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娜
- 作品数:8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崇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用于肿瘤内科的引流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肿瘤内科的引流装置,包括箱体一和箱体二,所述箱体一上端设置有箱体二,所述箱体一表面一侧设置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内部设置有调节阀,所述导流管表面一端设置有止血贴,所述箱体一内部设置有收纳盒,所述收纳...
- 宿娜
- 文献传递
- 一种用于肿瘤内科的穿刺取样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肿瘤内科的穿刺取样装置,包括取样针筒和U型板,所述取样针筒外围滑动套设有定位环,且定位环顶部通过螺丝安装套杆,所述套杆顶部套接套筒,且套筒顶部通过螺栓安装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侧通过螺丝安装U型板,...
- 宿娜
- 左半结肠癌患者和右半结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性
- 2019年
-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LSCC)患者和右半结肠癌(RSCC)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性.方法:将2011年4月至2013年8月期间崇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70例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及术后病理检查.将经手术病理检查后被确诊为LSCC的40例患者作为LSCC组,将经手术病理检查后被确诊为RSCC的30例患者作为RSCC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组织病理学分型、癌细胞转移途径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找出LSCC患者和RSCC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性.结果:RSCC组患者的发病年龄较高于LSCC患者的发病年龄,女性RSCC患者的发病率高于女性LSCC患者的发病率,P<0.05.RSCC组患者肿瘤的直径大于LSCC组患者肿瘤的直径,LSCC组患者中患有结节状肿瘤患者的占比高于RSCC组患者,RSCC组患者中患有溃疡型肿瘤患者的占比高于LSCC组患者,LSCC组患者中患有分化腺癌患者的占比高于RSCC组患者,RSCC组患者中患有黏液性腺癌患者的占比高于LSCC组患者,RSCC组患者中癌细胞向淋巴转移患者的占比高于LSCC组患者,P<0.05.LSCC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于RSCC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P<0.05.结论:LSCC患者与RSCC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理分型、组织病理学分型、癌细胞转移途径和5年生存率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差异.
- 宿娜
- 关键词:左半结肠癌右半结肠癌
- 外周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及循环肿瘤细胞含量与肺癌转移、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及循环肿瘤细胞(CTC)含量与肺癌转移、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方法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崇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6例肺癌患者设为肺癌组;再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将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n=104)与非淋巴结转移组(n=32),根据是否发生远处转移分为远处转移组(n=42)与非远处转移组(n=94)。另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设为良性组。比较各组及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外周血FGF2、VEGFA含量及CTC阳性占比。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绘制无进展生存曲线,分析外周血FGF2、VEGFA及CTC在预测肺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结果肺癌组患者外周血FGF2、VEFGA水平及CTC阳性占比均高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淋巴结转移组患者外周血FGF2、VEFGA水平及CTC阳性占比均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远处转移组患者外周血FGF2、VEFGA水平及CTC阳性率高于非远处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0岁的肺癌患者外周血FGF2水平及CTC阳性占比均高于年龄<50岁患者;小细胞癌患者外周血FGF2水平及CTC阳性占比均高于非小细胞癌患者;TNMⅢ~Ⅳ分期患者外周血FGF2及VEFGA水平高于TNMⅠ~Ⅱ分期患者;低分化肺癌患者外周血FGF2、VEFGA水平及CTC阳性占比高于中分化及高分化,且中分化高于高分化;肿块直径>3 cm患者外周血FGF2水平与CTC阳性占比均低于肿块直径≤3 cm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法结果显示,FGF2高表达组和FGF2低表达组生存曲线差异显著(P<0.05);VEGFA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及CTC阳性组和阴性组的生存曲线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FGF2、VEGFA水平升高,CTC表达阳性,与肺癌转移及预后相关,且外周血FGF2表达对肺癌淋巴结转移者无进展生存期有较好�
- 宿娜山周琦玥陈帅曾贵林
-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循环肿瘤细胞肺癌转移预后
- 乳腺癌患者426例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23年
-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发病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乳腺癌426例为乳腺癌组,按1∶1比例纳入同期体检健康的女性426例为对照组。统计乳腺癌患者人口社会学特征,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426例乳腺癌患者中,发病年龄集中在41~50岁(43.90%),肿瘤多位于乳腺外上(51.41%),病理诊断多为浸润性导管癌(55.16%),其淋巴转移率也最高(65.53%),临床病理分期集中在Ⅱ期(73.24%),患者主要选择改良根治术治疗(81.69%)。经单因素分析发现,乳腺癌组与对照组年龄、职业、体重指数(BMI)、受教育水平、家庭年收入、婚姻状态、初潮时间、乳腺癌家族史、乳腺癌良性疾病史、生育史及哺乳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居住地、月经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BMI≥30 kg/m^(2)、初潮时间<12岁、乳腺癌家族史、乳腺癌良性疾病史是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而哺乳史是乳腺癌发生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乳腺癌多发于41~50岁妇女,肿瘤多位于乳腺外上部,浸润性导管癌占比最高,目前改良根治术是乳腺癌主要治疗方式。BMI≥30 kg/m^(2)、初潮时间<12岁及存在乳腺癌家族史、乳腺良性疾病史均是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而哺乳史是乳腺癌发生的保护因素。
- 宿娜山周琦玥辛毅
- 关键词: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