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斌 作品数:15 被引量:70 H指数:6 供职机构: 解放军第三二四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 重庆市医学科研计划项目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hTERT启动子特异驱动IL-24重组腺病毒的包装及鉴定 2014年 目的包装并鉴定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特异驱动白介素-24(IL-24)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方法全基因合成优化后的hTERT启动子,插入质粒pGL3-basic的多克隆位点(pGL3-phTERT);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扩增IL-24,插入pGL3-phTERT质粒的hTERT启动子下游获得pGL3-phTERT-IL24;随后将phTERT-IL24插入pShuttle中间质粒,使用AdEasyTMAdenoviral Vector System包装Ad-phTERT-IL24重组腺病毒;同时包装CMV启动子驱动IL-24的腺病毒载体为阴性对照(Ad-CMV-IL24),以空载腺病毒Ad作为空白对照。用20 MOI重组腺病毒感染SGC-7901、MKN-45、HF细胞,采用PCR及Western blot检测IL-24在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成功包装Ad-hTERT-IL24重组腺病毒。感染Ad-hTERT-IL24后,hTERT阳性肿瘤细胞内IL-24表达显著上调,但hTERT阴性的HF细胞则无IL-24表达;感染阴性对照Ad-CMV-IL24后,hTERT阳性或阴性细胞内均有IL-24表达,感染空白对照Ad后,hTERT阳性或阴性细胞内均无IL-24表达。结论 AdhTERT-IL24腺病毒载体可有效介导IL-24特异表达于hTERT阳性肿瘤细胞内。 邹利全 曹亚玲 黄茂涛 宋航 黄一 李学成 游斌 陈陵关键词: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启动子 马来酸曲美布丁等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观察西药马来酸曲美布丁及吗丁啉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用西药马来酸曲美布丁及吗丁啉口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治疗后进行包括症状改善及胃排空时间等临床疗效的比较。[结果]从症状改善上看,治疗组31例中,痊愈12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0%;对照组32例中,显效3例,有效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1.8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胃半排空时间为(27.93±4.31)min,胃排空时间为(39.09±7.19)min;对照组分别为(36.63±5.24)min、(48.72±10.0)min;治疗组胃排空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马来酸曲美布丁等西药配合羊肠线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王洪斌 邹利全 金宏伟 游斌 刘志鹏 张方征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 西药 疗效 电刺激小脑治疗脑梗死48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探讨和观察电刺激小脑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48例脑梗死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综合性治疗 ,同时电刺激小脑 ,并与 48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匹配但只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对照。治疗 10d后进行疗效评分。结果 接受电刺激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有效率为 94% ,对照组有效率为 87%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常规药物加电刺激小脑治疗脑梗死有明显疗效 。 熊晓峰 谭秋芳 游斌 金宏伟 汤正才关键词:脑梗塞 电刺激 小脑 放大染色胃镜下射频治疗疣状胃炎6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放大染色胃镜下射频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放大内镜结合美兰染色,对疣状隆起改变的胃炎病灶进行胃黏膜细微结构形态学观察,将胃小凹为D、E和F型的68例患者纳入治疗,应用射频对病灶进行治疗,术后常规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或抗生素等治疗,3个月后复查疗效。结果射频治疗疣状胃炎病灶306处,每个患者平均4.5处,3个月后随访复查,临床症状明显改善63例(92.65%),经放大染色胃镜复查发现,患者病灶基本消除59例(86.76%),胃小凹为A、B型患者49例(72.06%),C型10例(14.71%),仍为D、E和F型,需要再次行射频治疗5例(7.35%)。射频治疗后部分患者出现上腹部隐痛等症状,无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放大染色胃镜能准确识别胃小凹形态,使射频能更准确地治疗疣状胃炎病灶,且疗效显著,操作安全简便。 游斌 邹利权 刘志鹏关键词:胃镜检查 胃小凹 疣状胃炎 射频 经内镜射频治疗消化道息肉86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探讨经内镜射频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方法、疗效及适用范围.方法 我科2006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射频治疗胃肠道息肉患者869例,术后观察不良反应、内镜随访,评价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 869例患者共1465颗息肉(息肉直径<0.5 cm 368颗,0.5 ~2.0 cm 1062颗,>2.0 cm 35颗),其中1452颗均一次性治疗成功,13颗直径>3.0 cm广基息肉分2次处理.1个月后复查胃肠镜,所有息肉均脱落,黏膜恢复正常,少数留有白色瘢痕.术后不良反应有腹胀78例,轻度腹痛30例,烧心9例,对症治疗后均缓解.术后出血1例,予以镜下金属止血夹治疗,得到控制.无穿孔病例发生.结论 经内镜射频治疗消化道息肉,安全有效,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特别适合于直径0.5 ~2.0 cm的广基或亚蒂息肉. 刘志鹏 邹利全 游斌 张兰 邓舒文关键词:消化道息肉 内镜 射频治疗 美蓝-靛胭脂双重染色对早期胃癌及不典型增生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内镜下美蓝-靛胭脂双重染色对早期胃癌及不典型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内镜下将104例胃黏膜异常表现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52例。染色组内镜下先喷洒0.2%靛胭脂染色,发现可疑病灶后,再喷洒0.5%美蓝染色,然后在染色异常部位给予活检并送病理组织学检查;对照组不作染色,按肉眼判断,常规活检。结果染色组中检出有19例存在轻度到中度不典型增生,1例存在重度不典型增生,1例为重度不典型增生癌变,黏膜内癌2例,2例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病灶仅限于黏膜层且无淋巴结转移,1例患者去向不明;对照组中分别检出6例轻度至中度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0例,6例不典型增生复查时有1例因肉眼高度怀疑癌变而染色,着深蓝色后再次活检,病理报告少量腺体重度不典型增生伴癌变。两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镜下美蓝-靛胭脂双重染色可显著提高胃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游斌 邹利全 刘志鹏 王洪斌关键词:胃黏膜 早期胃癌 不典型增生 美蓝 靛胭脂 胃癌组织内PinX1和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2015年 我们前期发现PinX1体外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我们通过检测胃癌组织PinX1与微血管密度(MVD)关系,探讨PinX1抑制胃癌的机制. 王洪斌 邹利全 游斌 王国威 宋航 王宗华 陈陵关键词:微血管密度 胃癌组织 胃癌细胞增殖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静脉内注射聚桂醇和(或)康派特10例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了解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在胃镜下注射国产硬化剂聚桂醇和(或)国产组织粘合剂康派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9年11月~2010年8月在我科经胃镜证实为EGVB 10例,其中单纯食道静脉曲张7例,同时存在食道胃底静脉曲张2例,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1例。胃镜下发现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后,先经胃镜活检孔插入注射针,将康派特注射进胃底静脉,采用"三明治"法,即"碘化油+康派特+碘化油",每次注射1~2点,每点康派特0.8~1.0 ml,康派特总量0.8~2.0 ml;后将聚桂醇注射入食道静脉,每根静脉5~10 ml,聚桂醇总量≤40 ml。对胃镜下仅发现胃底静脉曲张者,仅给予康派特治疗;仅食道静脉曲张者,则给予聚桂醇治疗(方法同前)。食道静脉曲张者首次治疗后,每周进行1次序贯硬化治疗,直到静脉明显减轻或消失;胃底静脉曲张首次尽量做到完全闭塞曲张静脉。术后常规禁食24 h,并给予生长抑素治疗1~3 d,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结果共进行25次聚桂醇和(或)康派特治疗,都成功止血且无早期再出血。结论胃镜下注射国产聚桂醇和(或)康派特对EGVB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 游斌 邹利权 刘志鹏 王洪斌 张方征关键词:食道胃底静脉曲张 出血 硬化剂 组织粘合剂 miR-138对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microRNA-138(miR-138)对人胃癌SCC-7901细胞株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将miR-138 RNA转染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miR-138表达丰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的细胞周期;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曲线;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人端的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蛋白的表达。结果:转染miR-138 RNA后,SGC-7901细胞内miR-138表达丰度升高,细胞增殖能力受到显著抑制,同时hTERT蛋白表达水平下调。结论:miR-138可抑制人SCC-7901细胞的增殖能力,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靶基因hTERT蛋白的表达。 陈陵 梁光萍 邹利全 高军 张方征 游斌 熊晓峰关键词:胃癌 微RNAS 转染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电刺激小脑对脑梗塞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电刺激小脑对治疗脑梗塞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头颅CT确诊为脑梗塞患者 5 8例 ,其中 2 9例采用电刺激小脑者为治疗组 ;另外 2 9例用常规治疗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P >0 .0 1,差异显著。结论 电刺激小脑治疗脑梗塞 ,能明显改变血液流变学指标 ,降低血液黏稠度 ,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血小板对血管内皮的黏附 ,提高脑血流量 ,从而改善梗塞病灶的缺血状态。 谭秋芳 游斌 汤正才关键词:电刺激 脑梗塞 血液流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