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兆光
-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厦门市中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关节镜与带线锚钉在肱骨大结节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与带线锚钉在新鲜肱骨大结节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01—2020-06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21例肱骨大结节骨折,对于合并肩关节脱位且术前MRI显示关节内结构损伤者进行关节镜下探查,根据术中探查情况优先处理发现的合并损伤,然后取肩外侧三角肌入路显露骨折断端,结合Mutch分型及骨骼质量采用带线锚钉辅助固定不同形态的骨折块。结果2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6~24)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切口感染、骨折再移位、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为(93.1±2.5)分,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良好且内固定物在位。结论新鲜肱骨大结节骨折术中采用关节镜探查有利于充分了解肩关节内的损伤情况并进行针对性处理,同时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骨折块大小、骨折粉碎程度、骨折形态及骨质情况选择最可靠的内固定方式。
- 李景欣许兆光
- 关键词:肱骨大结节骨折关节镜带线锚钉内固定
- 内侧半月板外突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2年
- 内侧半月板外突的主要病因为下肢力线异常、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损伤、内侧副韧带损伤。其主要继发病变包括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关节软骨损伤、继发性骨关节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和超声检查为内侧半月板外突的主要影像学诊断方法,其中MRI检查最常用,而动态超声检查、应力位超声检查可作为诊断的有效补充。关节腔内注射、半月板后根部修复、胫骨高位截骨术、半月板中心化是目前治疗内侧半月板外突的主要方法。内侧半月板外突与膝关节退变密切相关,骨科医生对此应充分认识。对于内侧半月板外突尽管目前治疗方法较多,但仍需要大样本的中长期临床随访研究来证实其疗效。
- 周毅强何炜林蔚莘陈淘许兆光张建新
- 关键词:半月板
- 关节镜下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治疗选择及临床疗效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治疗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22例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并行关节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Lysholm膝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膝关节活动功能。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所有患者无伸膝功能受限,屈膝范围95~140°,平均(116±2.35)°;术后,Lysholm评分6个月平均(86.92±1.56)分高于术前的(34.63±1.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及腘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根据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特点,选择关节镜下的手术方式治疗能有效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及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景欣许兆光杨婕
- 关键词:膝关节关节镜
- 锁定接骨板治疗胫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治疗胫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手术并获得随访的135例胫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病例,男85例,女50例;年龄19~80岁;所有病例使用锁定接骨板进行治疗。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分为正常愈合组、延迟愈合组。对14项可能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逐一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单因素分析结果有显著性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明确骨折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结果:135例患者中共发生骨折延迟愈合1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骨折延迟愈合与年龄、是否吸烟、复位方式、是否贫血、术前准备时间相关。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849,95%CI(0.755,0.954),P=0.006]、是否吸烟[OR=0.020,95%CI(0.002,0.193),P=0.001]、复位方式[OR=23.924,95%CI(2.210,258.943),P=0.009]、是否贫血[OR=0.016,95%CI(0.001,0.289),P=0.005]是骨折延迟愈合的影像因素。结论:低龄、吸烟、闭合复位、贫血是锁定接骨板治疗胫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
- 何炜许兆光林蔚莘何发胜张建新周毅强
- 关键词:胫骨骨折骨折骨折愈合
- 老年髋部骨折早期手术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
- 2015年
-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早期手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髋部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104例,收集患者年龄、术前合并症、手术时间窗、手术方式等指标,进行单因素筛选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早期手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生手术早期并发症41例次(31例),发生率为39.4%,统计分析显示早期并发症与患者术前合并症、手术时间窗有关。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早期手术并发症主要同患者自身病情及手术时间窗有关,根据病情特点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及把握恰当手术时机可降低其发生率并改善患者预后。
- 李立新李景欣池开宇许兆光张文通
- 关键词:老年髋部骨折并发症
- 双排锚钉交叉缝线固定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的效果
- 2021年
-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双排锚钉交叉缝线固定术对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厦门市中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82例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行关节镜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行关节镜下双排锚钉交叉缝线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长、手术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膝关节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手术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VA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VAS评分、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双排锚钉交叉缝线固定术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提升膝关节功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轻疼痛,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 周英勇何发胜许兆光何炜李景欣陈镇辉
-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治疗选择与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CSCWCOFD)的治疗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CSCIWOFD治疗前后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及采取的治疗方案,包括非手术治疗、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后路减压内固定或前后路联合手术。结果本组获得随访6-48个月,治疗前JOA评分(8.7±3.2)分,治疗后为(13.2±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率(68.2±12.2)%,优良率84.6%。结论对于CSCIWOFD根据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李景欣李立新何发胜陈勇许兆光
- 关键词:颈脊髓损伤无骨折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