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彬
- 作品数:47 被引量:280H指数:7
- 供职机构:天津市脑系科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静脉滴注尼莫地平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被引量:3
- 1994年
- 多中心、前瞻性对照研究62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行动脉瘤夹闭手术后14天的结果。31例于动脉瘤夹闭术后给予2mg/h国产尼莫地平连续输入7~14天预防术后脑血管痉挛。31例作为对照。预防组术后脑功能改善率为80.64%,无死亡者,对照组为29%,术后6.43%死亡。5例出现脑血管痉挛者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脑功能恢复率为68.8%,而5例对照组仅为35%。本研究证实国产静脉注射用尼莫地平确有防治脑血管痉挛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杨树源杨玉山李庆彬陶宗民张俊廷王硕李京生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痉挛尼莫地平
- 垂体瘤卒中对视觉的影响及手术疗效分析被引量:4
- 1999年
- 分析69例垂体腺瘤卒中病人经手术治疗后视力视野障碍的改善情况。方法:根据病人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鞍区X线平片、CT及MRI辅助检查,明确诊断。经鼻-蝶或额入路清除血肿并切除肿瘤。结果:本组69例病人术前伴视力视野障碍者59例,无明显受损10例,术后45例视力视野障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例较术前恶化,9例改善不明显,3例死亡。结论:手术时间越早,术后视力视野障碍改善越佳,垂体瘤卒中病人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
- 孙梅姚鑫李庆彬
- 关键词:垂体肿瘤腺瘤垂体卒中视觉障碍
- 28例枕叶出血病因与临床分析被引量:1
- 1992年
- 本文报告了28例经CT证实的枕叶出血,对其病因及临床症状进行了分析。18例血肿位于枕叶内侧,10例位于枕叶外侧,病因方面17例为动静脉畸形。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呕吐、偏盲。
- 崔世民陈林根李庆彬
- 关键词:枕叶出血DSA动静脉畸形脑出血
- 后颅窝胆脂瘤的外科治疗
- 2000年
- 颅内胆脂瘤亦称珍珠瘤、表皮样囊肿或上皮样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0.2%~1.8%,部位以后颅窝小脑桥脑角区多见,约占颅内胆脂瘤的40%左右。本文报告我院1988年10月~1998年12月10年间后颅窝胆脂瘤65例,占同期颅内胆脂瘤97例的67%。
- 朱妍姚鑫杨玉山李庆彬
- 关键词:外科治疗神经外科手术
- 动脉DSA对188例脑中风的病因诊断被引量:4
- 1994年
- 对经CT证实的188例脑中风患者进行了DSA检查,确定病因者124例,占全部病例的66%,主要病因为动脉瘤,动静脉畸形(AVM)和烟雾病(Moyamoya)。笔者认为,DSA对脑中风的病因确诊率与患者的年龄、有无高血压史及出血部位有关。对不能解释的脑叶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应提倡作血管造影检查。对基底节-丘脑区高血压脑出血的高龄患者,以不做血管造影检查为宜,而对年轻患者无论有无高血压史,接受血管造影检查仍有诊断意义。
- 崔世民陈林根李庆彬
- 关键词:血管造影脑栓塞血栓形成
- 小脑桥脑角表皮样囊肿的外科治疗
- 1999年
- 目的:总结38例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手术入路,38例病人中31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7例经颞下天幕人路,术后Ⅴ、Ⅶ、Ⅷ颅神经受损伤最多。结果:全切除25例占66%,其余大部分切除,死亡2例。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无菌性脑膜炎和颅神经麻痹。结论:小脑桥脑角表皮样囊肿的最佳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全切,但当肿瘤壁与周围重要结构粘连紧密时,勿强求全切,大部分切除后病人仍可长期生存。
- 姚鑫朱妍杨玉山焦德让李庆彬只达石
- 关键词:表皮样囊肿小脑桥脑角病人外科治疗部分切除颅神经
- 颅内浆细胞肉芽肿(附五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7
- 2003年
-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浆细胞肉芽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我院 1997年 1月至2 0 0 2年 3月收治的 5例颅内浆细胞肉芽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病人 ,2例位于左顶叶 ,余 3例分别位于右颞叶、右额叶和枕骨大孔区 ,头CT显示为高密度 ,MRI为长或等T1、长T2信号 ,注射造影剂后明显增强。术前诊断为脑转移瘤、脑囊虫病、脑脓肿和脑膜瘤 ,术后经病理和免疫组化染色发现肿物主要由 3种成熟的细胞组成 ,即浆细胞、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 ,以浆细胞为主 ,浆细胞胞浆内κ、λ轻链均呈阳性表达。手术切除后给予激素治疗 ,预后良好。结论 颅内浆细胞肉芽肿少见 ,易引起误诊 ,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手术切除和激素治疗效果较好。
- 梁恩和陈兴河杨玉山李庆彬佟小光秦进喜孔繁明闫晓玲
- 关键词:颅内浆细胞肉芽肿放射学检查病理检查
- 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附23例报告)被引量:2
- 1995年
- 本文报告手术治疗的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23例,对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情况及预后进行了分析,并对改良翼点入路及颅眶联合手术的方法进行探讨。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14例,男:女为1:1.6。年龄31~70岁,平均45.6岁,以31~50岁多见,计16例占69.5%。病程20天~11年。平均25.8月。病变位于右侧14例,左侧9例。
- 刘春生祖广智黄楹杨玉山李庆彬
- 关键词:脑膜瘤内侧型蝶骨嵴病例报告
- 28例颈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影像学研究被引量:7
- 1995年
- 报告28例各型颈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行可脱球囊或固体栓子栓塞治疗,其中9例经眼上静脉逆行插管栓塞海绵窦,均获成功。25例有外伤史,15例确定瘘口位置。海绵窦瘘分型:A型:23例;B型:1例;C型:2例;D型:1例;A+C型:1例。25例海绵窦主要通过眼静脉引流,眼上静脉扩张平均值为0.76cm,13例有不同程度“偷流”现象。栓塞后造影,海绵窦和引流静脉消失。作者强调,血管造影是为各型瘘提供手术入路和愈后评价的客观依据,并对眼上静脉入路栓塞治疗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 崔世民尹龙魏启明孙瑞发范一木黄盈陈俊华焦德让李庆彬
-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栓塞疗法
- 脑外伤后肺内分流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 1994年
- 肺内分流是引起脑外伤低氧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血气分析、肺内分流的测定计算、胸部X线摄片和病理活检,连续观察了51例脑外伤患者。结果提示:早期测定血氧、计算肺内分流并结合GCS等临床资料,可作为脑外伤患者预后判断指标。本文对肺内分流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 李建国李庆彬王明璐
- 关键词:颅脑损伤低氧血症肺内分流病因学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