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爽
- 作品数:9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文学更多>>
- 基于段塞流捕捉的高黏油气两相流模型的建立与验证被引量:2
- 2019年
- 随着传统油田的快速消耗,高黏稠油的开发逐渐引起了重视。有关高黏油的气液两相流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国内的相关研究目前还较少。本文针对高黏油气混输管路,建立了一种捕捉段塞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进行两相流水力计算和液塞长度统计的组合模型。通过气液相间滑移速度和液相连续性方程的求解得到管路中不同时刻和位置的持液率,以持液率的变化反映段塞的形成和发展。建立气液动量守恒方程关联持液率和压力,得到管路中各位置的压力变化。闭合关系式中,通过液塞平移速度、壁面及气液相界面的剪切力关系式加入黏度的影响,最终建立适用于高黏油气两相流的段塞捕捉模型。使用不同来源的数据验证模型计算压降和液塞长度的准确性,数据分别来源于国外研究者的实验数据和大庆油田的现场数据。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大部分压降误差在±15%以内,大部分液塞长度误差在±20%以内。
- 李爽李玉星王冬旭王权
- 关键词:气液两相流段塞流水力计算
- 一种底水水合物藏射孔方式优选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底水水合物藏射孔方式优选的方法。底水水合物藏分为水合物层和水层,水合物层位于水层的上方,确定底水水合物藏的水合物层的厚度、水层的厚度,沿着底水水合物藏纵向进行射孔,射孔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长短为射孔段长度;分...
- 李淑霞郑如意李爽李清平郝永卯
- 文献传递
- 大倾角上倾管高黏油气两相流动实验与模型研究
- 气液两相流动在油气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十分常见,自上世纪40年代开始,国内外的研究者就有对气液两相流的研究。前期对气液两相流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低黏度流体进行的,近年来随着传统石油储量的快速消耗,稠油的开发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 李爽
- 关键词:气液两相流
- 上倾管高黏油气两相流型及压降特性被引量:3
- 2020年
- 利用室内实验装置,对上倾管内高黏油气两相流的流型和压降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观测到7种流型,得到了不同工况下的压力波动信号及压降值。实验结果表明,由于液相黏度的影响,上倾管内大部分流型的过渡边界向流型图的左侧偏移,且黏度越大偏移程度越大。将流型数据与Barnea流型判断模型进行对比,发现在高黏度时两者误差较大。根据压降数据得出,由于高黏度时液滴的附着作用增强,在气液表观速度均较小时,会出现黏度增加而压降却减小的现象。验证了OLGA模型和Zhang模型对于压降的计算精度,发现高黏度时模型的计算误差远大于低黏度情况。通过高黏度闭合关系式对Zhang模型进行修正,结果表明可以显著地提高其计算精度。
- 李爽李玉星王冬旭王权
- 关键词:气液两相流流型压降
- 唐代齐梁体考论——基于格律的考察
- 齐梁时期,诗歌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沈约、周颙等人对诗歌理论进行探究,“四声八病”理论逐渐发展成熟,对诗歌创作起到一定约束规范作用。诗歌由此从古体诗向近体诗过渡,并在此期间产生了“永明体”这一新的诗体。进入唐代之后,诗歌格律...
- 李爽
- 关键词:唐代诗歌齐梁体审美观念
- 文献传递
- 天然气水合物热-流-力-化多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
- 李爽
- 苏里格气田苏10区块储层特征及开发技术策略研究
- 在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详细解剖取心井的基础上,根据岩石类型、沉积结构、沉积构造、沉积旋回、沉积韵律以及测井曲线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砂体的沉积微相类型为河道、心滩、边滩、决口扇、河漫滩、沼泽。通过取心井测井相分析,建立了...
- 李爽
- 关键词:苏里格储集层非均质
- 文献传递
- 一种底水水合物藏射孔方式优选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底水水合物藏射孔方式优选的方法。底水水合物藏分为水合物层和水层,水合物层位于水层的上方,确定底水水合物藏的水合物层的厚度、水层的厚度,沿着底水水合物藏纵向进行射孔,射孔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长短为射孔段长度;分...
- 李淑霞郑如意李爽李清平郝永卯
- 基于行波法的段塞流瞬态捕捉模型建立与验证
- 2020年
- 气液两相流中,准确预测段塞流的特征参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nault模型是基于非黏性KelvinHelmholtz(IKH)稳定性准则与黏性Kelvin-Helmholtz (VKH)稳定性准则建立的能够捕捉段塞前后界面运动的双流体模型,但该模型在液相单元格之间采用Riemann精确解,求解速度较慢。为简化计算,本文将行波法引入到Renault模型的液相方程求解过程,并对可能出现的干区用薄液膜代替,使行波法适用于所有计算单元,在保证模型精度的条件下,极大地提高了计算速度,运算时间相比Renault模型平均减少28%。对比本模型计算结果与室内小型环道实验数据,持液率与实测结果相一致,压降、段塞长度计算相对误差分别在25%、30%以内,且主要分布在20%以内。说明本文改进的瞬态段塞流模型具备运算快速、计算精度较高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 王冬旭胡其会李玉星李爽王权
- 关键词:气液两相流行波法段塞流水力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