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良
- 作品数:86 被引量:399H指数:12
-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佛山市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浆D-二聚体及CD62p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14
- 2006年
-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病人血浆D-二聚体和CD62p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25例ACI病人血浆D-二聚体和CD62p水平,并设健康对照组(60名)对比研究。结果脑梗死病人不同病期D-二聚体和CD62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D-二聚体和CD62p水平与梗死面积成正相关。结论ACI病人血浆D-二聚体和CD62p水平升高,这与体内血液凝固性增强和血小板活化有关。测定血D-二聚体和CD62p水平对ACI病情预测和辅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万赛英顾卫谭锋王金良吴海科黄涛
- 关键词:D-二聚体CD62P
- 林芝地区卒中二级预防现状调查与分析
- 2019年
- 目的调查和分析林芝地区卒中的二级预防现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林芝市人民医院住院及心血管疾病筛查患者中200例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详细登记患者的临床资料,制定并实施二级预防措施。随访1年,采用门诊随访、电话随访相结合方式,分析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根据TOAST分型标准,200例脑卒中患者中,LAA型31例(15.50%), CE型14例(7.00%), SAA型65例(32.50%), SOE型7例(3.50%), SUE型83例(41.50%)。随访1年后,43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21.50%。复发组和未复发组行单因素分析,在血压、血糖、血脂代谢、饮食、抗血小板药物执行、心房纤颤、嗜烟酗酒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压不达标、饮食不规律、抗血小板药物用药不依从、嗜烟酗酒等均为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林芝地区卒中的二级预防工作不容乐观,疾病1年复发率较高,加强对脑卒中复发因素的分析,是进一步提高二级预防水平乃至诊治水平的关键。
- 赵旭王鹏王金良区腾飞张瑞樊凤梅
- 关键词:卒中
- 醒脑静合熄风化痰通络汤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观察
- 急性脑出血是临床常见危急重症之一,自1998年以来,我们应有醒脑静合熄风通化痰通络汤治疗中小量脑出血4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顾卫谭峰吴海科王金良黄涛
- 文献传递
- 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IL-6的影响
-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实验对象随机分为醒脑静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TNF.IL-6的水平。结果:醒脑静组及常规治疗组治疗...
- 王金良顾卫谭峰吴海科黄涛张睿铸
- 文献传递
- 环维黄杨星D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生长相关蛋白-43 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观察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脑缺血-复流脑组织大鼠脑缺血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mRNA表达情况及中药单体环维黄杨星D(CVB-D)的影响。方法采用环形银夹使SD大鼠的双侧肾动脉狭窄,制成RHRSP,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CVB-D组,再用线栓法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原位杂交观测脑缺血2h后再灌注1d、7d、14d、30d不同时间点大鼠的GAP-43mRNA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h后,缺血区周围及海马1d后可见GAP-43mRNA表达,7d明显增多,14d开始下降,CVB-D组在上述区域各时间点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结论CVB-D上调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GAP-43mRNA的表达。
- 万赛英谭峰顾卫吴海科王金良黄涛孙景波乔华
- 关键词:环维黄杨星D脑缺血再灌注生长相关蛋白-43
- 腹腔注射中药环维黄杨星D后高血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生长相关蛋白43 mRNA的表达(英文)被引量:1
- 2006年
- 背景:生长相关蛋白43是一种与轴突生长相关的蛋白,在促进神经发育、轴突再生、突触生长、结构与功能重建等方面起关键作用;研究发现中药环维黄杨星D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目的:观察高血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生长相关蛋白43mRNA表达情况及中药环维黄杨星D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佛山市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中心实验室。材料:环维黄杨星D是从中药黄杨宁中提取的生物碱单体,环维黄杨星D粉剂由南京小营药制药厂生产提供,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号ZYB20796057。SD大鼠120只,清洁级雄性,鼠龄两三个月,体质量90~120g。方法:实验于2005-06/2006-03在佛山市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双肾双夹法建立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120只大鼠随机分为不施任何处理的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空白组20只、仅作手术创伤的假手术组20只、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40只和环维黄杨星D治疗组40只。②线栓法复制一侧大脑中脉闭塞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环维黄杨星D治疗组在缺血2h再灌注后分别每天腹腔注射环维黄杨星D6.48mg/kg加生理盐水1.5mL,2次/d;对照组中的各小组则同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L/次,用法同治疗组;各组每天两次注射时间相隔7h。各组分别在缺血再灌注第1,7,14,30d处死。③制作脑片,用原位杂交检测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脑生长相关蛋白43mRNA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脑缺血再灌注2h后,缺血区周围生长相关蛋白43mRNA表达情况。②脑缺血再灌注2h后海马区生长相关蛋白43mRNA表达。结果:12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生长相关蛋白43mRNA免疫原位杂交结果:各组大鼠脑内海马结构,可以检测到表达较弱的生长相关蛋白43mRNA的阳性细胞,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肿周围缺血半暗区表达丘脑生长相关蛋白43mRNA的阳性表达细胞。②脑�
- 万赛英谭峰顾卫吴海科王金良黄涛孙景波
- 关键词:生物碱类再灌注GAP-43蛋白
- 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粘附分子sICAM-1和CD11b/CD18的影响
-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ction,A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粘附分子 sICAM-1和CD11b/CD18表达的对影响。方法:69例ACI患者随机分为灯盏细辛治疗组...
- 王金良谭峰顾卫黄彪吴海科黄涛
- 文献传递
- 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小板CD62p及TNF-α、IL-6的影响被引量:19
- 2005年
-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acutecerebralinfarction ,A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CD6 2 p阳性表达率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含量的影响。方法6 8例ACI患者随机分为灯盏细辛治疗组(35例)和常规治疗组(33例) ,两组均予常规治疗,灯盏细辛治疗组每天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4 0ml,静脉滴注,疗程15天。采用流式细胞仪(FCM )、电化学发光(ECL)技术检测两组ACI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CD6 2 p、TNF -α及IL -6的水平。结果灯盏细辛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8 6 % )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6 6. 7% ,P <0 .0 5 ) ,两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小板CD6 2 p、TNF- α、IL- 6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组(P <0 . 0 5 ) ,两组治疗后CD6 2p、TNF -α、IL -6均明显下降,灯盏细辛治疗组降低较常规治疗组更明显(P <0 . 0 5 )。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ACI可能与其下调血小板CD6 2 p的表达、减轻细胞因子所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应答及炎性损伤有关。
- 王金良顾卫谭峰
- 关键词:血小板CD62P灯盏细辛注射液急性脑梗塞患者阳性表达率ACI炎性损伤
- 电针对高血压大鼠脑缺血neurocan-mRNA表达与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 目的 观察电针对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神经粘蛋白mRNA(neurocan-mRNA)表达、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用环形银夹使SD大鼠的双侧肾动脉狭窄,制成RHRSP,再用...
- 谭峰万赛英吴海科霍绮雯王金良陈文霖方美凤刘晓林孙景波成家茂
- 电针对高血压大鼠脑缺血后神经黏蛋白表达和行为学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观察电针对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脑缺血-复流不同时间神经黏蛋白表达、行为学评分的影响。方法采用环形银夹使SD大鼠的双侧肾动脉狭窄,制成RHRSP,再用线栓法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用免疫组化、Zea Longa评分等方法观察电针对脑缺血2h后复流1d、7d、14d、30d不同时间点大鼠脑组织神经黏蛋白表达、行为学评分的干预作用,并与模型组对照。结果缺血2h再灌注1d,对照组脑缺血区周围出现神经黏蛋白阳性表达细胞[(21.17±2.44)个/cm^2],7d明显增多[(33.62±4.39)个/cm^2],14d达到高峰[(55.17±6.84)个/cm^2],30d下降[(1 7.83±3.42)个/cm^2]。电针组神经黏蛋白阳性表达细胞在7 d[(24.19±3.82)个/cm^2]、14d[(39.78±5.26)个/cm^2]、30d[10.96±2.17)个/cm^2]时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脑缺血复流1、7、30d,电针组大鼠行为学评分[(1.39±0.50)、(0.50±0.51)、(0.19±0.1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83±0.38),(0.94±0.42)、(0.27±0.24)分],P〈0.05。结论电针促进RHRSP脑缺血损伤区神经功能的修复作用,可能与其下调神经抑制因子神经黏蛋白的表达等机制密切相关。
- 谭峰万赛英顾卫吴海科王金良陈文林黄任锋张炘孙景波成家茂
- 关键词:电针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