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宪武

作品数:18 被引量:9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9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6篇四川盆地
  • 6篇盆地
  • 5篇油气
  • 5篇成藏
  • 4篇雷口坡组
  • 4篇储层
  • 3篇地层
  • 3篇油气成藏
  • 3篇勘探
  • 2篇中段
  • 2篇筇竹
  • 2篇下寒武统
  • 2篇寒武统
  • 2篇包裹体
  • 2篇包裹体特征
  • 2篇层序
  • 2篇层序地层
  • 2篇储层特征
  • 2篇川西南
  • 2篇川西坳陷

机构

  • 14篇中国石化
  • 7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西南油气分公...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化石油...
  • 2篇中国石油西部...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石油西南...

作者

  • 18篇孟宪武
  • 4篇宋晓波
  • 3篇田景春
  • 3篇王莹
  • 2篇李双建
  • 2篇刘勇
  • 2篇何登发
  • 2篇隆轲
  • 2篇王海军
  • 2篇王海军
  • 2篇陈智远
  • 2篇朱兰
  • 2篇朱兰
  • 1篇尤东华
  • 1篇李金玺
  • 1篇石国山
  • 1篇张翔
  • 1篇王海军
  • 1篇蔡左花
  • 1篇陈兰

传媒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四川地质学报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矿物岩石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西南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储层特征被引量:12
2015年
综合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分析,进一步明确川西南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期发育两期局限台地鲕粒、砂屑浅滩,平面上以资阳—磨溪地区为浅滩发育的中心,向四周减薄,纵向上由中心区稳定的早、晚两期浅滩迁移演变为边缘的晚期滩。储层岩性为溶孔微晶-细晶白云岩、滩相砂屑白云岩、鲕粒白云岩,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溶孔为主,资阳—磨溪地区为中低孔渗—高孔渗,测井表现为低伽马、低电阻、低密度、较高的声波时差,为孔隙型储层;白云石化是形成储层的基本条件,溶蚀作用对优质储层发育起决定性作用。资阳—磨溪地区储层厚度为30~50 m,孔隙度为4%~6%,发育最好;向南西、南方向储层厚度变为10~30 m,孔隙度为3%~4%,因此,资阳-磨溪地区是龙王庙组油气勘探的最有利区。
孟宪武朱兰王海军田景春
关键词:浅滩储层厚度
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四段天然气成藏特征及勘探前景被引量:7
2022年
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是四川盆地西部近年来海相天然气勘探的热点层系之一,业内对其成藏条件和气藏类型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研究表明,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四段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潮坪相白云岩储层大规模稳定展布,二叠系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2套烃源岩发育。雷四段在川西坳陷由西向东发育3种成藏模式,即跨层烃源断裂+裂缝复合输导的下生上储式构造气藏,小型烃源断裂+层内裂缝“接力式”输导的下生上储式构造—地层气藏,以及层内裂缝输导的自生自储式岩性气藏。除了目前已获得超千亿方探明储量的川西龙门山前雷四段构造气藏外,坳陷东侧雷口坡组四段尖灭线附近为探索构造—地层气藏的有利区域,坳陷东侧斜坡带中下部(广汉斜坡带)是探索岩性气藏的有利区域。
王国力宋晓波刘勇孟宪武隆轲
关键词:成藏特征勘探前景
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四段天然气成藏过程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基于川西地区构造演化,利用区域基础地质资料和流体包裹体等分析测试数据,恢复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四段埋藏—热演化史,明确天然气成藏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两类包裹体,即含烃盐水包裹体和盐水包裹体,盐水包裹体较为常见,显微镜下可见气烃和极少量的液态烃包裹体;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在80~200℃之间,表现为双峰型特征,峰温分别为130~140和160~170℃;天然气主成藏期有两期,第一主成藏期主要为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中晚期,第二主成藏期主要为中—晚中新世。天然气成藏过程为上二叠统烃源岩在晚三叠世(印支末期)进入生油高峰期,形成古油藏;至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古油藏裂解成气;中—晚侏罗世(燕山早期),雷口坡组烃源岩进入生气高峰期,进一步补充气源,在川西地区正向构造中形成天然气藏。受喜山期构造挤压抬升的影响,雷口坡组内部继续发育小断层,至中—晚中新世,古气藏发生调整并最终定型。该结果为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天然气勘探提供指导。
陈智远孟宪武沈开元张晓文宋晓波
关键词:包裹体特征成藏过程均一温度
基于拓扑分形方法的裂缝网络体系
2024年
川南地区经历了多期多阶段的构造变形事件,形成了多期构造复合-联合的叠加构造变形带,并伴生着较为发育的裂缝网络体系。为了定量化表征永川地区的构造变形强度,通过提取永川地区裂缝数据,基于拓扑结构分析的方法,运用了裂缝线密度、裂缝连通率两项拓扑指标对永川地区的构造变形强度进行了量化。并对量化评价结果与页岩气井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裂缝线密度的数值在0~0.986×10^(-3)的区间范围内,裂缝线密度与页岩气井产量强正相关,即裂缝网络体系越发育,页岩气产量越高,超过0.986×10^(-3)并在0.986×10^(-3)~1.342×10^(-3)区间内某一点开始,过于发育的裂缝网络体系反而致使页岩气产量降低。而裂缝连通率数值与页岩气井产量呈弱的负相关,即裂缝连通率数值越高,页岩气产量越低。
孟宪武王莹李南颖张毫生李智武李金玺张俊辉邓大平杨崇俊
四川盆地茅口组一段缝洞充填物特征及成因——以A1井为例
2024年
近年来,四川盆地二叠系茅口组一段不断取得天然气发现,其泥灰岩的储集空间成因机制已成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厘米级缝洞型储集空间是茅口组一段新发现的储集空间类型之一,相关研究尚未公开报道。以四川盆地A1井为例,在岩心观察描述基础上,通过显微岩石学、碳氧同位素、锶同位素与微量元素的对比分析,研究了缝洞充填物特征及成因。茅口组一段缝洞中方解石胶结物与泥灰岩基质具有相似的碳氧同位素与锶同位素分布特征,表明方解石主要来源于围岩的溶解再沉淀;与泥灰岩相比,缝洞方解石胶结物的变价元素(V、Cr、U、Mo)、稀土元素(REE)含量降低,而微营养元素(Ni、Cu、Zn)含量升高,揭示了在此过程中微量元素的差异性迁移规律;方解石与泥灰岩基质的Mn与Sr含量的差异性变化特征揭示了成岩流体的海水亲缘属性,进一步表明其与大气淡水、深部热液流体无关。晚侏罗世以来的侧向构造推覆挤压力,形成了川东南地区滑脱断层及相关褶皱体系,在此过程中可能导致了茅口组泥灰岩变形并产生了厘米级裂缝空间。泥灰岩在后续压实—压溶作用(包括侧向压溶)等形成的成岩流体为缝洞石英和方解石胶结物提供了物质来源。
孟宪武尤东华李蓉宋晓波张力钰朱兰
关键词:黏土矿物泥灰岩茅口组四川盆地
川西南井研地区筇竹寺组页岩气特征被引量:25
2014年
综合川西南井研地区JS1井钻井、测井等资料,对比邻区筇竹寺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岩性特征、厚度、有机质类型及含量、成熟度、裂缝、孔隙度、渗透率、矿物组成、压力、含气性等,分析认为JS1井地区筇竹寺组页岩有机碳大于2%、厚度大于100m、Ro在3%左右、石英含量大于40%、含气量平均1.8m3/t、裂缝发育,其余各项指标也较好,仅埋深较大。因此,川西南地区筇竹寺组及龙马溪组是下组合有利的页岩气勘探目标层系,与北美页岩气相比,也是适合开发的页岩层。
孟宪武田景春张翔朱兰
关键词:龙马溪组页岩气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三叠系盐下超深层油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方向被引量:6
2023年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三叠系盐下海相层系埋深普遍超过7000 m,油气勘探程度低,但是油气基本成藏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依据最新的钻探成果和地震资料,系统分析了川西坳陷超深层烃源岩、储层、构造变形样式和油气动态成藏匹配关系,指出了有利勘探方向。研究认为:川西坳陷超深层发育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中二叠统茅口组和上二叠统龙潭组3套区域烃源岩,生烃强度均超过20×10^(8)m^(3)/km^(2),具有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资源潜力。坳陷内发育震旦系灯影组台缘丘滩和二叠系栖霞组、茅口组颗粒滩白云岩储层,受高能相带和多期岩溶作用控制,具有规模性储集体成储基础。山前带推覆体下盘发育盐下准原地背斜构造,山前坳陷带发育高陡断裂和走滑压扭构造,形成了良好的油气圈闭。山前隐伏构造与坳陷内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均形成于印支期,与寒武系烃源岩主生烃期及基底断裂活动期具有良好的匹配关系,具备油气早期成藏条件。综合评价认为坳陷内震旦系灯影组台缘带、与基底高陡断裂沟通的二叠系高能相带和山前带推覆体下盘原位构造是下一步勘探有利目标。
李双建李智李智张磊孟宪武孟宪武
关键词:栖霞组成藏条件川西坳陷四川盆地
龙门山山前带中段分层差异变形特征及成因
2024年
龙门山构造带是研究陆内构造变形活动的理想场所之一。龙门山山前带的构造变形整体具有纵向分段、横向分带、垂向分层的特点。为了明确龙门山山前带中段分层变形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分层差异变形成因。本文应用浅表地质露头、数字高程与三维地震数据等资料,开展龙门山山前带中段构造样式的识别及分层差异解析,绘制典型剖面构造演化图,计算关键层位缩短量。研究表明:龙门山山前带发育多种类型的断层相关褶皱,其中,上三叠统叠瓦逆冲构造以及深部逆冲楔在龙门山山前带中段广泛发育。总体来看,龙门山山前带中段大致以嘉陵江组为界,呈叠瓦逆冲构造系统与深部中小尺度冲断构造系统垂向叠置的构造特征,滑脱层对分层变形起着控制作用。此外,岩性也影响着分层变形,嘉陵江组膏盐岩等区域性分布的软弱层在变形中发挥着传递应变的滑脱层作用;多期次变形的叠加也是导致龙门山山前带中段分层差异变形的重要原因。
郑娜何登发汪仁富孟宪武王莹
关键词:龙门山山前带构造样式
川西地区雷口坡组成岩流体期次及其来源被引量:6
2021年
为了明确川西地区雷口坡组成岩流体的期次和来源,在镜下岩石薄片和阴极发光精细观察的基础上,利用成岩矿物流体包裹体与碳、氧和锶同位素等地化资料,综合分析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四段成岩矿物的充填序列,确定成岩流体的期次和来源。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四段不同粒级充填矿物分为3期,充填序列分别为:第Ⅰ期微-粉晶白云石和方解石、第Ⅱ期细晶白云石和方解石及第Ⅲ期中晶白云石、方解石和嵌晶白云石,3期流体大致分别对应于晚三叠世早—晚期(距今232~214 Ma)、晚三叠世末期—晚侏罗世末期(距今212~145 Ma)、早白垩世—晚白垩世末期(距今142~70 Ma)。雷口坡组四段基质白云石与孔缝充填物的碳、氧和锶同位素组成显示,成岩流体具有正常海相碳酸盐岩的地化特征,并揭示了雷口坡组四段87Sr/86Sr高值是由于蒸发潮坪环境下同生-准同生期毛细管浓缩作用、渗透回流作用以及埋藏期封存海水释放作用的流体侵入造成的。
陈智远孟宪武宋晓波郝晓波隆轲
关键词:包裹体特征流体来源雷口坡组
四川盆地中部资阳地区张扭断裂三维构造模型、构造演化与油气地质意义
2024年
基于钻井和地震数据,通过平面-剖面构造解析、三维断层构造建模、垂向断距分析及平衡剖面恢复,对四川盆地资阳地区张扭(走滑)断裂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资阳三维地震工区张扭断裂系统由北东走向、伸展变形主导的F_(Ⅰ)19和F_(Ⅰ)20断裂带以及北西走向、右旋剪切变形的3组雁列正断层构成。其中,F_(Ⅰ)19、F_(Ⅰ)20断裂带贯穿新元古界—中下三叠统嘉陵江组,表现出“S”形丝带状的三维结构,在二叠系沉积前及早三叠世至少经历两期构造叠加改造;北西向的3组雁列正断层由两两成对、倾向相反、部分左阶排列的小型正断层构成,在二叠系沉积前基本定型,对F_(Ⅰ)19断裂带向东的生长和扩展造成限制。F_(Ⅰ)19、F_(Ⅰ)20断裂带自深往浅沟通多套烃源岩和储层,断层活动时间与生烃高峰期匹配良好;在F_(Ⅰ)19、F_(Ⅰ)20断裂带两侧的局部低幅背斜带上,若叠加发育寒武系—三叠系有利沉积相带和储层,则该区有望成为天然气聚集有利区。
田方磊郭彤楼何登发顾战宇孟宪武汪仁富王莹张伟康鲁国
关键词:油气地质意义四川盆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