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志华

作品数:6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基因
  • 3篇突变
  • 3篇基因突变
  • 2篇突变分析
  • 2篇家系
  • 2篇阿尔茨海默病
  • 2篇测序
  • 1篇蛋白
  • 1篇药物
  • 1篇遗传性
  • 1篇遗传性包涵体...
  • 1篇遗传学
  • 1篇遗传学诊断
  • 1篇诱发性
  • 1篇运动诱发性
  • 1篇早老素
  • 1篇早老素1
  • 1篇三核苷酸
  • 1篇生物信息
  • 1篇生物信息学

机构

  • 6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郑州铁路职业...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6篇许予明
  • 6篇杨志华
  • 5篇史长河
  • 4篇杨靖
  • 4篇毛澄源
  • 2篇田杰
  • 2篇王燕琳
  • 1篇刘玉涛
  • 1篇宋波
  • 1篇孙慧芳
  • 1篇李玉生
  • 1篇商丹丹
  • 1篇胡正威

传媒

  • 3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遗传性包涵体肌病一例GNE突变的检测
2016年
目的:研究一例近亲结婚导致的遗传性包涵体肌病(HIBM)家系表型和基因型特点。方法:收集一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肌病患者,应用目标捕获测序技术对该患者家系人员进行致病基因筛查。结果:该患者以四肢近端肌进行性无力为首发症状,电生理检查提示肌源性损害;基因检测结果显示GNE基因发生c.C577T(p.Arg193Cys)纯合错义突变;其父母均为GNE基因c.C577T(p.Arg193Cys)杂合携带者;该突变在家系内同疾病表型共分离,并且在200例正常对照人群中未被发现。结论:目标捕获测序技术可用于HIBM的诊断;c.C577T为一个新的GNE基因变异。
田杰李玉生杨志华骆海洋毛澄源许予明史长河
关键词:遗传性包涵体肌病
一个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家系的遗传学诊断
2020年
目的:检测一个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家系的致病突变。方法:采集家系内5例患者(先证者及其母、姨妈和2个表弟),先证者父亲(正常人)和200名正常人外周血并提取基因组DNA。对先证者DNA样本进行目标序列捕获测序,寻找突变位点。对所有患者、先证者父亲和200名正常对照的目标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该家系内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符合单纯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诊断。目标序列捕获测序发现先证者PRRT2基因2号外显子存在c.535 C>T(p.Q179*)无义突变。Sanger测序显示家系内所有患者均携带此突变,家系内正常人未检测到此突变,符合家系内共分离。200名正常人均未检测到此突变。结论:无义突变PRRT2 c.535 C>T(p.Q179*)是该单纯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家系的致病基因。
胡新超毛澄源史长河范丽媛张槊胡正威杨志华范雨杨靖许予明
关键词: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非CAG三核苷酸异常扩增相关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患者CACNA1A基因突变分析
2018年
目的:探讨中国人非CAG三核苷酸异常扩增相关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CA)患者CACNA1A基因的突变特点。方法:应用PCR联合DNA序列分析方法,对来自全国的68例排除CAG三核苷酸异常扩增基因的SCA家系的先证者进行CACNA1A基因突变分析。结果:68例先证者中发现1例CACNA1A缺失型变异,CACNA1A基因第19号外显子2 992位到2 997位碱基发生GAGGGC缺失变异,导致其所编码蛋白Cav2.1第998位谷氨酸和999位甘氨酸缺失。结论:在中国人非CAG三核苷酸异常扩增相关SCA家系中发现了CNCNA1A基因的缺失突变,表明CACNA1A基因突变可能是SCA的致病原因之一。
张槊杨志华刘玉涛骆海洋唐秘博杨靖王燕琳史长河许予明
关键词: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突变
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三例患者家系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研究3例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EOAD)患者的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类型.方法 收集3例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EOAD患者,从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联合Sanger测序对EOAD患者的常见基因进行筛查,包括早老素1(PSEN1)基因、早老素2 (PSEN2)基因、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第16、17号外显子.结果 3例EOAD患者基因检测均为PSEN1基因7号外显子突变.第1例为家族性EOAD,基因突变类型为PSEN1基因7号外显子相邻2个位点基因突变,且与该家系共分离,其中1个位点为同义突变,另1个位点为新发突变类型Y256N;第2例也为家族性EOAD,基因突变为PSEN1基因新发突变类型H214R;第3例为1例极早发EOAD患者,无家族史,突变类型为PSEN1基因突变G206V.结论 PSEN1基因是EOAD患者的重要致病基因.我们发现了PSEN1基因的2个新发突变和1个已知突变,进一步丰富了EOAD的突变数据库.
杨志华田杰商丹丹张书语毛澄源骆海洋宋波许予明史长河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早老素1基因突变
阿尔茨海默病的组学机制分析及药物预测
2021年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和正常对照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以及相应的靶向药物。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获取AD患者和正常对照的相关数据芯片(GSE5281),利用R语言LIMMA程序包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使用DAVID数据库对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再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分析,筛选出核心基因和关键基因,以核心基因为靶点的筛选出现有药物。结果共筛选出863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246个上调基因和617个下调基因,GO富集分析结果示差异基因主要功能为ATP结合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为帕金森病、朊蛋白病等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长时程增强作用、轴突导向等,STRING数据库分析得到5个核心基因(PSMA7、PSMA3、PSMB7、PSMC5和PSMC3),和31个关键基因(包括23个上调基因和8个下调基因),以核心基因为靶点筛选出8种现有药物,3组基因芯片两两比较筛选出13个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结论基于GEO数据库的生物信息学分析,AD患者与正常对照之间存在差异表达基因并筛选出现有药物。
王卓雅王燕琳杨志华孙慧芳张奇杨靖许予明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生物信息学基因药物
RAB39B基因c.536dupA突变导致X连锁遗传帕金森综合征的初步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突变型RAB39B基因的表达水平及RAB39B对细胞自噬水平和α-突触核蛋白的影响,并初步探索RAB39B基因c.536dupA突变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基于前期发现由RAB39B基因新的突变c.536dupA导致青少年型帕金森综合征家系的工作背景,构建含有RAB39B基因c.536dupA突变型的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HA-RAB39B-536),与RAB39B野生型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HA-RAB39B),利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表达质粒转染至N2a细胞培养作为实验组。对照组为接受pcDNA3.1-HA转染的N2a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蛋白质印迹、免疫荧光及免疫共沉淀等技术来明确突变型RAB39B的表达水平及RAB39B对自噬功能和α-突触核蛋白的影响。结果在N2a细胞模型中,突变型RAB39B的转录水平约为野生型RAB39B的2倍,而突变型RAB39B的蛋白水平(0.30±0.00)明显低于野生型(1.50±0.25,t=8.313,P<0.05),加入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后突变型RAB39B蛋白水平有所升高(0.70±0.10,t=6.925,P<0.05);RAB39B基因突变组的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Ⅱ/Ⅰ值(3.11±0.30)显著低于野生组(7.03±0.20,t=18.831,P<0.05);过表达野生型和突变型的RAB39B不影响内源性α-突触核蛋白水平,而过表达野生型的RAB39B会导致外源性的野生型和突变型(p.A53T)α-突触核蛋白水平升高[野生型:由0.60±0.11上升至1.25±0.08,t=8.254,P<0.05;突变型:由0.55±0.08上升至1.15±0.08,t=9.293,P<0.05]。结论RAB39B基因c.536dupA突变型蛋白稳定性下降,突变型蛋白可能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通路降解,且该突变可能影响细胞的自噬水平;RAB39B蛋白可能与α-突触核蛋白存在体内相互作用关系,可能参与α-突触核蛋白的稳态水平的维持。
史长河史蒙蒙范雨杨志华董亚丽毛澄源杨靖许予明
关键词:帕金森病X染色体自噬Α-突触核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