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眶内异物3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黄玉婵谢欣
- 关键词:眶内异物手术治疗
- 减少溶脲脲原体分离培养污染的方法被引量:1
- 1994年
- 1166份泌尿生殖道标本在含2000U/ml青霉素、1μg/ml二性霉素B和5%小牛血清的0.01mol/LPBS(pH7.0)的运送培养基中4℃预处理2h,再进行溶脲脲原体的分离培养,与623份未做预处理的标本比较结果表明,运送培养基做预处理可显著减少溶脲脲原体的污染,P值<0.05。
- 黄玉婵叶元康邵惠芬陆德源
- 关键词:溶脲脲原体
- 泪小管断裂吻合术32例临床分析
- 2009年
- 我院自2002年至2007年,在显微镜下对32例泪小管断裂者行吻合术,并采用硬膜外麻醉导管为支撑物,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黄玉婵
- 关键词: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硬膜外麻醉导管显微镜支撑物
- Nd:YAG泪道激光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评价Nd:YAG激光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方法对360例(382眼)泪道阻塞患者均采用Nd:YAG激光手术治疗,观察疗效并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泪点闭锁5眼治愈5眼(100%);泪总管及泪小管阻塞129眼治愈113眼,好转6眼,有效率92.25%;鼻泪管阻塞221眼治愈201眼,好转6眼,有效率93.67%;慢性泪囊炎27眼,治愈8眼,好转4眼,有效率44.44%。382眼总治愈率为85.6%,总有效率89.79%。结论泪道激光治疗泪道阻塞具有无痛苦、组织损伤小、操作方便、价格便宜、出血少、术后美观和疗效好等特点,通常可在表麻下完成,因而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值得推广。
- 黄玉婵
- 关键词:泪道阻塞疗效观察
- 翼状胬肉三种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观察
- 2007年
- 厉越周爱娟黄玉婵
- 关键词:翼状胬肉手术方法疗效观察术后复发率角膜缘干细胞自体角膜缘
- 多层螺旋CT泪道造影与MR泪道成像对泪道阻塞的对比研究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泪道造影(CTD)与磁共振泪道成像(MRD)在泪道阻塞性诊断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因泪溢患者就诊总共85例(155侧),其中男性55例,女性30例...
- 黄玉婵
- 关键词:泪道阻塞
- 文献传递
- 白内障患者第二术眼用药干预的护理体会被引量:1
- 2011年
- 白内障的病因有很多种,目前老年性白内障在临床上所占比例相当大,然而老年性白内障眼病和先天性白内障眼病多累及双眼,需要进行双眼白内障手术的患者也就越来越多.本文对我院眼科在2008年6月-2010年6月施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80例进行临床治疗以及跟踪调查,分析护理干预等措施对于患者第二术眼治疗效果的影响.
- 黄长云黄玉婵刘茹檬
- 关键词:白内障白内障摘除术护理
- CT造影在泪囊区病变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4年
- 泪囊,是眼眶内侧壁前部的一膜性结构,也称泪囊窝,其上端是高于内眦的盲端结构,下部走形为鼻泪管[1].泪囊的活动主要受两组肌纤维控制,其中眼睑内侧韧带走形于泪囊前方,第二条肌束眼轮匝肌一部分纤维横过泪囊前方,另一部分眼轮匝肌纤维穿过泪囊的深面.当眼轮匝肌接受刺激收缩时,眼睑内侧韧带受到牵引从而扩大泪囊,在泪囊中产生负压,促使眼泪流出泪囊.当泪囊及其周围结构出现先天性病变或者后天性病变时,则会影响泪液流出,继而产生相应症状.CT造影是泪囊区病变检查不可替代的影像学方法,尤其是对骨性泪道狭窄、外伤性泪道阻塞以及先天性泪囊区病变[2-4]的诊断.因此,CT泪囊造影逐渐成为泪囊病变诊断的主要手段.本文就CT造影在泪囊区病变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 黄玉婵曾献军
- 酶联一步法快速检测淋病奈瑟菌被引量:1
- 1997年
- 蔡功名李晓冬董成程振球田为发丁锡亮王宗彪黄玉婵李志钢葛冠英
- 关键词:淋病淋病奈瑟菌
- 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异常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27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异常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从上海市一个社区中随机选取 12 7例 35~ 7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和 170例正常血压者。使用高效液相色谱结合电化学方法检测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总浓度 ,使用放射免疫法同时测定血清中叶酸和B12 浓度。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THFR)基因多态性。结果 调整年龄和性别后 ,病例和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别为 10 .5 6 μmol/L和10 .34 μmol/L ,差异无显著性 (F =0 .2 34 ,P =0 .6 3)。在未服降压药的对象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收缩压和舒张压亦无关联。该人群MTHFR不耐热性基因突变频率为 13.1% ,突变等位基因频率为 38.7%。病例组与对照组基因型分布和突变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然而 ,病例组叶酸和B12 浓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本研究未发现升高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MTHFR基因突变是原发性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病人较高的叶酸和B12 水平可能降低了同型半胱氨酸的危险性。
- 詹思延高原原尹香君黄玉婵胡永华李立明
-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异常原发性高血压病例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