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宏

作品数:13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物种
  • 3篇福寿螺
  • 2篇中国石龙子
  • 2篇石龙子
  • 2篇微生物
  • 2篇物种多样性
  • 2篇两栖
  • 2篇两栖动物
  • 2篇两性异形
  • 2篇肠道微生物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胆量
  • 1篇调温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多态性位点

机构

  • 11篇南京师范大学
  • 4篇杭州师范大学
  • 4篇南京林业大学
  • 3篇生态环境部南...
  • 2篇琼州学院
  • 1篇肇庆学院
  • 1篇江苏开放大学
  • 1篇江苏第二师范...

作者

  • 12篇李宏
  • 4篇计翔
  • 3篇屈彦福
  • 2篇林炽贤
  • 2篇林隆慧
  • 2篇高建芳
  • 1篇章玲
  • 1篇周婷
  • 1篇邱清波
  • 1篇杜宇
  • 1篇陈婉
  • 1篇周宗师
  • 1篇丁国骅
  • 1篇吴延庆
  • 1篇徐大德
  • 1篇高建芳
  • 1篇陆洪良
  • 1篇陈炼
  • 1篇陈燏
  • 1篇杨晶

传媒

  • 3篇南京师大学报...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Curren...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湖南南岳衡山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及其时空格局被引量:4
2020年
研究物种丰富度以及时空分布格局对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为掌握湖南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的物种组成与时空变化,分别于2018年4、6和8月,运用样线法对衡山观测样区及周围区域两栖动物的资源现状与栖息地利用现状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共记录到15种两栖动物,隶属于1目6科12属,其中国家二级保护物种1种、“三有”动物10种,占物种总数的73.3%。区域内两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在时间及空间尺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生物多样性指数在6月最高;4种典型生境中观测到的物种数存在明显差异,农田物种多样性最丰富,为12种,其余依次为水塘(9种)、溪流(6种)、林地(3种)。此次衡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观测基本掌握了该地区两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及其时空格局,在此基础上分析评估了该地区两栖动物生存面临的胁迫因素,并对两栖动物的保护和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刘研何玉晓诸冠彦高朔徐海根李宏
关键词: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被引量:3
2020年
近年来我国两栖动物受胁迫物种增多,并且总体数量呈下降趋势,两栖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迫在眉睫。为阐明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现状,于2018年4、6和8月,运用样线法调查该区域两栖动物物种组成、种群数量及栖息地利用状况,以期为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保护提出针对性建议。该研究共观测到两栖动物8种,隶属于1目4科,其中包括1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虎纹蛙(Hoplobatrachus chinensis)〕及5种国家“三有”保护动物。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为保护区优势种(共计3432只,占总个体数的64.93%)。两栖动物物种数、个体数和物种多样性在调查月份间无显著差异。而栖息地类型对两栖动物数量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具有显著影响。两栖动物对栖息地的偏好及自身生态位宽度是影响该地区两栖动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台德运刘研陈婉陈婉
关键词: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
爬行动物的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被引量:1
2010年
脊椎动物性别决定模式一直是进化生物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它对个体发育和自然种群性比组成都具有深刻的影响。性别决定模式根据主要成因可分为基因依赖型性别决定(GSD)和环境依赖型性别决定(ESD)2大类,其中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TSD)又是ESD中的主要性别决定模式。多数羊膜类脊椎动物具有稳定的GSD模式,而爬行动物的性别决定模式则丰富多样,即使是亲缘关系很近的物种也具有不同的模式。研究者们以爬行动物为模型动物开展了许多关于脊椎动物性别决定方面的工作。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爬行动物TSD的最新研究进展,回顾了温度和性激素对TSD爬行类动物的影响及其进化适应意义,以及气候变化与TSD爬行类的关系,并提出了今后爬行动物TSD研究的重点。
丁国骅杨晶徐大德李宏计翔
关键词:爬行动物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温度性激素气候变化
卵孵化温度对中国石龙子Plestiodon chinensis幼体个性的影响
动物的个性特征指的是同一物种动物在不同时间和环境下表现出一致的动物个体行为学差异,如动物的胆量特征已经被证实是可遗传的而且易受外在因素的影响(如捕食者压力)。然而,人们对动物发育早期阶段所处的环境对动物个性特征的影响还知...
李宏梁世媛年睿屈彦福计翔
关键词:中国石龙子孵化温度胆量
蜡皮蜥的种群统计学和谱系地理结构研究
林炽贤林隆慧杜宇邱清波陆洪良李宏高建芳
该研究探讨蜡皮蜥的种群统计学和谱系地理学。不同区域和生境的种群密度存在差异,种群密度与海拔之间缺乏简单线性关系。幼体洞长、洞深与头体长正相关,洞道折曲与SVL不相关;成体洞长、洞深与头体长不相关,洞道折曲与SVL正相关。...
关键词:
关键词:蜡皮蜥种群遗传结构谱系地理学
中国石龙子母体孕期调温诱导幼体表型:母体操纵假说的实验检测被引量:1
2012年
卵胎生是由卵生繁殖模式通过逐渐增加卵滞留和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发育的时间进化而来的繁殖模式。有鳞类爬行动物(蜥蜴和蛇)有着较高的繁殖模式多样性,因而是研究卵胎生繁殖模式进化及其适应意义的理想动物模型。至今对于卵胎生进化的选择压力尚无定论,目前有3种关于卵胎生进化的假说受到学者的关注,其中母体操纵假说最受关注但尚未得到充分的检测。研究继1995年母体操纵假说提出之后,以栖息于温带气候环境下的卵生中国石龙子(Eumeces chinensis)为模型动物检测该假说。37条中国石龙子怀卵母体采自浙江丽水市郊。将怀卵母体分置于3个热处理中,其中12条母体提供每日14 h光照时间,13条母体提供10 h光照,其余12条母体没有任何调温机会(体温随室内环境温度而改变)。结果显示:怀卵母体选择体温向下漂移。3种处理下的雌体繁殖特征没有显著差异。长、短调温组下母体产卵时间要早于非调温组母体,但新生卵的胚胎历期没有显著差异。用5种热处理孵化卵,孵化温度分别为:1=室内波动温度孵化;2=27℃;3=24—30℃;4=22—32℃(3和4孵化处理中,孵化箱内的温度每隔1d改变1次,即卵分别在22和24℃孵化24 h,随后在32和30℃孵化24 h,每2d循环1次直至孵出);5=在实验室后院内模拟石龙子野外巢址孵化。结果显示:孵出幼体的体长、腹长和头部大小(头长和头宽)在3个母体热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形态学特征不存在母体热处理间的显著差异;孵化温度以及孵化温度和母体热处理的交互作用对所有的幼体形态学特征均无显著影响。孵化温度以及孵化温度和母体热处理的交互作用对幼体疾跑速和最大持续运动距离无显著影响;但不同的母体热处理显著影响幼体疾跑速和最大持续运动距离。研究结果不仅为"热变异对在一定孵化温度范围内表型无显著变化的物种的幼体�
李宏周宗师吴延庆林隆慧林炽贤
关键词:中国石龙子表型
密点麻蜥的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英文)被引量:8
2006年
蜥蜴繁殖成功率与其形态特征有密切的关系。作者在内蒙古乌拉特后旗采集密点麻蜥(Eremias multio-cellata) ,定量研究该种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和雌体繁殖特征,检验与成体形态特征相关的两性繁殖成功率差异是否能促进两性异形的进化。密点麻蜥成体个体大小无显著的两性差异,但头部大小两性差异显著;雄性个体的头长和头宽均大于体长相同的雌性成体。繁殖雌体于五、六月份排卵;在实验室条件下,雌体在六月下旬至七月下旬之间产仔。该种雌体年产单窝仔,每窝2 -4仔。窝仔重与雌体体长呈正相关,但雌体体长仅能解释很少一部分(约19 %)窝仔重的变异。窝仔数和幼仔重均与雌体体长无关。幼仔重与相对生育力(相对于雌体体长的窝仔数)呈显著的负相关,表明该种蜥蜴存在后代数量-大小之间的权衡。密点麻蜥雄体和雌体向较大体型方向进化的选择压力均相对较弱,与成体头部大小相关的两性繁殖成功率的差异是导致该种蜥蜴头部大小两性异形进化的主要原因[动物学报52 (2) : 250 -255 , 2006]。
李宏计翔屈彦福高建芳章玲
关键词:爬行纲蜥蜴科密点麻蜥两性异形雌性繁殖
内蒙三种沙蜥形态特征的种间和种内差异
草原沙蜥Phrynocephalus frontalis、变色沙蜥P.versicolor和无斑沙蜥P.immaculatus是三种形态非常相似的小型沙蜥。作者于2004年和2005年5月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和乌拉特后旗采集...
屈彦福李宏周婷高建芳计翔
关键词:鬣蜥科两性异形
文献传递
微塑料对中华鳖稚鳖形态、行为和生理特征的影响研究
2024年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 mm的塑料碎片,较难降解,对生态系统具有潜在的危害.目前,关于微塑料对淡水水生生物的毒理效应研究大多集中于浮游动物、鱼类、甲壳类和双壳类等.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评估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在胚胎发育期间,向孵化基质中添加不同浓度微塑料对中华鳖稚鳖的形态、行为、生理特征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喂食不同浓度(0.1 mg/L、1 mg/L、10 mg/L)的微塑料,对中华鳖稚鳖14 d龄、1月龄、3月龄和6月龄的形态指标(背甲和体重)和行为表现无显著影响.通过比较摄入不同浓度微塑料14 d的中华鳖稚鳖的肠道菌群组成,发现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是构成肠道菌群的核心菌群,多样性未发生显著变化,而摄入0.1 mg/L微塑料的中华鳖稚鳖肠道菌群的丰度显著降低.此外,摄入不同浓度的微塑料还会改变某些条件致病菌以及消化有关的菌群富集,如拟杆菌属(Bacteroides)、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管道杆菌属(Cloacibacterium)等.本研究为评估微塑料对淡水爬行动物的毒性效应及微塑料对其潜在的生态毒理风险提供科学理论参考.
沈雯佳鲍亦然井木子陈炼高朔李宏
关键词:中华鳖肠道微生物
苏州市入侵福寿螺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3
2021年
福寿螺属(Pomacea)中的小管福寿螺(P.canaliculata)和斑点福寿螺(P.maculata)形态相似,入侵能力很强,严重危害水稻和其他水生植物。本研究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和核基因EF1α序列,应用软件DnaSP 5.0、Arlequin 3.1.1、MEGA 7.0和PhyloSuite进行遗传参数统计、构建贝叶斯系统发育树,分析了来自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吴中区、昆山周市镇、千灯镇和玉山镇共5个采样地的40只福寿螺(Pomacea spp.)的种类及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获得40条长度为605 bp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经序列比对后发现有74个变异位点、4种单倍型。小管福寿螺有34只,分属3种单倍型(PcaH1~PcaH3),小管福寿螺的单倍型多样性(h)和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0.399和0.017。斑点福寿螺有6只,仅有1种单倍型(PmaH1)。苏州地区小管福寿螺和斑点福寿螺遗传多样性均较低。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苏州市的小管福寿螺可能与阿根廷的小管福寿螺亲缘关系较近,而苏州市的斑点福寿螺可能与巴西的斑点福寿螺亲缘关系较近。此外,昆山市周市镇是新发现的小管福寿螺和斑点福寿螺同域分布地区。苏州、昆山的9个福寿螺样本共获得430 bp的核基因EF1α序列28条,发现有40个变异位点和9种单倍型(EFHAP1~EFHAP9),其中,小管福寿螺有8种单倍型(EFHAP1~EFHAP5和EFHAP7~EFHAP9),斑点福寿螺有2种单倍型(EFHAP5和EFHAP6)。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和核基因EF1α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小管福寿螺和斑点福寿螺存在遗传信息混杂的现象,提示两种螺存在杂交。
钱子衿林友福杨雨婷陈书涵胡亚萍周旭李宏丁晖陈炼
关键词:福寿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