9%(12/28),级别降低占0(0/28)。结论结直肠黏膜活检与EMR/ESD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偏低,主要表现为术后级别升高,术前活检病理诊断不能完全代表结直肠黏膜病变的性质,处理不应局限于定期内镜随访或组织活检的病理信息,应结合内镜情况并积极行EMR/ESD治疗。
孟云超张启芳
关键词:上皮内瘤变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炎症性肠病中长链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9年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不同类型的癌症中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IBD)方面正处于起步阶段。LncRNA在基因调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IBD患者中有数百个LncRNA分子表达失调,其中一些与相邻基因有关,这提示分子疾病机制尚待证实。此外,LncRNA在血液和组织样本中分离出来的LncRNA可用作生物学标志物,为非侵入性的诊断工具和针对个性化的治疗提供手段,但仍需大样本研究。本文就LncRNA在IBD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孟云超牛桂军张启芳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基因调控生物学标志物
抗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单抗对结肠炎小鼠结肠NF-κB、IκB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抗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单抗对结肠炎小鼠结肠NF-κB p65、IκBα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制备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模型,应用抗MIF单抗干预,观察抗MIF单抗对小鼠UC发病的干预作用。该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UC模型组、抗MIF单抗干预组和生理盐水组。造模及药物干预期间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并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第8天断颈处死全部小鼠,行结肠大体损伤评分,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肠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NF-κB p65、IκBα在结肠组织炎症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UC模型组中NF-κB p65的表达显著增加,而IκBα的表达稍增加,在抗MIF单抗治疗后,NF-κB p65的水平明显低于UC模型组,并且IκBα含量增高。结论抗MIF单抗对DSS诱导的急性UC的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减低了小鼠结肠组织NF-κB p65的表达水平,提高IκBα的表达水平,从而达到抑制UC小鼠结肠组织NF-κB通路的过度激活的作用。
唐光耀张启芳王柏涛唐澄海孟云超李西融张海莲张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