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民
- 作品数:12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胆总管不同缝线缝合方式效果比较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析胆总管不同缝线方式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的效果。方法该文随机抽取该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7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n=38)行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胆总管,观察组(n=38)行V-lock缝线连续缝合胆总管,对比两组血清指标以及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血清ALT、AST、TBIL、MAPK水平分别为(57.31±8.42)U/L、(55.62±12.95)U/L、(29.15±3.82)μmol/L、(4.01±0.82)μg/m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80、2.446、6.147、6.706,P<0.05),观察组胆总管缝合时间、出血量、拔除T管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0.32±5.01)min、(31.26±8.11)mL、(21.02±5.62)d、(6.01±1.23)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45、15.049、3.260、7.304,P<0.05)。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为2.63%,拔管困难发生率为5.26%,胆漏发生率为2.63%,胆道狭窄发生率为2.63%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7、5.208、4.537、4.537,P<0.05)。结论对于胆总管结石患者而言,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属于常见术式,治疗效果显著,并且与可吸收缝线相比,通过应用V-lock缝线连续缝合胆总管,可优化患者ALT、AST、TBIL、MAPK等血清指标,有利于加快肝功能恢复速度,并进一步缩短患者胆总管缝合时间以及拔除T管时间、住院时间,能够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在优化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并且还可以改善患者出血、拔管困难、胆漏、胆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 林春冬吴路鹏李志民谢锦居
- 关键词: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总管
- 超声刀对比钳夹法切除原发性肝细胞癌被引量:3
- 2012年
- 肝切除术中大出血是影响肝癌患者手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超声刀离断技术逐渐被临床医生采用。我们将此法应用于肝癌的切除,效果满意。
- 李秀东李滨周彦明许东辉李志民苏旭陈景熙刘育健吴路鹏
-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超声刀钳夹法独立危险因素术中大出血手术预后
- 甲状腺全切术与次全切除术治疗双侧多发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研究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分析甲状腺全切术(total thyroidectomy,TT)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subtotal thyroidectomy,ST)治疗双侧多发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收治103例行手术切除的双侧多发性甲状腺结节患者的病历及随访资料,其中行ST手术55例(ST组),TT手术48例(TT组),比较两组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甲状腺结节复发率。结果:ST组手术切口长度(5.3±0.7)cm、手术时间(68.5±16.4)min,均短于TT组的(6.2±0.6)cm、(81.7±23.8)min (P<0.05);ST组术中出血量(68.4±8.5)ml,少于TT组的(75.6±10.2)ml (P<0.05);TT组甲状旁腺显露比例为93.8%,显著高于ST组的80.0% (P<0.05);两组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组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为18.8%,高于ST组的5.5%(P<0.05),两组术后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T组术后8~19个月甲状腺结节复发率(10.9%)显著高于TT组(P<0.05)。结论:TT治疗双侧多发性甲状腺结节相对复杂,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高于ST,但能显著降低术后甲状腺结节复发率。
- 林春冬李志民谢锦居
- 关键词:多发性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全切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 超声刀对比钳夹法切除原发性肝细胞癌
- 李秀东李滨周彦明许东辉李志民苏旭陈景熙刘育健吴路鹏
- 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61例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疗效。方法 2013年2月~2014年5月对61例甲状腺良性结节(87枚结节)超声引导下应用单针单极式射频消融针(18G×7 cm,射频工作段长度1 cm)进行消融治疗,观察术后1、3、6、12个月结节大小变化,测量结节最大径、体积、体积减少率。结果 61例均成功完成射频消融,其中3例1个月后行二次消融。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2例穿刺部位血肿,1例声音嘶哑,3例治疗中疼痛不适,1例呕吐,均顺利恢复。消融前结节最大径(2.24±0.63)cm,消融后1、3、6、12个月结节最大径分别为(1.82±0.81)、(1.52±0.72)、(1.03±0.43)、(0.56±0.36)cm;消融前结节体积(5.37±1.85)ml,消融后1、3、6、12个月结节体积分别为(4.41±2.16)、(3.19±1.92)、(1.34±0.61)、(0.69±0.41)ml;消融后体积减少率分别(20.7±13.2)%、(48.6±16.1)%、(77.3±4.7)%、(88.7±5.6)%。消融后第12个月,51个结节(58.6%)完全消失。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效果确切。
- 汪涛李志民陈文龙
- 关键词:甲状腺良性结节超声引导射频消融
- 区域性胰腺切除治疗胰腺良性肿瘤被引量:5
- 2013年
- 区域性胰腺切除术因切除的胰腺组织少,保留了胆总管、十二指肠、脾脏和有功能的胰腺,患者的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影响较小,近年来逐渐被应用于胰腺头、颈、体部良性肿瘤的治疗。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例施行区域性胰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行保留十二指肠和胆总管的区域性胰头切除术,7例行胰腺中段切除术。术后随访3-48个月,无胰瘘、胆瘘和胃肠道并发症发生。因此,区域性胰腺切除术可作为胰腺头、颈、体部良性肿瘤的首选术式。
- 王双佳李秀东苏旭李志民许东辉周彦明陈景熙李滨
- 关键词:胰腺肿瘤区域性切除术
- 经导管动脉内栓塞术与常规手术治疗外伤性肝破裂的效果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比较经导管动脉内栓塞术与常规手术治疗外伤性肝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外伤性肝破裂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保守治疗基础上接受经导管动脉内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恢复饮食时间、住院时间、肝内血肿体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恢复饮食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肝内血肿体积大于对照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手术比较,经导管动脉内栓塞术治疗虽不能快速缓解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肝内血肿,但其手术时间短且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快、并发症发生率低,适用于病情严重程度不高的急诊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治疗。
- 庄志彬张汉洋李志民
- 关键词:肝破裂常规手术疗效比较研究
- 门静脉和肝动脉结扎序贯二步法肝切除术治疗巨大肝癌被引量:2
- 2014年
- 巨大肝癌切除术后剩余肝脏体积不足是发生肝衰竭的主要原因.通过阻断一侧的门静脉和肝动脉,使肿瘤降低分期,增加对侧术后剩余肝脏体积,成为目前切除巨大肝癌的方法之一.2013年3-4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右半肝巨大肝癌患者,因肝脏剩余体积不足,术者一期行选择性门静脉及肝动脉结扎术后,序贯二期行肝切除术.患者2次手术均顺利完成,一期行门静脉右支及肝右动脉结扎术,术后肝肿瘤体积缩小,剩余左半肝代偿性增生良好,肝脏体积由术前488 mL增加到术后1个月689 mL.一期手术后33 d顺利实施二期巨大肝癌肝切除术,2次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个月,患者剩余肝脏未见肿瘤复发,AFP由术前425 mg/L降至26×10^-3mg/L.因此,选择性门静脉及肝动脉结扎后序贯二步法肝切除术可能是传统手术无法切除的巨大肝癌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
- 李秀东王双佳李志民周彦明苏旭许东辉陈景熙李滨
- 关键词:肝切除术肝动脉结扎
-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与开放性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大结节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大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48例甲状腺良性大结节(最大径≥3 c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76例(采用超声引导下RFA治疗)和对照组72例(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术后3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的手术满意度,术后1、6、12、24个月结节体积及术后24个月结节复发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2周的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的结节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血清FT3、FT4、TSH水平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血清FT3、FT4水平较术前及观察组低,血清TSH水平较术前及观察组高(均P<0.05)。(3)观察组患者术后1、6、12、24个月,结节的最大径逐渐缩短、体积逐渐缩小,结节消失数逐渐增多、结节体积缩小率(VRR)逐渐增大,其中术后24个月的VRR为(90.51±2.93)%。结论 采用超声引导下RFA治疗甲状腺良性大结节微创、安全、有效,其治疗效果与开放性手术相当,但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小,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可为甲状腺良性大结节患者提供除手术外的另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案。
- 汪涛李志民
- 关键词:射频消融甲状腺手术开放性手术
- 门静脉肝动脉结扎二步法切除巨大肝癌(附1例病例报告)
- 李秀东李滨王双佳李志民周彦明苏旭许东辉陈景熙刘育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