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凤丽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影响因素
  • 2篇少年
  • 2篇青少年
  • 1篇心理
  • 1篇心理辅导
  • 1篇心理健康
  • 1篇抑郁
  • 1篇抑郁症
  • 1篇社会支持
  • 1篇团体
  • 1篇团体心理
  • 1篇团体心理辅导
  • 1篇企业
  • 1篇青少年心理
  • 1篇情绪
  • 1篇情绪障碍
  • 1篇躯体
  • 1篇躯体化
  • 1篇人格特征
  • 1篇重度抑郁

机构

  • 4篇石家庄市第三...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衡水市第二人...

作者

  • 4篇张凤丽
  • 3篇刘肖莉
  • 3篇房晓萌
  • 2篇鲁晓辉
  • 2篇刘照佩
  • 1篇李幼东
  • 1篇苏晓霞
  • 1篇芦红燕

传媒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上海预防医学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石家庄市某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 探究石家庄市某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3年5月期间就读于石家庄某区高中的1550例青少年参与至本次调查研究中,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青少年心理状态评估,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MHT总分异常(≥65分)检出率为29.44%;经单因素分析得出,父母间关系、家庭结构、学习压力、睡眠时长等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严重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父母间关系差、家庭结构(单亲)、学习压力大、睡眠时间不足均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石家庄市某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父母间关系、家庭结构、学习压力、睡眠时长是其重要影响因素。
鲁晓辉房晓萌张凤丽刘肖莉李幼东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团体心理辅导对企业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效果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团体心理辅导对员工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效果影响.方法对企业进行为期三年的团体心理辅导.共160人,分4批次进行.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对参加团训成员进行心理辅导、前后测量,运用T 检验及相关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员工的内外向与求助、利用度呈正相关,退避因子与社会支持情况有显著相关;客观支持与利用度、退避、幻想呈负相关.团体心理辅导后员工的解决问题方式、社会支持、主观支持较前有明显提高.结论采用团体心理辅导对企业员工指导、干预,能有效地改善员工的解决问题能力,增加团体凝聚力,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具有推广实用价值.
鲁晓辉隋中庆刘肖莉刘照佩张凤丽苏晓霞芦红燕房晓萌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人格特征社会支持
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了解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影响因素,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就诊的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78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青少年80例为对照组,均行相关问卷调查。比较两组一般情况、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评分、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评分、防御方式问卷(DSQ)评分,并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高中、体弱、伙伴关系不好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质评分、健康适应、受惩罚、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和其他应激因子评分及躯体化、退缩、幻想、抱怨、被动攻击和投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分析,年级、健康状况、伙伴关系、神经质、健康适应、受惩罚、学习压力、人际关系、躯体化、退缩、幻想、抱怨、被动攻击及投射为青少年情绪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少年情绪障碍发生与健康状况、神经质、人际关系、学习压力、躯体化等因素有关,故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减少情绪障碍发生。
刘肖莉刘照佩房晓萌张凤丽
关键词:情绪障碍青少年影响因素躯体化
2017—2021年重度抑郁症患者院内自杀行为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分析2017—2021年河北省某医院重度抑郁症患者院内自杀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7月该院收治的重度抑郁症患者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自杀行为现状。依据调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自杀行为组和无自杀行为组,分析影响患者自杀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重度抑郁症患者出现院内自杀行为511例(51.10%),其中自杀意念患者271例(27.10%),自杀未遂患者186例(18.60%),自杀死亡患者54例(5.40%);无自杀行为患者489例(48.90%)。单因素分析显示自杀行为组和无自杀行为组在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兴趣或愉快感丧失、焦虑、无价值感或自罪感、睡眠状况、性格、抑郁发作次数、妄想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28岁(OR=1.54)、女性(OR=1.93)、焦虑(OR=1.61)、无价值感或自罪感(OR=1.85)及妄想症(OR=2.15)是重度抑郁症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独立影响预测因子(均P<0.05)。【结论】重度抑郁症患者院内自杀行为的发生率较高,发病年龄早、女性、焦虑、无价值感或自罪感、抑郁发作次数较多及妄想症是重度抑郁症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独立危险预测因子,临床应据此进行干预以降低患者自杀行为的发生。
邸烨张凤丽张成梅崔晶晶
关键词:重度抑郁症自杀行为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