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楠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1篇单光子
  • 1篇单光子发射
  • 1篇单光子发射计...
  • 1篇单光子发射计...
  • 1篇单光子发射计...
  • 1篇单光子发射计...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多排螺旋CT
  • 1篇一氧化碳
  • 1篇一氧化碳中毒
  • 1篇一氧化碳中毒...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IGA...
  • 1篇植入
  • 1篇中毒
  • 1篇肾病
  • 1篇肾功能

机构

  • 5篇郴州市第一人...

作者

  • 5篇邱楠
  • 1篇周海军
  • 1篇侯海文
  • 1篇杨友
  • 1篇龙江涛
  • 1篇周明
  • 1篇欧敏
  • 1篇曾珉

传媒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华医学会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多层螺旋CT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106例,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对照。结果 CT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敏感性为85.6%,特异性为77.1%;淋巴结直径≥10mm的阳性率显著高于<10mm。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宫颈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较好,综合分析淋巴结大小、数目及密度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邱楠
关键词: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多层螺旋CT
数字X线与螺旋CT对小儿呼吸道透X线异物检出效果比较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数字X线成像(DR)与多排螺旋CT对于小儿呼吸道透X线异物的检出效果。方法收集疑诊为呼吸道异物患儿52例,分别进行DR与16排螺旋CT检查,比较2种检查方法对呼吸道异物的检出效果。结果 16排螺旋CT对小儿呼吸道透X线异物的检出符合率为92.31%(48例),显著高于DR的63.46%(33例)(P<0.05)。16排螺旋CT的成像敏感度为98.08%(51例),显著高于DR的73.08%(38例)(P<0.05)。结论多排螺旋CT对于小儿呼吸道X线异物的诊断以及定位具有重要意义,相比于DR更具应用优势。
邱楠
关键词:呼吸道异物数字X线成像多排螺旋CT
SPECT肾功能显像对治疗肾功能受损IgA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肾功能显像在治疗肾功能受损IgA肾病的作用。方法选择某院2017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50例为观察对象。所有受试者予以常规基础治疗,同时增用益肾活血中药以及激素。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SPECT肾功能显像,观察SPECT肾功能显像相关参数水平。此外,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实验室指标水平,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总肾小球滤过率、左肾血流灌注、右肾血流灌注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而左半排时间、右半排时间均短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患者血肌酐、血清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而eGFR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总肾小球滤过率、左肾血流灌注、右肾血流灌注与血肌酐、血清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均呈负相关关系,与eGFR呈正相关;而左半排时间、右半排时间和血肌酐、血清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均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SPECT肾功能显像应用于肾功能受损IgA肾病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明显,可明显反映肾血管、肾小球以及肾间质的受损程度。
李菊慧侯海文尹小琴邱楠
关键词:原发性IGA肾病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肾功能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头部磁共振变化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表现及头部磁共振变化的特点和诊断治疗价值。方法:分析3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部磁共振资料。结果:DEACMP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智力,人...
曾珉邱楠
关键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磁共振
文献传递
MRI多征象联合在胎盘植入诊断中的价值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RI)中多个征象联合在胎盘植入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选取我院妇产科自2016年1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45例临床怀疑胎盘植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胎盘厚度与内部信号变化、胎盘与子宫肌层分界面情况、肌层信号与厚度变化、肌层连续性及胎盘宫外结构侵犯情况等征象对胎盘植入诊断与分级的准确性,分析MRI各征象诊断胎盘植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阴性预测值情况,然后各征象进行联合后分析其对胎盘植入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阴性预测值情况。结果MRI诊断45例胎盘,其中胎盘粘连12例(26.7%),胎盘植入26例(57.8%),胎盘穿透7例(15.5%),经分娩手术确诊为胎盘植入的有40例,胎盘粘连者9例(22.5%),胎盘植入者24例(60.0%),胎盘穿透7例(17.5%)。MRI将5例正常者误诊为胎盘植入(其中3误诊为胎盘粘连,2例误诊为胎盘植入)。胎盘与子宫肌层分界面情况的诊断敏感度最高,为92.2%;诊断特异度方面胎盘宫外结构侵犯、肌层连续性情况等方面诊断的特异度最高,均为100%。各征象联合能提高MRI对胎盘植入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等。结论MRI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率,其多个征象联合可提高胎盘植入诊断的特异度、敏感度,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杨友龙江涛周海军周明欧敏邱楠
关键词:胎盘植入核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