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一
- 作品数:25 被引量:76H指数:5
- 供职机构:解放军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热力扰动位置对于螺旋带形成的影响
- 热带气旋的眼壁和螺旋带本质上均是对流性的,积云对流对于热带气旋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研究热带气旋基流中热力扰动的演变将有助于了解热带气旋螺旋带的生成和发展机制,也有助于对热带气旋强度的研究。本文利用3DVPA...
- 黄泓陈雪景陈中一
- 关键词:热带气旋涡旋
- 文献传递
- 一次飑线过程的数值模拟和动力分析被引量:4
- 2002年
- 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大学“风暴分析预报中心”(CAPS)开发的 ARPS(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讨论了美国 VORTEX- 95试验期间的一次飑线过程的触发和维持机制。试验表明 ,地面中尺度汇合线或切变线是此次飑线过程主要的触发系统和重要的维持机制之一 ;对流凝结潜热加热和高低空急流耦合在飑线的发展和维持有重要作用。此外 ,ARPS模式成功地模拟了飑线的 β中尺度结构特征 ,表明该模式对飑线强对流天气系统有较强的模拟能力。
- 余清平王兴宝陈中一
- 关键词:飑线过程数值模拟动力分析ARPS模式
-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伴生降水对中国的影响
- 1研究背景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每年都给大洋沿岸的国家带来严重的灾害威胁。TC登陆造成的灾害往往是其引发的暴雨造成的,暴雨会造成洪水泛滥,带来巨大的损失[1]。TC在向高纬度地区移动时经常会发...
- 王科程陈中一黄泓王学忠
- 关键词:热带气旋降水台风路径
- 文献传递
- “天气学”课程知识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发展
- 本文主要介绍为适应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我校“天气学”课程紧跟学科专业发展,满足业务发展需求,完成人才培养目标,遵循课程教学规律,整合课程知识体系,精简优化、科学发展课程教学内容,创新和发展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
- 陈中一张波高传智姜勇强
- 关键词:天气学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 夏季东亚高空急流和西北太平洋海温耦合模态及其与太平洋-日本遥相关型的关系
- 利用NCEP/NCAR和NOAA月平均资料,采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分析了夏季东亚高空纬向风场和西北太平洋海表温度(SST)的耦合关系,并据此研究了东亚副热带高空急流和太平洋-日本(Pacific-Japan,PJ)...
- 钟中唐筱之卢伟陈中一
- 关键词:海表温度
- 文献传递
- 南海及周边地区对流活动的时空变化及其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遥相关被引量:4
- 2004年
- 利用美国 NCEP 1 95 8~ 1 998年高斯网格月平均再分析的向外长波辐射 ( OLR)资料和中国国家气象中心的全国 1 60站 1 95 1~ 1 998年月平均降水资料 ,分析了南海及周边地区 (以下简称南海地区 ) ( 0°N~2 0°N,1 0 0°E~ 1 2 5°E)对流活动的时空变化及和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遥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南海地区对流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转换特征 ,主要呈一致性的分布形势 ,具有多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 ,不同时间尺度振动的周期显著性和强度存在明显的年际差异。SVD分析表明 ,南海地区夏季对流活动与中国长江流域夏季降水密切相关。
- 戴彩悌陈中一
- 关键词:夏季降水遥相关
- 一次强降水过程的预报效果检验
- 针对传统检验技术无法充分反映高分辨率模式预报性能的提高等问题,本文利用传统评分、新型空间检验技术对2012年8月23日的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了效果检验。其中预报资料为欧洲中心细网格模式(ECMWF) 20时发布的预报时效为...
- 刘宇黄泓陈中一王学忠
- 热带气旋直接降水对中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本文基于RSMC台风最佳路径资料以及TRMM逐日降水资料,对1998—2013年间中国区域热带气旋(TC)直接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约54.2%的西北太平洋TC在中国陆地上产生了直接降水。TC直接降水对中国的影响范围较广,未变性TC的降水决定了全部TC降水的西界,而潜在变性TC的降水决定了全部TC降水的北界。自每年的4月开始,TC直接降水开始影响中国,以8月最为频繁,潜在变性TC的影响以9月为最。降水首日,全体TC以台风及以上强度为主,中心主要分布在30°N以南。未变性的TC强度较弱,降水面积大、降水强度强;而潜在变性TC则以台风(TY)及以上强度为主,其单个TC的平均降水面积和降水强度以热带低压(TD)及以下强度TC为最大。本文工作为TC在中国直接降水的气候特征以及TC变性前期降水分布特征提供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 王科程黄泓陈中一王学忠
- 关键词:热带气旋
- 九江机场一次冰雹天气的诊断分析
- 本文利用天气图、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九江机场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天气影响系统以及强对流发生发展的条件进行了分析,并计算、分析了相关的强对流天气参数以及能量参数。结果表明:此次强对...
- 陈雪景陈中一黄泓臧增亮
- 关键词:强对流冰雹
- 文献传递
- 热带气旋尺度涡旋对非对称热力扰动演变的影响
- 2015年
- 利用经验公式定义了三种不同热带气旋尺度涡旋,然后分别在其最大风速半径处叠加非对称热力扰动,用三维涡旋扰动分析和模拟模式(Three-Dimensional Vortex Perturbation Analyzer and Simulator,3DVPAS)模拟、分析了扰动水平结构,通量传输及能量转换的演变。研究结果显示:在三种涡旋中,非对称热力扰动的演变都依次经历了三个阶段,即静力调整阶段、准静力平衡阶段和增长(对于不稳定涡旋)或消亡(对于稳定涡旋)阶段。在初始非静力状态下,伴随着重力波的频散,扰动位能快速衰减,而动能快速增加,热量和动量向外传输。完成静力调整所需的时间主要取决于基态涡旋的稳定性和强度,强度较弱的稳定涡旋所需时间相对较长。在三个涡旋中,前两个阶段都伴随着螺旋带结构的生成和演变;螺旋带在静力调整阶段比准静力平衡阶段具有更大的径向尺度;最大径向尺度和最长生命期的外围螺旋带易于在稳定涡旋中产生,而在快速发展的不稳定涡旋中外围螺旋云带则难以形成和维持。由此可知,热带气旋中的外围螺旋云(雨)带的形成伴随着静力平衡调整的过程,在准平衡状态下,螺旋带向热带气旋的内核区域集中,形成眼壁—雨带复合体结构。本文的结论有助于深入理解热带气旋外围螺旋雨带的形成和演变机制。
- 黄泓王学忠姜勇强陈中一
- 关键词:热带气旋强度螺旋云带重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