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芳
- 作品数:18 被引量:38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WRKY转录因子在水稻抗逆基因工程中的应用进展
- 2025年
- 水稻在其生长过程中经常面临各种非生物胁迫(包括干旱、高盐度、低温及高温等)和生物胁迫(如病虫害),严重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WRKY转录因子家族作为植物界中最为庞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及应对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WRKY转录因子的结构特点及其在水稻抗非生物胁迫(干旱、高盐、低温、高温等)、生物胁迫(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飞虱等)基因工程中的应用进展,旨在为WRKY转录因子在水稻及其他作物抗逆性遗传改良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 段俊枝燕照玲齐红志张会芳陈海燕杨翠苹王楠卓文飞
- 关键词:水稻WRKY转录因子高盐度温度胁迫白叶枯病纹枯病
- 基于深度学习的玉米包衣种子品种识别被引量:1
- 2024年
- 为实现玉米包衣种子品种低成本、高效便捷识别,基于智能手机采集的18个品种4种颜色的23100张玉米包衣种子双面图像构建数据集,采用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模型ShuffleNetV2、MobileNetV3、MobileViT、MobileOne、RepGhostNet和基于上述模型的集成模型分别进行玉米包衣种子品种识别。结果表明,5种单一模型均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和综合性能,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8.48%、98.23%、98.44%、98.23%和98.01%,模型大小分别为1.55、4.96、4.42、6.97、4.19 MB,推理速度分别为106、94、84、212、94 f/s。集成模型相比单一模型具有更高的识别准确率,其中,ShuffleNetV2和MobileViT组成的集成模型识别准确率达到99.22%。分析发现,品种误识别仅发生在相同颜色包衣种子品种之间,并且随着相同颜色包衣种子品种数量增多,模型对该颜色包衣种子的识别准确率有下降的趋势。
- 冯晓张辉刘正张会芳张会芳陈海燕郑国清郑国清
- 关键词:玉米包衣种子可见光
- 河南省农业科技应急服务能力建设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对农业生产危害极大,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科技应急服务能力建设显得日益重要和迫切。为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服务应急能力,对农业科技人员、农民和管理人员三方开展问卷调查,并对农业科技服务应急应用平台、专长兼备的农业科技推广专家队伍、防灾减灾农业应急科技储备及应急物资储备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84.21%的当地农技推广人员和76.05%的农业科研人员认为,需要有一定规模的防灾减灾农业应急科技储备;78.95%的农技推广人员和77.25%的农业科研人员认为,需要有一套农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根据调研分析结果,从高度重视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河南省“藏粮于技”农业科技应急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加强河南省农业科技应急技术储备能力建设、完善河南省农业自然灾害预警预报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河南省农业自然灾害应急服务能力提升的建议,助力河南省农业强省建设。
- 王瑛刘海礁邱雅洁杨帆张辉冯晓张会芳
- 关键词:农业自然灾害问卷调查
- 中国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研究现状与展望——基于文献计量方法
- 2024年
- 中国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将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单位依法取得的职务科技成果的使用、转让、收益等权利全部或部分赋予科技成果完成人(科研人员),但学界对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相关研究的热点和动态梳理鲜见报道。为此,通过对2014年1月至2023年12月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相关文献的文献计量分析,并采用对数似然算法进行聚类分析,以系统梳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结果发现:研究期间有关研究发文量呈上升趋势,3个快速增长节点分别落于2017年、2020年和2023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混合所有制”“职务发明”“高校”“科技成果”等关键词的出现频次较高,即这些领域的研究热度较高;有关研究主要聚焦于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问题分析与实践探索、法律与制度视角的科技成果归属分析、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高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4个主题。当前有关赋权改革研究存在不足之处,如前瞻性有限、对本地情况分析较少等问题,未来研究要更多关注改革实践实施细节、法律制度创新及改革建议等。
- 刘海礁邱雅洁王瑛上官彩霞张会芳杨帆李永鑫
- 关键词:职务科技成果科技成果转化职务发明
- 科技评价常用方法比较及农业科研机构评价方法建议被引量:6
- 2017年
- 科研机构是科技发展和创新的重要承担主体,科技绩效管理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要求的重要保障,建立科学、合理、可作操性强的科技绩效评价体系是绩效评价的基础。文章探讨了科研绩效评价原则,将常用的评价方法,如同行评议法、德尔菲法和文献计量法等的优点与不足、适用范围等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并针对农业科研机构的特点,给出了科技评价方法建议,以期为农业科研机构绩效管理提供参考。
- 张会芳
- 关键词:农业科研机构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
- 河南省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实践与思考
- 2024年
- 文章分析了河南省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基本情况,总结了河南省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如健全管理机制、建立激励机制、梳理赋权清单、建立负面清单、简化赋权流程等,阐述了河南省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实践,分析了河南省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持续强化顶层设计、加大政策宣讲力度、创新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模式、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及决策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改革的对策建议。
- 刘海礁王瑛李永鑫杨帆邱雅洁上官彩霞张会芳
- 关键词:职务科技成果
- 1980—2013年河南省粮食生产特点及安全保障机制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总结河南省1980—2013年耕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粮食总产、种植结构、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及生产总值的变化特点,分析土地资源、粮食总产变化趋势及上升空间,就未来河南省粮食安全机制进行探析。结果显示,河南省耕地面积上升及维持与政策扶持有关,继续上升幅度收窄,但耕地质量提高的空间较大。播种面积的波动同耕地面积的波动日益趋同,前者对后者的依赖性渐强。粮食总产增速放缓,稳产能力渐强,粮食产量继续大幅增加的压力较大。生产要素投入整体逐年增加,农业总产值直线上升,但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例直线下降。建议继续完善农业激励政策,稳定现有耕地数量,改造中低产田,提高中高产田的比例及土地利用效率,实现藏粮于地;加快科技创新,继续推进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及"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做到藏粮于技。
- 张会芳尹海燕冀保毅卓文飞
- 关键词:耕地面积播种面积粮食总产增产潜力耕地质量
- 2005~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分析——以水稻、玉米和小麦品种类为例被引量:8
- 2015年
- 文章对2005~201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和小麦品种类(品种及相关技术与方法)获奖项目数据进行了梳理、统计,分析了获奖项目的特点,如在各等级奖项中获奖项目占比随奖项级别升高而升高,科研院所是水稻、玉米和小麦品种类创新主体,河南省获奖数量位居首位等,以期从一个侧面反映品种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成果进展及在创新型农业发展中的地位,更好地提升我国品种技术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农作物品种技术创新及科研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 卓文飞康世云张会芳
- 关键词:获奖项目水稻玉米小麦
- 河南省联合体试验小麦品种综合性状分析与评价
- 2024年
-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联合体试验是当前我国农业形势下拓宽作物品种审定试验渠道重点推进的新措施,为深入了解河南省小麦联合体试验容量、掌握其品种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概况,以近3 a(2021—2023年)河南省审定通过的小麦品种为对象,将联合体试验品种与省统一试验品种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2021—2023年河南省通过审定的小麦品种合计355个,其中,联合体试验品种187个。联合体试验容量呈上升趋势,品种数量占比由2021年的48.3%上升到2023年的61.2%;试验组别单一,主要为冬水组。冬水组小麦中,申请者独立申请品种时,联合体试验品种中高校和科研院所占比较省统一试验高,个人申请则更倾向于参加省统一试验。联合体试验小麦农艺性状与省统一试验相比差异前期大后期小,7个农艺性状中2021年有5个性状差异显著或极显著、2023年有2个性状差异显著;品质性状差异相对较小,但也表现出前期大后期小的规律,7个品质性状中2021年有2个性状差异显著、2023年均不显著。联合体试验品种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及多样性整体上均大于省统一试验。利用主成分分析将14个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转化为7个主成分,其反映了81.51%的原始信息。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评价结果表明,综合评价得分排名前50位的品种中,联合体试验小麦品种在其全部品种中占比较小,2021、2023年分别有5、14个,分别占当年全部联合体试验品种数量的9.3%、17.9%;省统一试验小麦品种在其全部品种中占比较大,2021、2023年分别有4、5个,分别占当年全部省统一试验品种数量的19.0%、35.7%。综上,河南省小麦联合体试验容量在不断提升,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离散程度较大,品种综合评价得分与省统一试验差距缩小,相关部门未来可根据市场调整优化试验组别,聚焦联合体试验通道问题,推进联合体试�
- 张会芳燕照玲刘海礁段俊枝陈海燕郭燕王楠杨翠苹齐红志
- 关键词:小麦品种性状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
- 草莓畸形果类型、形成原因及综合防治
- 2016年
- 草莓色泽艳,口味佳,营养价值高,极受人们喜爱。但草莓栽培生产中由于气候、品种特性、授粉昆虫少、雌蕊障碍、管理不当等原因,极易发生果实畸形现象,严重影响草莓商品价值。本文介绍了草莓畸形果种类和形成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 张会芳
- 关键词:草莓畸形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