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彬
- 作品数:11 被引量:65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南省微生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湖南省科技厅重大专项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农业科技档案的归档管理被引量:2
- 2010年
- 农业科技活动相对于其他专业研究领域周期性长、地域性较广。农业专业活动技术手段落后。季节性强,这都要求农业科技档案在归档过程中要有完整性和连续性,因此,农业科研科技档案在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各项环节占有着重要位置。科学合理的归档是农业科技档案完整和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整个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基础。
- 陈娴汪彬
- 关键词:农业科技档案归档管理农业科技活动科技档案管理农业专业农业科研
- 我国微生物农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被引量:24
- 2008年
- 微生物农药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与化学农药相比,微生物农药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本文介绍了微生物农药的种类、特点、应用现状,并展望了它的发展前景。
- 许丽娟刘冬华刘红汪彬张爱群
- 关键词:微生物农药
- 益生菌、寡糖和酶制剂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10年
- 采用2×2×2因子设计,对益生菌、寡糖和酶制剂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益生菌、寡糖和酶制剂分别提高日增重11.06%、11.75%和9.80%,提高饲料利用效率6.51%、7.69%和5.33%,降低仔猪腹泻率38.30%、24.46%和17.04%,提高采食量3.83%、3.15%和3.95%;益生菌加酶制剂、寡糖加酶制剂、益生菌加寡糖、三者合用分别提高仔猪日增重13.06%、12.56%、14.17%和17.51%,提高饲料利用效率10.06%、6.51%、8.88%和7.69%,降低仔猪腹泻率45.76%、40.45%、42.56%和50.02%,提高仔猪采食量2.17%、5.23%、4.04%和8.47%。
- 汪彬李来梅周映华吴胜莲
- 关键词:益生菌寡糖酶制剂仔猪
- 姬松茸液体深层发酵培养条件的研究被引量:15
- 2007年
- 以姬松茸深层发酵菌丝体中的主要活性物质粗多糖的产量为评价指标,对姬松茸液体深层发酵培养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碳源、氮源、碳源配比、氮源配比、微量元素、装液量、培养温度、pH值、培养时间对姬松茸液体深层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消前pH自然、500 mL锥形瓶装液量80 mL、培养温度25℃、转速200 r/min的条件下培养10 d,姬松茸的发酵培养效果最佳,胞内多糖产量可达7.028 mg/mL.
- 刘冬华刘红汪彬张爱群李咏梅
- 关键词:姬松茸菌丝体生物量多糖胞内多糖
- 六个姬松茸菌株深层发酵多糖产量比较被引量:3
- 2007年
- 不同菌株深层发酵的生物量和粗多糖含量变异很小。菌种发酵性状的优劣可用单位多糖来衡量比较。对6个姬松茸菌株深层发酵的干菌丝体量和粗多糖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6个菌株中4号菌株的生物量与单位多糖含量最高,分别为21.50mg/ml与4.54 mg/ml;1号菌株粗多糖含量最高,为23.86%。
- 刘冬华刘红汪彬李咏梅张爱群
- 关键词:姬松茸菌丝体粗多糖生物量
- 一株饲用枯草芽孢杆菌的高密度生产工艺及其制备的菌剂和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株饲用枯草芽孢杆菌的高密度生产工艺及其制备的菌剂和应用,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保藏编号为ACCC10619,其在液体深层发酵培养,经浓缩,再吸附、干燥,生产一种高浓度的枯草...
- 周映华刘惠知吴胜莲曾艳胡新旭高书锋汪彬周小玲缪东
- 文献传递
- 姬松茸液体发酵保健饮料的中试生产
- 2011年
- 通过中试发酵实验,在温度26℃,通气流量1∶1.0,搅拌速度50 r.min-1的条件下发酵8 d,发酵浸提液多糖含量每毫升可达36.5 mg。放罐后将菌球与发酵液一并用纱布过滤后用清水洗涤菌球,将洗涤后的菌球于56℃烘干至恒重。干菌球产量为39.92 mg.mL-1,此种干菌球的多糖含量为15.86%。
- 刘冬华刘红陈娴汪彬许丽娟罗容珺
- 关键词:姬松茸菌丝体生物量
- 高效益生菌菌株选育和高活力菌群构建及高密度菌剂生产的研究开发
- 刘惠知周映华吴胜莲曾艳郭照辉周小玲汪彬缪东孙翔宇高书锋
-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替代抗生素是时代要求。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畜禽体内的微生物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或抗药性,造成动物内源性感染,免疫功能、抗病能力下降,致使各种新型疾病不断发生。西方国家已在饲料中禁用或限制使用抗生素。中国因滥...
- 关键词:
- 关键词: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益生菌制剂微生态制剂
- 纤维素降解菌群筛选与降解活性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从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筛选出9组纤维素分解能力强且性能稳定的纤维素复合菌群S1、S2、S3、S4、S5、S6、S7、S8、S9。复合菌群的培养最适初始条件为pH6~8,温度50~60℃,静置培养3d,分别于24、48、72h测定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活性,测得最高的3个CMC酶活性分别出现在S1的72h、S2的48h和S6的48h,其值分别为33.1、37.7、34.1U·mL-1。
- 吴胜莲汪彬周映华吴迎奔尹红梅
- 关键词:纤维素降解复合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