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兰芬
- 作品数:8 被引量:29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池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非甾体类抗炎药预防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临床研究
- 翟建伟苏伟陆兰芬卢兰芳唐作翼黄晓棠韦柳丹何淑燕文金金缪
- 任务来源:项目由河池市科学技术局于2017年07月批准立项,合同编号:河科B1717-02。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是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方式,术后并发症以黄斑囊样水肿最为常见,其中炎性反应是造成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主要因素。...
- 关键词:
- 关键词:非甾体类抗炎药白内障
- 超声乳化术中较低累计能量复合参数有助于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治疗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中不同累计能量复合参数对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252例(252眼),根据不同的累计能量复合参数,分为A、B两组,A组150例(150眼),累计能量复合参数为8;B组102例(102眼),累计能量复合参数为10,同时将无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90例(90眼)作为对照组,累计超声能量参数为10。3组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分析黄斑厚度及最佳矫正视力、视力、术后渗漏发生情况,包括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等阶段。结果 3组在进行超声乳化术前后的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视力明显好于术前。术后3月A组视力<0.1、≥1.0的比例、黄斑厚度、最佳矫正视力、渗透率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3月,A组与对照组的视力无差异,A组视力<0.1的比例小于B组(P<0.05),视力≥1.0的比例大于B组(P<0.05)。术后1月,A组总渗漏率31.1%高于对照组21.1%,与B组无显著差异,但A组的弥漫性渗漏11.7%高于对照组的2.2%(P<0.05);术后3月,A组的总渗漏率10%小于B组的32.4%(P<0.05),主要是弥漫性渗漏与局部渗漏的差异。结论超声乳化术可有效改善白内障患者的视力,并对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效果明显,同时较低的累计能量复合参数有助于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治疗。黄斑厚度、局部性渗透和弥漫性渗透可作为超声乳化术后视力恢复、稳定的参考。
- 翟建伟苏伟唐作翼陆兰芬黄晓棠韦柳丹
- 关键词:超声乳化术
- 铁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损伤的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2年
-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的主要诱因,主要病理生理过程包括血管脂质积累、炎症、氧化应激、血管内皮细胞激活等,其中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是该病的始动环节。铁代谢异常会使机体发生炎症、氧化应激及感染,进而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本文阐述了对铁代谢异常对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机制,并结合近年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申勇陆兰芬杨德志
- 关键词:铁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损伤
- 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昼夜眼压监测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19年
- 青光眼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在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时,眼压的测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临床中,对青光眼患者诊断时,主要依据患者在日常门诊单次测量眼压而判断患者的病情,而无法对患者的眼压水平实施24h连续的监测,导致其病情无法被准确地诊断,影响疾病的治疗。由于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在白昼和夜晚有着较大的变化,因此需要对患者的眼压进行24h监测。文章主要就青光眼患者昼夜眼压监测情况进行综述。
- 陆兰芬申勇唐作翼韦柳丹
- 关键词:开角型青光眼眼压
- 眼底照像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比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眼底照相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对糖尿病视网膜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以及临床分期的一致性。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8年2月于我院内分泌科就诊并收治入院的糖尿病患者325例(650眼)为研究对象,散瞳后对患者进行眼底照相和FFA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在DR检出率以及DR分期中的差异。结果 FFA检出率(71.23%)与眼底照相检出率(66.15%)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底照相检查在DRⅥ期中的检出率显著低于FFA检查(P<0.05),而在两种检查方法在DR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和Ⅴ期中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此外,FFA检查对眼底照相检查诊断DR修正率为22.00%。结论眼底照相检查可作为DR筛查和早期诊断的一种较为可靠的方法,而FFA检查能更加敏感、准确地诊断出DR并进行分期,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DR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 陆兰芬唐作翼黄晓棠谭丽桃
- 关键词:荧光血管造影眼底照相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多媒体训练与传统训练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比较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多媒体训练和传统弱视训练对儿童弱视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弱视患儿94例(132眼)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传统组,观察组采用多媒体训练治疗,传统组采用传统弱视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且观察组的轻度、中度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重度患儿(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视力及视觉诱发电位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01)。结论多媒体训练治疗儿童弱视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弱视训练方法,尤其是对于轻、中度弱视患儿效果更佳。
- 唐作翼韦柳丹黄晓棠陆兰芬黄晓学谭丽桃
- 关键词:儿童弱视
- 不同月龄行泪道探通术治疗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比较出生后不同月龄行泪道探通术治疗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320例(434眼)按不同月龄分入A组(0~6个月龄)、B组(2~3个月龄)、C组(4~6个月龄)、D组(7~12个月龄)、E组(12个月以上月龄),A组采用泪囊区按摩法治疗,B,C,D,E组均采用泪道探通术治疗.观察各组的疗效和手术次数并进行比较.结果:A组治愈率为43%;B组患儿行泪道探通术治愈率为95.83%,与A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227,P=0.000);B组与C组(治愈率91.67%)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78,P=0.182);B组与D组(治愈率为81.25%)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1.343,P=0.001);B组与E组(治愈率为50%)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926,P=0.000);B组第1次手术成功率88.33%,C组第1次成功率70.83%,两组第1次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857,P=0.000).结论:尽早行泪道探通术可以提高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治愈率和减少2次手术概率.
- 唐作翼韦柳丹李安陆兰芬石春香
- 关键词: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泪道探通术不同月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